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是一种境界
2007-12-29刘荣
中华儿女 2007年1期
在接连荣获“2006年感动龙江年度十大人物”、“2006年度感动哈尔滨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之后,2006年12月19日,哈尔滨圣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翔又被评选为“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对于这个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事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工商联联合授予的荣誉,高翔显得尤为珍惜。他说这个荣誉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非公有经济建设者的肯定和赞誉”;而对于他本人来说,这个荣誉的获得.使他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更明确、责任和使命更深沉。
在松花江畔哈尔滨呼兰利民开发区,开阔的圣泰办公楼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雕刻在一块大理石上的“高翔誓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国家,忠于民族,遵守法律,秉公办事,服务社会,服务同仁,为建设中国民族经济终端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必,誓守“诚信、求实、创新、高效”企业精神,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总是把一己的事业和追求,放置于一个群体、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之中去比较,进而确立自己人生和事业的定位和方向,这是高翔的特性;而高翔更愿意说,这是他一种自觉的使命。
贫与富的变奏。一样的创业传奇,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对于1963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的高翔来说,缺衣少穿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第一认知;但他第一次意识到贫穷和贫穷的可怕,是在他童年的某一天,当他亲眼看到一个路人因饥饿而晕倒在他家门口的时候。虽然这个人因为高翔的父母及时施以衣食而得以挽回性命,但对于贫穷的畏惧和改变贫穷的渴望,从此根植于高翔幼小的心灵。
但是,虽然高考时特意选择了经济管理专业,虽然大学毕业后捧上了令人羡慕的国企铁饭碗,高翔还是没有改变他和家人相对贫穷的命运。
1987年,大兴安岭的那场森林大火烧得举世注目,灾后重建成为当时一个沉重的话题。就在彼时彼刻,24岁的高翔在周围惊诧的目光中辞职了。他选定的创业第一站,就是余烟未尽的大兴安岭灾区。
然而,当他怀揣着七拼八凑得来的3000元钱,带着七八个人组成的工程队来到灾区后,才发现当地施工队几乎完全垄断了重建T程。人生地不熟,为了找活干,高翔跑遍了灾区的每一个角落,竭尽全力推销自己。最后答应以免费设计、自己垫付部分材料款为条件,勉强谈妥了第一单工程。
大兴安岭的风雪严寒锤炼了他的体魄和意志,困惑、迷茫、艰辛并没有击倒年轻的高翔。两年后,他看准时机,转向经营木材生意。一车车木材发出去,高翔收获到了第一桶金的喜悦。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艰辛,为了寻找货源,零下40度徒步行走,差点把耳朵冻掉;卸木材时一干就是通宵,险些砸断双腿;疲乏到极点时,曾钻到火车座椅下睡觉……
对俄边贸,对高翔来说更是一种历练。涉足之初,他以12卡车“吉星牌”香烟到俄罗斯换回200台加油机,净赚240多万元。然而没过多久,他的500吨苹果因对方违约迟迟不能过境,慢慢烂掉,“货到地头死”,一赔就是上百万元。还有一次,带到俄罗斯去的货款被洗劫一空,几年的经营成果转眼付之东流,连回国的车费都没有。
商海的风云变幻和成败沉浮检验了他的诚信和胆识,天道酬勤,到1995年,高翔已积累下千万元家财,打拼多年的市场渐趋成熟,每年可轻松获利200万元。
就在此时,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大兴安岭高寒、高湿,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区。每次回哈尔滨,高翔必办的一件事就是要找一位老中医,给林区朋友捎药。目睹朋友的身体渐渐好转,高翔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以及这一疗效背后所蕴涵的商机有了新的认识。
1996年,高翔断然放弃了多年奔波开辟的市场,先是以50万元买下了老中医的验方,又投资500多万元到中医药权威研究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并注册成立了圣泰制药公司,立志于弘扬中华民族医药。
创建之初,公司只有17名员工,资产不过1000万元。但到2006年底,哈尔滨圣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已增长到4亿元,员工达1321名,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8种剂型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公Q/rhUcskerXouUjze52D7A==司生产的73个品种、上百个规格的药品中,两项填补了领域空白,一项被列为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两项被列为国家经贸委国债支持项目,还有一项被列为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圣泰也先后被评为黑龙江省“巨星”民营企业、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优秀高新企业”等。
由3000元而身价亿万,Q/rhUcskerXouUjze52D7A==毫无疑问,高翔富了。但他却没有因此享受到有些人向往的财富生活。长年累月地奔波,通宵达旦地工作,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在他的企业资产呈裂变式增长的同时,属于他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却日益稀少而贫瘠。
对此,他认为,民营企业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开始出现不以财富的增长为最终目标的民企,圣泰就是其中的一家。做大做强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要为民族经济复兴大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作为一个处在成长期的企业,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利润,还有责任。责任构筑和谐,责任体现价值。”
义与利的辩证。一个古老的命题,和一个无愧于时代的答案
2004年1月4日晚,第十四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的现场,节目主持人现场采访刚刚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高翔时问到:“非典肆虐期间,您一下子从自己的企业中捐出1300多万元的药品,而且是当时市场上最抢手的药,您就没想过这会使自己的企业少赚很多钱吗?”高翔回答说:“作为一个企业,追求利润和创造财富是必要的,但是企业也是社会大家庭的一部分,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生产的药品就是治病救人的。当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就要无愧于这个时代,就要竭尽全力为社会承担责任!”
