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米深蓝
2007-12-29吴欧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7年11期
“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树木和植物,它们的枝干和叶子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微地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子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中的飞鸟。海王宫殿就在海底最深的地方,小人鱼公主就住在那里。”在安徒生写下《海的女儿》的时候,他对“任何铁锚都达不到底”的海底的想象仍然是一个阳光明媚、绿叶满枝的地方。
因为有了海,地球显得生机勃勃。然而,直到19世纪,人们对海洋深处的认识,仍源于冲上海滩的水藻或者渔网里打捞上来那些奇怪的鱼。
1930年,动物学家查尔斯·威廉·毕比和工程师奥迪斯·巴顿设计并建造了一个“探海球”。那其实就是一个空心的大铁球,带着两个小小的石英板观察窗,可以容纳两个人很“亲密”地待在里面。这可以看作是现代意义上的深海探索的开始。
在深海探测的历史上,有一对瑞士父子是绝对不能不提的大英雄,父亲是奥古斯德·皮卡尔,儿子是雅克·皮卡尔。他们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新的深海潜水器,叫做“的里亚斯特”号。他们跟美国海军合作,雅克与一位军官在太平洋关岛附近,慢慢下沉到了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马里亚纳海沟。他们在4小时之内下潜到了海平面以下10918米。这是人类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下潜到这个深度。他们在寂静的海底发现了一只红色的虾,和一条漫游着的、扁平状的鱼。
在“的里亚斯特”之后,虽然也有过更先进的潜水器,但在下潜深度上都没再创下任何新纪录。为什么不能再下到一万米以下的海底?下潜深海究竟难在哪里?
据说,“的里亚斯特”从马里亚纳海沟返回之后,它的再次下潜受到了美国海军方面的坚决反对,主要原因是太花钱。有人估算,若今天再下一次马里亚纳,大约要花费1亿美元。如果没有其他目的,当然任何人都不可能由着那帮好奇心强烈的家伙们再随随便便下到那里去看一条奇怪的比目鱼。
为了平息研究者们的不满,美国海Iba3pFTpHaTRZUI/nzxb8UyFq+g1GcGdIJIzXFUYg08=军方面提供了一笔资金,建造一个更加先进的潜水器——阿尔文号。这艘可以在海底自由航行的载人深潜器问世了。阿尔文每下潜一次的费用需要8万美元,看起来不太贵是吧?但要记得哦,它下潜一个来回只有8个小时。
昂贵不是问题的全部。在海洋中,由于大气压的增加,几毫米厚的钢板在万米洋底会像空气中的蛋壳一样不堪一击。“的里亚斯特”号仅仅是没有动力系统的“密闭球”,可以通过缆绳将它拉上来。但有了动力系统的深潜器,高压就带来了很多技术难题。
最大难点在于:如何使深潜器的壳体厚实得足以耐住高压而不被压扁。当然你说我们可以造很厚很厚的壳体,就像“的里亚斯特”号一样,保证压不扁。但是这样的球体进入水中后也会像“的里亚斯特”一样,绝对是石沉大海,下去了自己就浮不上来了。所以建造一个既厚实又轻巧的耐压外壳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深潜器的其他材料,不仅要求它们能承受住巨大的压力,而且要求它们绝不能有任何渗水,密封极好,包括装备上任何一个密封的电气设备、连接缆线和插件都不能有丝毫渗漏。所以,造一个载人深海潜器,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
阿尔文之后,前苏联建成了“和平1号”和“和平2号”,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对相同的载人潜水器。这对“双胞胎”经常“携手并肩”,一艘深潜器通常在另一艘下水一小时后才出发,在相距不远的地方协同工作。由于这一特点,它们还被大的影视公司看中。《泰坦尼克号》深海部分的拍摄,就是这“两兄弟”帮忙完成的。
不过时至今日,世界上也只有这么为数不多的几只载人深潜器。说来也许令人啼笑皆非,我们对于海底大部分的印象,就是建立在这几个都有些年头了、和拖拉机差不多的家伙们在黑暗中探索的基础之上的,而且它们都还不太可能随便下到海里,更不会漫无目的地在海底瞎碰瞎撞,因此很难遇到点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有人会问,“阿尔文”这东西真好玩,咱中国可有?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啊。我国自主研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是世界上设计下潜深度最大的载人潜水器,目前已进入总装阶段。现在,它的潜航员正在招募之中哦,要求也不是太高,船舶、机械、电子等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年龄在35岁以下的男生就可以啦。几年之后还有机会的话,或者你也可以去试试看。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