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不能微笑
2007-12-29马六甲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7年8期
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是世界艺术界之谜,吸引和迷惑了一代又一代的参观者。据说,每年到法国罗浮宫参观名画《蒙娜丽莎》的人有数百万之多。针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许多参观者和评论家撰写了大量的文章,猜测蒙娜丽莎的神秘表情。
不同的人感觉不同,将蒙娜丽莎微笑分别描述为美丽、恶毒、嘲笑和面部歪斜。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还从心理学的角度,独断地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真实地反映了达·芬奇对自己母亲微笑的回忆。1989年,医学家埃多尔从医学的角度分析后认为,蒙娜丽莎的微笑可能是贝尔氏面瘫之后,面神经发生部分华氏变性和再生引起的面肌挛缩的表现,称之为蒙娜丽莎综合征。
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的时间大约开始于1503年,蒙娜丽莎26岁生日时,完成于1506年,蒙娜丽莎30岁。在此之前,蒙娜丽莎嫁给吉奥孔多,成为他的第三位妻子。婚后怀孕,生育一个女儿。怀孕会大大增加发生贝尔氏面神经麻痹的可能性。据临床研究,孕妇发生贝尔氏面瘫的可能性是非怀孕妇女的三倍。
如果仔细观察蒙娜丽莎的面部,我们就会发现,蒙娜丽莎的左侧睑间距离比右侧睑间距离短,而且左侧口角比右侧口角高。有医学家也注意到,不仅蒙娜丽莎的两眼不一样,而且两侧上唇角也不相同,一侧轻微上翘,另一侧则不是这样。
从医学角度看,神经再生通常开始于面瘫后两个月,这时,后遗症也开始了。到面瘫后四个月,后遗症就成为永久性改变。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挛缩和连带运动。挛缩的表现是鼻唇沟加深。挛缩表现在静止状态,而连带运动主要表现在运动状态下,因再生的神经纤维方向错误,或神经干发生“短路”引起。挛缩和连带运动发生时,讲话时口周肌肉的自主运动会伴发不自主的眨眼运动。相反,眨眼时也会伴随口角肌肉颇搐。前额抬高时,会强制性出现闭眼,或过分夸张的非自主微笑,使挛缩变得更加明显,面容怪异。
基于以上的艺术和医学事实,可以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做出如下推测。天才的解剖学家和艺术家达·芬奇花了四年时间并没有真正“完成”蒙娜丽莎肖像的创作,可能的原因是蒙娜丽莎额部向上运动时会出现不停的眨眼和鼻唇沟加深,在一张静止的肖像画上不能显示这种不停的变化。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达·芬奇采用了渲染层次的绘画技法,这样可以使肖像看起来变幻莫测。
达·芬奇对于蒙娜丽莎不断变化的鼻唇沟位置和眼裂宽度既感兴趣,又觉得沮丧。为了强化解剖缺陷,他曾专门请来演员为蒙娜丽莎唱歌、表演、讲笑话或做滑稽的动作,让她保持高兴。这样,具有良好解剖学训练的达·芬奇就有可能捕捉到蒙娜丽莎瞬间的微笑。遗憾的是蒙娜丽莎已经学会了控制她的微笑,培养成了一种冷漠的面容。在达·芬奇因无法准确捕捉到连带运动的动态改变而感到沮丧时,他就用数小时的时间描绘优美的景物作为肖像的背景,这种技法在当时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至今,已经无法知道达·芬奇是否当时就打算把他的女主人公蒙娜丽莎描绘成现在这样的谜一样捉摸不定的面部表情。如果在达·芬奇的遗作中能够找到答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尽管如此,这里提出的蒙娜丽莎综合征的说法是有事实根据的,绝不仅仅是猜测。达·芬奇是一位天才的解剖学家,也是天才的艺术家,只有他才能够把艺术和科学这样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