以“双百市场工程”为契机 争当“服务三农”排头兵
2007-12-29梁巨涛
中国市场 2007年21期
前不久,“双百市场工程”现场会在东莞召开,东莞信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秀梅女士作为“双百市场”企业代表在会上作了汇报发言。会后蒋总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记者:作为被国家商务部核准为“双百市场工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请你谈谈东莞市信立国际农产品贸易城的基本概况。
蒋总:东莞信立国际农产品贸易城成立于1994年,其前身为信立农产品批发中心,地处市内东莞大道旁,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是当时东莞最大的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东莞“菜篮子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2004年6月,为支持东莞市政府城市规划建设,顺应农产品流通的发展趋势,信立实业有限公司启动了市场搬迁新建工程,并在2005年底顺利实现了市场的升级改造。信立国际贸易城规划占地70万平方米,分设蛋品、粮油、调味品、副食品、土特产、冻品、生鲜等交易区,配套有加工区、仓储区、冷藏中心等交易区。目前市场完成投资总额接近7亿元。
信立国际农贸城的产品货源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30多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范围辐射珠三角地区以及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2006年市场实现交易量290万吨,交易额约49亿元。目前市场内从业人员近1万人,覆盖农户超过50万户,带动农村从业人员约10万人。信立国际农贸城为搞活农产品流通,服务“三农”,丰富市民生活发挥了应有的社会作用。
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市场服务功能,构建和谐市场、诚信市场,建设食品安全机制,信立国际农贸城以“双百市场工程”为契机,从2006年开始按照市场规划和商务部要求,有步骤地实施市场标准化建设。计划用2-3年的时间把市场建设成管理比较规范、布局比较合理、能够集“展示展销、采购交易、物流配送、信息发布、检测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流通服务平台。
记者:据悉,2006年信立国际农贸城有3个项目申报“双百强市场工程”,这3个项目具体完成情况如何?
蒋总:是的,2006年信立国际农贸城申报“双百市场工程”3个项目分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和安全监控中心,其中市场基础设施和安全监控中心两个项目获得商务部核准。
市场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万吨冷库、生鲜交易大棚,是市场新建项目。冷库完成库体建筑面积6480平方米、配套建筑设施1580平方米、高层货架8016个架位、冷库专用作业叉车14辆,总投入超过4000万元。水果交易大棚完成建筑面积82630平方米,总投入超过14000万元。两项基础设施项目已在2006年底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安全监控中心按照“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可扩展原则”进行建设。安全监控中心面积90平方米,配备监控摄像机300台、数字硬盘刻录机20台、19寸彩色显色器8台、21寸彩色监视器10台,数字视频光传输机30套、视频矩阵1套及市场公共广播系统,总计投入资金567万元。监控中心安装报警系统,能够支持报警触发录像和预报警自动录像,可以实现监控图像远程传输,视频监控信息可保存15天以上。项目在2006年底通过验收并已投入使用。
记者:“双百市场工程”是否是信立国际农贸城加强市场管理与运行标准化建设的一个契机?
蒋总:是的,信立国际商贸城在建设“双百市场工程”项目的同时也实施了以下3个项目。一是建立检测检验中心。为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信立国际农贸城在实施“食品准入制”的同时,与市农业局合作在市场内设立了动植物检验检疫中心,对进入市场内的冻肉和水果实行检验检疫;二是设立网络信息发布中心。为构建现代服务平台,有效促进农产品流通与信息交换,信立国际农贸城建设了100多平方米的网络信息中心,配置服务器6台、工作组交换机10台、台式计算机100多台,安装了物业、冷藏、财务等专业管理系统,组建了市场局域网,建设了信立国际农贸城网站。总计投资超过500万元;三是开发建设智能物流配送平台。该项目旨在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开发平台,集成已有的各专业管理系统,实现市场商户、业主与经营的可视化管理,并通过实时、动态的统计与分析为市场的管理者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为经营商户提供具有最佳方案与路线的配送服务。目前这个平台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智能物流配送平台投入运营后,信立国际农贸城的现代综合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加强。
记者:目前,信立农贸城在实施市场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蒋总:首先,市场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雏形已初现。信立国际农贸城通过实施市场标准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自身发展,目前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较为齐全、配套较为完善的综合性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具备了市场现代综合服务平台的雏形,为进一步打造市场服务品牌和实现市场纵深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市场安全保障性得到了加强。安全监控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全方位24小时监控,监控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监控室可现场指挥处理突发事件。安全监控中心在加强市场管理、提高市场交易安全、活跃市场交易、扩大农产品安全流通等方面的左右正在显现。
第三,食品安全监控作用日趋显著。信立国际农贸城建立的监测中心,对进入市场的水果和冻肉的实施检测,每天对入场水果进行抽检,合格率达到99.5%,有效的加强了市场食品质量安全监控,防止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
第四,信息指导作用日益明显。市场信息中心建立以后,市场农副产品价格行情和供求状况通过互联网及时公告,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价格信息指导经营和引导消费的作用,为实现信立国际农贸城物流职能化配送业务的一体化服务、实现由对手交易向电子商务转变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记者:回顾信立国际农批市场升级改造的经历,蒋总有哪些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共享?
蒋总:首先我觉得农批市场的升级改造要以现代化服务业经营理念来指导。搬迁前的信立农批市场是个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市场,由于条件的限制,有些市场服务功能跟不上,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董事会在启动市场搬迁时就认识到思路决定出路,决定发展,要用新的、现代化服务业经营理念开发建设市场,把市场建设成较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但农批市场本身具有的社会公众服务性与产业服务性,决定了它只有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前提下才能实现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觉得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信立国际农贸城一直按照这一原则进行市场建设。2005年完成一期工程,完成市场搬迁,形成新市场基本格局;2006年二期工程完成冷库建设;三期工程完成安全监控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建设;四期工程完成生鲜市场建设;2007年五期工程将重点建设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和发展冷链物流。
再次,我觉得市场升级改造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进行,在建设有形市场的同时要注重无形市场的建设。在建设有形市场的同时充分考虑无形市场的建设,运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为经营户和采购商、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批市场技术结构和服务理念的升级。
最后,我认为只有立足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市场的标准化管理才有的放矢。信立国际农贸城几十年来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农批市场向上承载着千万农户的生活、生产与致富梦想,向下面对社会公众的日常消费,是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只有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对公众负责的思想,才能把市场的标准化管理落实到实处。
记者:目前,信立国际农贸城在实施市场建设过程中碰到哪些问题,对此你有何建议?
蒋总:我们在实施市场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农批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是社会的民生工程,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农批市场的开发建设占用土地面积多,投资大、回收期长,兼容着大量就业人员,企业承受着较大负担。因此建议政府部门能从土地、税收、资金、政策方面尽可能给予支持与扶持。
另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政府有关政策存在理解和运用不是很到位的情况,建议能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培训,加深企业对政策的理解和应用。我们希望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一如既往支持信立国际农贸城的发展,也期望得到同行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将不断加快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服务功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三农”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