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帝老师也哭穷

2007-12-29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7年8期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只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大家恐怕觉得这诗像个穷教书先生所写,无非是埋怨东家招待的伙食太差,圆团团的太阳升起来照着盘子,盘子里虽然有点东西,也是一些苜蓿之类的野菜。而且饭涩汤稀。最后发牢骚说,这里只可以糊弄一时罢了,哪是长久呆的地方。然而,说出来恐怕让大家难以置信,此人是唐代开元时的薛令之,并非乡下老学究,乃是堂堂的右补阙兼侍读,陪太子读书的。薛令之好歹也是朝廷命官,宫廷里当差的,何至于此?
  原来,唐玄宗开元之时,大力制止铺张浪费的行为。因而吏治相对比较清廉。有一次唐玄宗偶尔闲走时,看到几个卫士们把吃不了的东西乱扔在垃圾里,就大怒甚至要杖杀这些人。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并无家园田产的低职官员,生活还是相当清苦的。
  薛令之是福建人,于唐神龙二年(706年)中了进士。当时福建还从没有过中进士的人,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但在当时权贵士族们相互勾连的情况下,薛令之一个来自福建并无亲故的毛头小伙子,很难有晋升的机会。所以他只当了个右补阙,按唐朝的制度,大概就是一年给七十石米这样的待遇。七十石米如果折合现价,也就是1万元左右,年收入才1万元,对于身为“中央级”的官员来说,确实也不高。但是,他们的伙食也不会真差到“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的程度吧,薛令之十有八九主要还是对自己的官职一直没有提升不太满意,当然也可能偶尔有顿饭确实不怎么好吃,于是他的文人之癖就犯上来了,提笔在墙上写了这样一首诗。
  这墙上题诗,看起来风雅,事实上也是大大地有风险的,宋江杀了人,花了点银子,没有被判死刑;但喝了半瓶酒发了会儿酒疯,写了首反诗,就被大刑侍候,打得血肉模糊,还差点丢了脑袋。小薛这首诗,虽然没有丢脑袋,但是却丢了饭碗。
  事情也巧,此诗墨迹未干,唐玄宗就来东宫“视察”了。他一眼就看到了这首诗,马上就龙颜拉得比驴脸还长,他倒也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让人拿过笔墨来,在墙上续了这样一首诗:啄木觜距长,凤凰羽毛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
  唐玄宗意思是说,你小子的嘴和啄木鸟一样尖利,但是你的才华却并不高,比起“凤凰”来像个秃尾巴鸡。你要是嫌这里不好,那就爱上哪儿上哪儿去吧!看来他性格就是有点暴烈,容不得别人说不中听的话。
  薛令之一看这情景,知道这宫廷里是没有办法呆下去了。他就辞了官,据说是徒步走回了老家。大家很快就忘了这位薛先生了,直到几十年后太子李亨继位,是为唐肃宗。唐肃宗还不错,不忘师恩,于是又想起这位薛老师来了,但是等宫中的人拿着诏书去薛令之家里召他时,却得知他已经死去很久了。可怜这位薛令之,辛辛苦苦好不容易考取了功名,再一下子被打回原形,灰溜溜地回老家去,他有何面目去见乡中父老?十有八九就是因此事郁郁而死的。
  不过,这虽然是薛令之个人的悲哀,却不得不说当时玄宗执政还是清明的。要是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要是随便一个小处长科长就可以在饭店里签上十几万白条的时代,薛令之的悲剧恐怕就不会再上演,但是这却并非万民之福。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