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国的中国部长唐虔

2007-12-29

中华儿女 2007年1期

  唐虔博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教育事务的副助理总干事,是迄今为止,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教育的最高官员。
  
  早走一步:饲养员成“海归”
  
  唐虔生于北京,在清华园里长大,从小受到知识与文化的熏陶。文化大革命爆发时,他正在清华大学附中上初二。
  1968年,18岁的唐虔作为上千万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员,被下放到黄土高原上黄河边的山西兴县去插队。这一插就是5年。
  他在一个小山村当了一名饲养员,养牛养马养骡子。与大多数插队知识青年不同的是,那几年喂牲口的不眠之夜被他用来学英语,学初中和高中的数理化。
  由于劳动表现突出,1973年他被推荐作为工农兵学员到山西大学学习。本来他想进外语系学英语,结果被别人走后门把名额顶了,最后被安排去了体育系。
  大学三年,除了学习体育理论和专业课,唐虔坚持不懈自学英语,还翻译了不少国外的体育科研资料。
  1976年大学毕业时“文革”还没完,他又被分配回到原来插队的兴县,在县中学当教员。他教体育,后来又教英语,业余时间仍然坚持学习。
  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唐虔报考了北京体育学院(后来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师从中国运动生理学权威王义润教授。从此离开了生活十年的山西。
  1979年,唐虔轻松通过教育部首次举行的选拔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人员的外语考试,9月,被教育部派往加拿大的温莎大学学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最早派到国外的公费研究生之一。
  在加拿大,唐虔用了6年时间先后获得运动生理学硕士学位和生物学博士学位。同时,还担任过温莎大学中国学者学生联谊会的首任主席。
  1985年,唐虔从温莎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教育部,并被直接派往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处,从事中加教育交流和中国在加拿大留学生的管理工作。
  唐虔是国家改革开放后派出的留学生最早进入中国驻外使馆工作的,用他的话说,也应该算“老海归”了。凭借他对加拿大教育的了解和自身留学生活的体验,在工作中,唐虔积极促进中加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代表中国政府与留学生密切沟通,切实保障留学生的权益,成为深受留学生欢迎的中国外交官。
  在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工作了四年,唐虔从三秘做到二秘,1988年升为一等秘书,是当时使馆最年轻的高级外交官(当时,一秘即进入高级外交官序列了)。
  1989年底,唐虔任满回国,到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当了综合处处长。在那里,他多次下基层调研,考察,向老同志请教,并且利用其外语能力阅读了大量国际职业教育资料。
  凭借自身的优势,他很快熟悉了业务,对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国际职业技术教育趋势有了感性认识。随即,唐投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的研究与实施工作,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并多次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业务活动,获得了丰富的国际经验。
  
  走进联合国
  
  那时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工作的中国人很少,且多是做中文翻译与打字的工作。教育部门众多官员没有一个来自中国。
  为了增加中国籍官员的人数,1991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提出了一个包括唐虔在内的五人名单,推荐他们去该组织教育部门任职。
  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派总干事办公厅主任来北京对这五名中国人进行了一次面试。1992年初,负责教育事务的助理总干事澳大利亚人鲍尔先生又来中国单独对唐虔进行了一次考察,就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宏观与微观方面的问题与唐虔进行了长达2小时的谈话。
  这是他迄今为止最为紧张的一次考试,唐虔说,不亚于他当年在加拿大作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时的紧张程度。
  后来这位助理总干事告诉唐虔,他们仔细研究了他的履历,看到他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到国外留过学,有博士学位,在中国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教育与科学方面的管理工作经验,又做过外交官,英语好。特别是以前的学习专业和工作岗位多次有很大的方向性变动,而每次变动他都获得升迁,这是经历面宽且适应性强的证明。这样的人正是教科文组织需要的。
  这件事后来又拖了一年,1993年春天,中国政府获得教科文组织的正式通知,任命唐虔为职业教育处高级项目专家。
  
