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 从计算机博士到投资银行家
2007-12-29陈晰
中华儿女 2007年1期
汉能集团在创立短短3年的时间完成一系列引起业界轰动的投融资项目:为框架传媒完成分众媒体对其1.83亿美元的收购、帮助千橡集团完成4800万美元的第三轮融资、为中软国际集团赢得战略性投资3500万美元……而前者更是成为哈佛商学院教材中的案例之一。
创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转变中国人的形象
汉能的英文名是“hina”,加上一道弧线,组成了一个酷似“china”的图案,这就是汉能公司的标志。陈宏说,汉能就是“中国人能”的意思。而这句话,可以说是陈宏每一次创业的驱动力。
1978年,陈宏被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录取。毕业后,陈宏被公派去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当时他对国外的大学并不了解,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杨振宁在此任教。1991年拿到博士学位时,陈宏28岁。当时流传一句话,在纽约,4个男人在一起一定是在谈论怎么买股票,而在硅谷,他们一定是在讨论如何创业。陈宏说自己是个不安分,爱折腾的人,身上天生就有创业的细胞。他放弃了去一所大学当教授的机会,去了硅谷。
开始他进入IndustryAuto当软件工程师,后来进入TRW——一家做银行系统整合的公司当业务经理。热心又活跃的他牵头组织了中华专业人士协会,希望将大陆留学生中最优秀的专业人士聚集在一起。“因为中国的留学生要打入主流,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一个组织。”这个协会举办研讨会、联欢会,为国内相关部门到美国考察做了很多义务工作。在与美国人的交往中,他感到中国人在美国的力量非常薄弱。“当时的美国,中国人给人的印象是最好的厨师和最好的工程师。”陈宏说,他决定要创办公司,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改变中国人的形象。他的目标是,不仅要办一家成功的公司,而且要办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
初试身手
1994年陈宏和夫人一起办了Aimnet公司,专门作网络接入服务。Aimnet很快便跻身北加州网络服务商的前三。在ISP开始整合的1997年,陈宏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卖给了日本NTT旗下的Verio。出售了Aimnet后,陈宏很快在国际网络漫游上找到了第二次创业机会。“由于当时各个国家的ISP无法互通,我在新加坡出差时,发现长途拨回美国的上网费用比住旅馆的费用还高。于是,开始思考将不同的网络连接起来。”1997年,陈宏成立了Gric,向全球客户提供接驳上网服务——用户可以用同一账号在任何地方接驳上网。
随着美国AT&T以及日本NTT、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亚洲大的网络服务商加入他的国际漫游联盟,GRIC成为全球最大的虚拟网。
1999年12月,GRIC登陆纳斯达克,这是第一家大陆留学生创办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GRIC以每股14美元的价格挂牌,第一天就攀升42%。在中国电信宣布与其合作后,GRIC股价更攀升高达75美元,市值达15亿美元。
初次创办的两家公司都很成功。陈宏说,人才是他制胜的“法宝”。创办GRIC后,陈宏从大公司挖来数位高级管理人员,其中有惠普的副总,英飞林的首席执行官。陈宏说,很少有人敢请这样的人,因为他们来了,自己可能就被换掉了。“我的理念是,聘最好的人,他们会把你扶起来。”陈宏在和这些高级管理人才的交往中学习到了很多经验,也提升了自己的信心,因为发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也不是那么大”。
打造中国最大的跨境投行
创办汉能的初衷是源于当初在美国创办公司的一些挫折。陈宏说,公司创业时找风险投资,上市前找投资银行,上市后找基金经理,靠的都是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关系。但中国人在华尔街很难找到支持。陈宏在最初找风险投资商的时候,对方问他,你们从共产主义国家来的人,知道怎么赚钱吗?
“这让我认识到有一批中国大陆留学生能占据硅谷银行家、分析师和资金管理人的位置是多么重要。”同时他也在国内看到了机会,“中国的经济正成为世界焦点,中国需要自己的跨境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2003年2月,陈宏辞去GRIC的CEO仅保留董事长一职。4月,汉能投资集团同时在美国加州和北京注册成立,旗下业务分为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两块。汉能风险投资关注的是陈宏比较熟悉且感兴趣的TMT(Telecom、Media、Technology)领域。
陈宏丰富的人脉资源为汉能的起步起了很大帮助。在美期间,陈宏组织成立了华源科技协会,并担任前3任会长。如今,这个协会已经从当初的40余人发展到几千人,很多知名的企业家如杨元庆、王文京、田溯宁都是协会理事。汉能做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在一位理事的帮助下,为几个归国创业的硅谷留学生从一张白纸融了3800万美金,成立了中微半导体公司。良好的开端之后,汉能开始了火踏步的发展。而汉能接手的经典案例之一,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收购框架媒介的案子。
2004年7月,当时电梯平面媒体的领头羊——框架媒介公司急需融资。11月,IDGVC和汉能投资基金出资1500万元人民币购入框架媒介43%的股权。汉能集团的合伙人之一谭智成为框架媒介的董事长。当时估算框架媒介价值约3000多万元人民币。之后,在全国范围内选定8家有影响的电梯平面媒体公司进行收购整合,并打算下一步在美国上市。
“刚开始确实有些难度,七八家公司,不同的文化背景,各公司财务又不规范,要合在一起确实很难。”陈宏回忆当时的情形说。
整合最终顺利完成,2005年7月前,全部8家公司都已经谈妥并顺利签约,框架媒介的市场占有率也从开始的1 0%提升到拥有中国主要城市90%以上的电梯平面媒体资源。
2005年7月分众在美国上市后,手中握有火量现金的江南春将目光投向框架媒介。2005年10月,框架媒介以4000万美元加价值1.43亿美元(当时每股分众股票价格为24美元)的股票被卖给分众传媒。半年后,分众传媒股票价格涨到60美元每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框架媒介由最初价值仅3000多万元增值到近30个亿。
中软的融资,两次文思软件的融资也都属于经典案例。陈宏说,“其实汉能做过的案子,我都比较满意。因为汉能所选中的公司都是严格筛选出来的。”
随着品牌价值的提升,汉能开始了跟世界大投行之间的竞争。对此,陈宏胸有成竹。他认为,国外的大投行只关注中国的大企业,小一点的公司他们看不到,这里就是汉能的空间。而且,在跨境收购方面,会遇到很多文化背景的问题,这是国外的大投行解决不了的。而汉能立足北京、上海,既了解中国的情况,又熟悉国际的资本运作市场。“汉能有最优秀的人才,他们都有在国际大投行工作的经验。”
陈宏创业的理念是,一定要做到行业前三名。“市场都被前三名瓜分,第四名基本上赚不到钱。”目前,汉能已经做到了大陆跨境投行的第一名。陈宏接下来的目标是将汉能打造成为“中国的高盛”。跟有百年历史,3万员工的高盛相比,汉能的道路还很远。陈宏说,我们需要一个榜样,做成高盛那样的投行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现在,我们致力于打造具有跨境能力和国际化经验的投资银行。希望将来中国的大公司向境外融资会选择汉能,而不是高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