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2007-12-29贾洪
中外企业家 2007年9期
一、市场结构的基本理论
1.市场结构的基本概念
市场结构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场的买者之间、卖者之间、以及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的地位和特征。
2.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集中度、规模经济、进入退出壁垒、产品差别化等。
⑴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最基本的概念和指标,是指市场中卖者买者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的分布,一般指卖方市场集中度。
一般的集中度指标通常用某一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其中Xi表示居于产业内前几位企业的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 X表示产业内全部企业的生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Si表示市场占有份额。CRn数值越大表明集中度越高。
⑵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是指在一些产品市场上,同一产业内部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种产品,由于在质量、款式、性能、销售服务、信息提供和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具有不完全替代性。即企业提供的产品在实体要素上或在提供产品过程等诸条件上,同其他同类产品造成足以引诱买者的特殊性,获得特定买方群体的特殊偏好,使买者将他同其他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相区别。产品差别化的重要性在于他对消费者需求产生影响,使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品牌产生偏好,从而带来市场竞争的不完全,产生寡头或垄断。
⑶进入退出壁垒
①进入壁垒的决定因素
进入壁垒是指相对于企图进入某产业的新企业,现存企业具有的竞争优势,或者说是新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即障碍。它反映了新企业与原有企业之间竞争条件的差异,影响到该市场的垄断竞争状况,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生产成本,还是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受的不利因素,都会阻碍新企业进入产业,构成进入壁垒,因此,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进入壁垒,但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规模经济。对于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新企业往往难以筹措到能实现最低限度的生产和销售所需的巨额资本,因而难以一下子达到使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最低的企业适度规模,这就是企业因不能获得规模效益而使成本较高,竞争力较低,从而构成规模经济壁垒。
第二,产品差别化。产品差别表现在质量、档次、性能、外形和售后服务等许多方面,它使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产品减少了可替代性,这意味着该产业市场垄断因素的增强,抑制新企业进入该产业。
第三,行政和法规因素。它是由国家通过行政手段或以法规的形式限制企业进入特定产业而形成的进入障碍。
②退出壁垒的决定因素
退出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产业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准备退出该产业,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阻碍,资源难以转移出去,这些阻碍现有企业退出产业的因素,就构成退出壁垒,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第一,沉淀成本。许多资产具有专用性,用以生产特定的产品。企业要退出原有产业,很难将这些资产转为他用,生产其他的产品也难以将这些资产以公平的价格卖给其他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这就构成企业的沉淀成本。沉淀成本越大,企业就越想维持原来的生产,以努力收回投资,因此,退出壁垒就越大。
第二,违约成本和企业信誉损失。如果企业退出原有产业,就不能履行原先签订的购销合同,就必须承担违约成本。同时,企业退出产业往往被视为竞争能力不足,这会造成企业信誉损失,其他企业可能因此不愿与它签订新的购销合同,也会提高企业融资成本。这些因素都会阻碍企业退出原有产业。
第三,行政法规壁垒。对于一些基础性产业,由于其产品或服务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政府不允许企业随意退出产业。而对于一般性产业,企业退出原有产业会造成一部人失业,增加社会负担,政府为保持社会政治安定也不允许企业退出产业。
⑷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导致的经济。规模经济是实现社会资源有效利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产业经济学家一般以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在产业组织理论中,规模经济有规模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之分,规模内部经济中的“规模”是指工厂和企业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能力或产量,规模内部经济就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收益上升。规模外部经济是指实现规模内部经济性所需的外部条件,如市场规模扩大、资源供给充足、运输和融资方便等。通常意义上的规模经济主要指规模内部经济。
二、 影响我国电线电缆产业市场结构的诸因素分析
1.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由于现在从产业组织角度研究我国电线电缆企业还处于空白,有关产业组织研究所要求的资料比较缺乏,国内电缆生产厂家数量过多,相关统计资很少等原因,所以,本文采用了一般的指标,即使用CR4、CR8指标来分析电线电缆企业的市场结构。
2005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824家,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2564.66亿元,产值为2623亿元,职工人数405 600人,利润总额117亿元。本文从年销售收入、产值、和利润额等三个方面来计算其四家集中度和八家集中度。
首先,介绍一下这三个方面的前10强企业状况。
根据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额计算出的集中度值(见表4),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市场结构还明显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