  联合国的中国之星
  
  初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唐虔只是职业技术教育处的一名普通的高级项目专家,起点并不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有近2000名工作人员。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它是由191个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问国际组织,负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教育、科学、文化和传播与信息5个方面的发展与合作。其中,教育是业务最重头、部门最大的,下设一个执行办公厅和六个业务司,另外还管辖位于世界各地的8个教育研究所和4个区域教育局,总共有400多名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前教育部长和前大学校长。
  此后,唐虔先后担任处长、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司司长、执行办公厅主任,直至升任副助理总干事。短短13年,成为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第一个进入教育部工作的官员,也是十余年来中国唯一进入该组织高级决策层的D-2级高级官员。
  运筹帷幄于那看不见摸不着的政治游戏规则,在强手如云的众多各国精英中脱颖而出,唐虔在联合国的发展轨迹,堪称是中国的骄傲。
  回顾13年的历程,关于唐虔,可圈可点的故事不胜枚举。
  据介绍,1999年在韩国举办的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成为唐虔人生关键的一步。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职业教育成为热点,国际教育界人士纷纷提出,希望教科文组织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国际交流,以讨论职业教育与培训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挑战。
  当时唐虔担任职业技术教育处处长,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与韩国政府教育部紧密合作,组织了一大批高水平职业教育专家进行论证研究,准备了一份提供讨论方向的基础工作文件,提出了六个关键议题,向各国政府提出了发展21世纪的职业教育的战略与政策建议,成为国际职教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这个活动花了唐虔两年多的时间筹备。作为大会秘书长,唐虔获得了与会130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高官的认可,也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视。这次会议,使他结识了时任韩国教育部部长、后来担任韩国总理的李海瓒,并成为朋友。
  这样一次世界级的大会是对唐虔组织能力的一个检阅。此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将更多的任务派给唐虔,不久,被任命为中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司司长,2001年出任执行办公厅主任。
  联合国的最基本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一名联合国官员,能以自己的工作对推动世界和平进程作出贡献,唐虔备感欣慰。
  2001年初,为了缓和朝鲜半岛的形势,韩朝双方都有意开始在教育方面搞一些接触与交流。当时朝鲜缺乏中小学教科书印刷用纸,韩国方面提出捐赠200吨。但是在当时形势下,直接谈判行不通。而唐虔在工作中与朝韩双方接触都很多。他曾经主持实施了教科文组织向位于平壤市中心的“人民大学堂”教师培训中心提供微机设备的项目,又与韩国合作举办了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同朝鲜和韩国政府教育部门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再加上中国人这样的一个特殊身份,使他自然而然地成为受到双方信赖的中间人。
  应韩国方面的请求,在教科文组织松浦总干事的授权下,唐虔两飞首尔,三访平壤,凭着对促进和平的执著和丰富的外交经验,解决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与技术问题,终于使双方达成协议。200吨印刷用纸于2002年秋从韩国仁川港运抵朝鲜的南浦港。朝鲜教育部后来用这些纸印刷了近50万册中学英语教科书。
  这件事的政治象征意义更大,不是能以数量来衡量的。
  不仅仅是在外部事务上,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部内部,出色的管理和组织,使得唐虔在世界精英云集的联合国赢得声誉与信任。
  
  教育信息资料中心管理曾经比较混乱,唐虔支持管理人员捋顺管理程序,建构了比较清晰易于调控的信息传达框架,砍掉许多不必要的刊物、网站等设置。在这次清理中,唐虔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最终使教育部的信息管理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
  作为副助理总干事,教育部的第二把手,唐虔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助理总干事全面组织、协调部内的各项业务工作。要协调的不仅是在巴黎总部的六个业务司,还包括遍布世界各地的地区教育局、代表处及八个教育研究所的教育项目的执行。
  同时,他还兼任执行办公厅主任,统领协调50多位工作人员、三个处的队伍,受他直接领导的专业人员和辅助工作人员来自三十多个国家。
  “在国际组织中当官不容易,中国人领导洋人则更需用心。”唐虔说,“我手下的人都还服我,也还都有点怕我,”唐虔笑着说。“我平时蛮随和的,表扬为主。但是若有人工作中出了不该出的纰漏,我批评起来可是毫不留情。”
  能进入联合国机构工作的人大多是“过五关、斩六将”杀出来的各国精英,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国家政府的支持,即使工作表现不好也很难请他们出去。
  在这里,做领导要有耐心、有眼光、讲技巧、善于沟通、勇于任人并敢于承担责任。也正因此,唐虔13年的升迁才能获得合理的解释。
  
  抱憾陕西
  
  在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知、赴巴黎工作之前,唐虔已经离开北京,去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担任第一副主任了。
  在去陕西之前,唐虔不仅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司综合处担任处长,还同时兼任司办公室主任。
  主管职业教育的王明达副部长还找他谈话,要他去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的常务副所长。
  但就在这时,唐虔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选择。
  1992年下半年,他应陕西省科委主任范肖梅(后来曾任副省长、省委副书记)之邀去了西安,担任陕西省科委副主任。,虽然是提升,在许多人看来,离开北京去西北地区仍旧不可思议。唐虔看到的是陕西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做事业的舞台。
  上任后,范肖梅让他去陕北贫困地区考察,到科研机构和高校调研,并参与了杨凌农业开发区的筹备工作。
  就在他准备好要施展抱负的时候,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通知再一次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
  未能在陕西多做些事,让唐虔至今引以为憾。时至今天,他依然怀念那段短暂、充实、天天能学到新东西的工作经历,仍然怀念那些培养他、重视他、爱护他的地方领导人。
  唐虔是一个有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人,他希望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一方人民的生活。到联合国这个国际舞台上去演绎人生,或多或少可以弥补未能在国内舞台上一展身手的缺憾。
  但遗憾始终在那里。
  
  幸福的家庭
  
  唐虔和夫人黄湘十分默契。在和记者的交流中,他们不断用温和的眼神交换着意见。
  当年,黄湘在加拿大留学后与唐虔一起调到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处工作,先后任三等秘书和二等秘书。
  任满后与他一起回到国内,在教育部原留学生司担任美大处的副处长。
  
  1993年,唐虔到法国工作,黄湘牺牲了自己的事业,随唐到法国,照顾他和孩子,使他无后顾之忧。
  虽然黄湘不再工作,但在巴黎外交圈社交场合里十分活跃的她,是唐虔的好帮手。唐虔说他的成功有一多半是黄的功劳。
  令他们夫妻欣慰的是,他们唯一的宝贝女儿唐宛枫在巴黎念完小学和中学后也去了加拿大留学,在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读国际政治和英国文学。
  女儿才20岁,却已经随父母去过四大洲30个国家,能流利地讲中、英、法和西班牙四种语言。或许她将来能“女承父业”也未可知。
  恬淡、幸福洋溢在唐虔夫妇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