事实上,高翔在那场史无前例的“非典”灾难中所付出的努力,远非他所说的那么简单。
2003年初春,随着“非典”疫情的肆虐,圣泰制药生产的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双黄连滴注液等药品,因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功能,转瞬间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剧增。同行羡慕得不得了:“圣泰这回可要发大财了。”
然而,在要求企业满负荷运转的同时,高翔特地召开员工大会,严厉批评了把“非典”疫情当作企业商机的认识,希望员工和圣泰一起,“不发国难财,不作局外人”,“为人民贡献好药,为国家分忧解难”。在全国各销售网点急需供货、药品销售量激增的情况下,高翔却先后向黑龙江省5家防治“非典”定点医院和省、市防“非典”指挥部和36家省、市机关单位捐赠价值300万元的抗“非典”药品“圣泰转移因子口服溶液”,接着又通过国家民政部向“非典”疫情严重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转移因子口服液。
不仅如此,在2003年4月25日至5月20日这段“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间,高翔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数次赴京同战斗在抗“非典”一线的医护专家和科研人员研究抗“非典”新药“西维来司纳”的临床实验方案。5月5日他又一次赴京之前,读小学的女儿含泪恳求他:“爸爸,您别再去北京不行吗?”高翔知道,因为自己4月中旬进京,女儿已经被学校隔离了两个星期。“万一您感染了‘非典’,我和妈妈怎么办啊?”女儿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的心猛地颤动了一下。
然而,为了让患者早日用上有效新药,他来不及去思考更多的个人安危。但当他匆匆赶到机场时,还是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整个候机大厅空空荡荡,机上的乘客还没有乘务员多,简直成了“专机”。
坐在空荡荡的机舱里,想起心爱的女儿,高翔的眼圈湿润了……但同时,一股“大丈夫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也油然而生!在他的努力下,该药很快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绿色通道”,并于5月9日在中日友好、宣武、小汤山等医院投人临床试验。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同志亲临圣泰视察,对圣泰在抗击“非典”中所作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也许我们不应该用古老的义利之辩去揣测高翔,但高翔那句“当国家遇到危难的时候,我们赶上了,就要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回答,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杰出青年勇于担当的胸怀和胆识。
他说,“一个时代新型的企业家,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既要创造物质财富,也要创造精神财富,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以企业为载体,致力于传播一种爱心,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民族精神。”
舍与得的选择。在倾情回报社会的背后,蕴涵着对人生至高境界的理解和追寻
慈善是人类应有的品质。
当童年的高翔和父母一起救活那个饿晕在家门口的路人时,慈善就以实诚、厚道的名义,成为高翔理想中的品德之一。
1996年,高翔到大兴安岭办理业务,得知当地儿童李曙光因患骨尾髓瘤不幸辍学,他当即从业务款中取出1万元,委托当地“献爱心基金会”转交给小曙光家人。由于治疗及时,小曙光很快康复,重返校园。
这一年,是圣泰元年。此后,随着圣泰的不断发展增值,其扶危济困、回馈社会的“手笔”也越来越大。
1999年春,来自农村的员工傅艳霞身患重病住进医院,却付不起2万元手术费。高翔得知后,当即派人送去2万元钱,并为其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
2002年夏,公司37岁的维修工郑怀顺被确诊为骨癌晚期,当时他的妻子下岗,女儿正读初中。高翔知道他的境遇后当即派公司工会送去3000元钱帮他暂渡难关。自知不久人世的郑怀顺临终前嘱咐妻子:“你一定替我转告高总,我合不得圣泰,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圣泰的员工。”郑怀顺医治无效去世时,这个家已负债累累,高翔立即指示公司工会和团委发起捐助活动,高翔带头捐赠6000元,员工捐赠4200元,前后共计13200元,为郑家付清了医疗费,偿还了外债,并派人派车承担了全部丧葬费用,还为郑怀顺的妻子于宝华在圣泰安排了工作。如今,郑怀顺的女儿已经中专毕业并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郑怀顺的妻子年年被评为圣泰优秀员工。
