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漂移的大陆

2007-12-29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7年8期

  1910年一天,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他无意识地看着墙上那幅世界地图,忽然意外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相对应,特别是美洲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自此以南,巴西海岸每一个突出部分都恰好与非洲西岸同样形状的海湾相对应;同时巴西海岸每一个海湾,非洲西岸就有一个相应的突出部分,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在阅读一本前人的论文集时,又读到这样的一句话:“根据古生物的证据,巴西与非洲间曾经有陆地相连。”据此,魏格纳脑海中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世界大陆原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在天体引潮力和地球离心力作用下破裂成几大块,如七巧拼板拆开一样形成今天各大陆格局。魏格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的岳父——著名气象学家柯本。年长的岳父善意地劝告他,不要作此妄想,这个问题的研究必然涉及许多他所不熟悉的地质和古生物领域,结果可能吃力不讨好,自寻苦恼。但是,魏格纳没有接受岳父的劝告,以惊人的毅力,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查阅大量资料,于1912年第一次在德国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并立即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注意。
  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魏格纳应征入伍,不得不中止他的这一研究计划。后来,魏格纳因病从军队回家休养,他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夜以继日地研究各种资料,终于在1915年,完成他的名著《海陆的起源》,完善了他的大陆漂移说。书中魏格纳认为:在远古,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叫作“泛大陆”,包围这块泛大陆的是统一的大洋,叫“泛大洋”。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动,使泛大陆开始破裂。这样,漂浮在较重黏性大洋壳上面的较轻刚性陆块,由于受到地球自转和天体引潮力影响,便像浮在水面的船舶一样漂移,逐渐形成今天世界海陆分布格局。
  魏格纳大陆漂移说是地质学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成功地解释了今天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地层与古生物群落的相似性,论述了各大洋的起源、演变以及环太平洋地形分布和成因。但是,大陆漂移说在30年代以后受到来自维护传统观点学派的反对而趋于销声匿迹。直到50年代由于英国古地磁学的兴起和世界范围测量资料的积累,才意外地发现根据古地磁极游移轨迹而得出的地史时期海陆分布和大陆漂移途径,竟与魏格纳假说完全一致!这就使得被遗弃已久的漂移说又重新回到学术界。10年后,大规模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的调查,又有新的重大发现,并由此而产生了海底扩张假说和全球构造理论,从而使大陆漂移说终于得到发展和完善。近年来,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得信息再次表明:地球上的大陆是围着地球缓慢而不间断地运动着。大西洋每年扩大约1.016厘米,欧洲与北美洲相互漂离得愈来愈远,夏威夷与南美洲愈来愈靠近,圣安德烈断层以西的加利福尼亚终将成为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以上信息再次证实大陆板块漂移理论。
  
  编辑/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