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困扰了“文化立市”

2007-12-29毛少莹

人民论坛 2007年11期

  
  由于“应用性文化研究”长期未能归入已有的传统学科,现有的研究对于现实需求来说仍然远远不够
  
  “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是近年流行一句话。的确,一直以来,文化已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词,西方文化、中国文化、茶文化、生态文化……,文化一词泛用到了令人生厌的程度。
  同样的泛用也出现在文化研究中,例如传统文化研究、江浙文化研究等。“文化研究”作为一门学科、一个学派、或作为一种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于上个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便成为有着特定涵义、理论性很强的学术前沿话题。一时间,各大学术机构争相译介文化研究成果、设立文化研究中心、机构,开设相关学科专业,各种文化研究类的著作、刊物纷纷推出。
  以这两年人文社会科学普遍的“文化转向”来看,说“文化研究”是当代中国学术理论研究最热门的领域、话题也一点也不为过。有意思的是,与这种“文化研究”兴起的同时,另一种文化研究也在迅速兴起,成为另一股热潮,那就是以文化产业、文化管理研究为代表的文化研究。
  在我国,同样大约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改革开放带来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文化与经济快速融合,开始出现很多新的文化现象、文化行业,引起了文化管理部门和少量文化研究者的注意,如何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文化的产业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被纳入了国家的文化政策视野。在中央的号召和倡导指引下,各级政府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文化发展,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文化建设高潮。先后有大规模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等,不少省市还以“建设文化大省”、“文化立市”、“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城市的支柱产业”等等为目标,文化发展,尤其是把文化产业的OJja7Nx8V2iyFrG6Yb3AdZRZVUOqBTImvcwWzgbrxW8=发展作为重要的施政目标。
  
  大量的课题困扰政府文化官员
  
  近两年,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的迈进,如何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问题,也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履行的重要文化管理职能。如此,开展以文化产业研究为代表,也包括文化艺术管理、文化政策等研究在内的另一种文化研究,也变得热了起来。大量的课题困扰政府文化官员,同时,少数先行一步的进入这些领域的学者成为抢手的“香饽饽”,不断地被人邀请去做报告、做规划、做课题,或忙得不亦乐乎,或累得苦不堪言。
  于是,你说你在做文化研究,做的是什么文化研究,就成为了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用通俗的话来说,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基本上可以看作立足两个立场、沿着两条道路展开的:一是立足批判立场,广泛借鉴现代理论成果,对当代文化现象的分析、解读,比如:对文化现象背后的权力关系的分析、对不同文化认同、文化意义形成过程的解剖、对城市空间、群体、性别乃至流行时尚、消费现象等的文化分析,其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不同文化现象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从而对现实提供了最具有思想力度和理论说服力的分析与批判,体现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知、“守望者”的作用。这些可简称为“理论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