人生之路因高翔而被影响乃至改变的人远不止圣泰的员工。黑龙江省明水县前进村的10岁女孩张丽娟就是其中的一个。小丽娟出生在一个有白内障家庭遗传病史的贫困农民家庭。一家五口,父亲、母亲、13岁的哥哥和小丽娟都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唯有爷爷没有患上却又于9年前因脑溢血半瘫在炕上。两年间,哥哥和母亲先后做了手术,上万元的手术费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再也没有能力给小丽娟做手术了。小丽娟念到小学四年级时视力下降到不足0.1,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再拖下去注定失明。就在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高翔复明扶贫工程专项基金”来到了前进村。2005年11月26日,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刘平院长亲自主刀,为小丽娟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第二天揭纱,当小丽娟见到第一缕阳光时,高兴得哭了起来。
牡丹江市铁岭镇一村有位96岁老人邱玉美,86岁得了白内障,90岁双目失明,指望养老的儿子又离开了人世。老人只好搬到唯一的女儿家。可是女儿家同样多灾多难,女婿卧病多年后去世,女儿又得了糖尿病,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2005年12月“高翔复明扶贫工程专项基金”使这位百岁老人重见光明。12月3日手术成功揭纱时,老人老泪纵横,拉着高翔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谢谢。第二天高翔探望老人时,得知老人一年的生活费只有136元,心情十分沉重,他决定为老人养老送终,每月给老人100元生活费。
自从2005年7月高翔出资100万元设立“高翔复明扶贫工程专项基金”以来,迄今已分别在伊春、牡丹江、绥化等地区救治了323位失明患者。随着这项复明扶贫工程的深入开展,在圣泰那张特殊的工资表上也在不断地增加新的户头。户头上的名字来自全国各地,包括牡丹江的邱玉美、伊春的王桂兰、哈尔滨呼兰区的邢婷婷、汪明……其中也有小丽娟和他的哥哥,高翔决定每月资助张家兄妹俩200元直到上大学。不仅要复明那些白内障患者曾经无助的双眼,高翔还尽力复苏他们对人生的希望。
不仅如此,高翔的公益捐助涉及抗洪救灾、扶贫义演、助学帮困、建立希望小学、设立“高翔助学基金”、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救助齐齐哈尔市日军遗留的“8·4芥子气中毒事件”受害者等诸多方面。就在2006年全国第四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时,他又为支持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捐助了100万元……
1996至2006年,10年来,圣泰的资产增长到4亿元人民币,而他累计回报社会的钱财也达到4000万元,占企业总资产的10%。
“财富能够体现人生价值,积累财富的过程是一个回报社会的过程,积累财富的程度越高,回报社会的能力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大。”对此,高翔有着自己的解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我致力于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圣泰做大做强的终极目标。”而且,“我相信只要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人都能够回报社会,这样做的人多了,社会的再分配就会渐趋合理,社会将更加和谐。”
高翔常说,若不是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自己再聪明也摆脱不了如父辈们一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命运;若没有政府和人民的支持,自己再能干也不可能创造出亿万财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感恩时代,倾情回报社会”,这是高翔在合与得之间作出的坚定选择。
而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高翔“感恩时代,回报社会”的视野更为开阔,也更注重与时俱进。目前,圣泰制药正在实施的进军农村医药大市场战略,就是高翔立足“以诚经商、以商报国、以心服务、以药为民”,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伴随着圣泰的崛起,高翔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各级各界的上百项表彰。相对于常人眼中名利双收的“盛况”,高翔却始终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知。他说:
我总结人生追求有三种境界:一是求利;二是求名;最高境界就是进入心境的平静。我的最高境界就是用平常心,去追求一种既有益于社会、又有益于企业、有益于个人的生存方式。
这是高翔的境界。
而高翔本人和他所追逐的理想,又何尝不是一种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