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杠的故事
2007-12-29青藤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7年4期
抬过杠的人应该有这个经验,谁先说,最后必输,因为人家可以顺着你的话走。先有车,后有辙嘛。你能说,别人也能说,要想辩论赢,就要抬死杠。老子喜欢和人辩论,吃过亏后,就变乖了。
这一天,孔子慕名而来,要和老子辩论。举国上下,观者如堵,老子上台后,一捋袖子,指着孔子说:你的脑袋重六斤四两,不信割下来称称。结果,孔子输了。
一般来说,抬杠有死杠和活杠的分别,上面说的是死杠。活杠比较好抬,现在搞的辩论比赛就是这样,但也有一种活杠吹牛,就像相声《吹牛》里说的那样,那是胡搅蛮缠,你说什么,他顺着说下去,这样最没意思的,失去了抬杠的趣味。
佛教里面的抬杠高手很多。因为佛教是最有哲学意味的宗教,历代的高僧很多,佛教由小乘到大乘,关于教义的辩论很多。印度人最喜欢思辨,里面的高手很多,当年唐三藏在印度求学的时候,就是因为击败了印度的辩论高手而名声大振的,很是风光。
这里说一个高手中的高手。马鸣和尚是佛教史里很有名的人物,传说两国打仗的时候,为了结束战争,马鸣和尚以一亿元的价值被作了战争赔款,由此可以知道他的影响。
马鸣年轻的时候,喜欢辩论。他原来学习的是婆罗门教,因为教义的原因向佛教的和尚们挑战,没有人可以战胜他,因为事先约定,和尚们输了以后不许敲钟。所以这里的和尚们就不能敲钟了。
后来一个佛教的和尚叫胁尊者,听说后从另一个国家来了,点名向马鸣挑战。马鸣看这个和尚又老又丑,心里很看不起胁尊者,不过既然人家挑战就要迎战,马鸣的意思是谁输了就割掉自己的舌头。在当时的印度,因为辩论死的人很多。不过佛教为了吸引其他教派的精英,一般规定对方输了要改投自己的门下。
辩论要开始了。全国人都来观看,胁尊者说:“我远道而来,年纪又大,我先说。”马鸣深知辩论的精髓,后发言的胜出的把握要大,就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胁尊者说:“祝愿天下太平,国王长寿,国土丰乐,没有灾患。”
马鸣听了,张口结舌,无法辩驳,按照规矩,辩方无话可说就算输。马鸣只好改投佛教门下,成了一代高僧,最后作为一亿元的战争赔款去了另一个国家。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