2.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是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之间可替代的不完全性。具体来说,是指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的过程中的条件,与同产业内的其他企业相比,具有可以区别的特点。产品差别化的存在,决定了在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其市场分割是不均等的,而且不论是同一价格,还是不同价格,差别市场的企业市场份额都不相同。差别化程度对企业间的竞争内容及竞争程度也产生影响。产品差别越大,获得差别化优势的企业可以高价出售产品,获得超额利润,所以企业之间的非价格竞争较为激烈。
3.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进入退出壁垒
⑴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进入壁垒
1)行政和法规因素。行政和法规因素是我国电线电缆产业进入壁垒的最主要因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线电缆企业数量和产值规模都突飞猛进的增长,这是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分不开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把电线电缆产品列入了生产许可证管理范围,从而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壁垒,但门槛很低,没有能够有效抑制电线电缆企业数量的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线电缆产业进入了产能严重过剩的过度竞争时代,虽然电线电缆产品需求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强劲增长,但行业平均的设备开工率不足40%。价格竞争成为电线电缆企业市场角逐的主要手段,低价倾销、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现象严重,由劣质电缆引发的火灾事故频发。这些也引起了国家发改委和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规范和约束电线电缆行业的盲目扩张和发展。
2)规模经济和过剩生产能力。由于电线电缆行业不属于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因此规模经济壁垒对新电线电缆企业的进入影响不大。但由于2005年以来电线电缆原材料特别是铜杆价格的飞涨对电线电缆企业的流动资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阻止了一些新企业的进入。另外,由于电线电缆市场已经是严重的供大于求,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企业间的竞争白热化,而本来就缺乏竞争力的新企业往往难以应付这种竞争,抑制了新企业进入电线电缆市场。
3)产品差别化。大多数电线电缆产品的差别化不大,可替代性较强,所以总的来说产品差别化因素不构成电线电缆产业的主要的进入壁垒。但是一些对产品技术和质量要求较高的行业市场,如超高压电力电缆市场、核电站电缆市场、石化行业用特种电缆市场的产品差别化因素有效阻止了新企业的过度进入。
⑵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退出壁垒
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退出壁垒主要是由沉淀成本决定的。因为电线电缆企业的生产设备具有专用性,用以生产特定的产品。企业要退出电线电缆产业,很难将这些固定资产转为他用,也难以将这些资产以公平的价格卖给其他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这就构成电线电缆企业较大的沉淀成本,形成了退出壁垒,从而使一些企业虽然无利可图也还勉强生产,不愿轻易退出市场。
而违约成本和企业信誉损失、行政法规壁垒等因素造成的退出壁垒对准备退出的电线电缆企业影响不大。
2.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规模经济
从整个产业来看,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规模经济不明显。如前所述,我国以销售收入计算的电线电缆产业集中度CR4为7.53,CR8为12.35;以产值计算的电线电缆产业集中度CR4为8.18,CR8为13.57。而日本七大公司却占据日本全国电线电缆销售量的86%,英国12家公司占全国电线电缆销售额的95%以上,法国市场90%的营业额由五大公司包揽。
从企业个体看,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大公司的数量还不多,实力还不够强。例如我国产值最大的远东电缆集团2006年电线电缆产品的产值约为7亿美元。早在2001年,日本第一大电缆公司SUMITOMO的年产值就达到了13.4亿美元,美国第一大电缆公司GENERAL CABLE的年产值达到了15.8亿美元,欧洲第一大电缆公司荷兰DRAKA公司的年产值达到了13.6亿美元,而当年我国最大的电线电缆制造企业沈阳电缆厂的年产值仅为1.3亿美元,不及世界领先的电缆公司的1/10。
三、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市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市场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我国的电线电缆产业集中度很低,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属于“竞争型”市场结构,我国前十大电线电缆企业的产值仅占全行业的10%左右,而日本七大公司却占全国电线电缆销售量的70%,英国12家公司占全国电线电缆销售额的95%以上,法国市场90%的营业额由五大公司包揽,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电线电缆行业持续不断地增长,其原因之一是电线电缆产业的高度集中。我国电线电缆产业这种高度分散化的格局,不仅很难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的过度竞争状况。
其次,我国电线电缆产业产品差别化很小,企业缺乏有效的价格手段,品牌及服务差异化竞争在本行业还没有形成风气,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在恶性价格竞争上。
最后,从产业进入壁垒上看,由于电线电缆产品大部分品种技术含量低,设备工艺简单,且在目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前提下拥有巨大的各种层次的市场需求,因此,规模经济、投入资本和产品差别化及绝对费用壁垒不高。政策壁垒方面,国家虽然对部分种类的电线电缆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并从产业政策上将部分种类产品列入限制类项目,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不乏对企业的“变通”行为。
(大庆奥维电缆有限公司、中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