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为”到“无不为”
2007-12-29褚宝福
中国教师 2007年1期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专业化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于是乎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各种理论、各种培训也就铺天盖地般的涌来,诸如:“名师”培训工程、“强师”培训工程、“骨干”教师培训、“全员”培训工程等等。实事求是地说,这些理论与实践对教师的发展的确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许多方面还需反思。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看,如果说,我们以往以“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带有更多“有为”色彩的话,那么道家“无为”思想或许对我们的教师发展有更深刻的启示。
一、“道法自然”——教师专业发展应追求自然式发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家看来,“道”是最核心的概念。它原本是指自然界之意,但更强调的是“自然而然”之意。也就是说“道”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自然状态、面貌和规律。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道”,对人而言要把事情做好,就必须按“道”的要求去做,即依事物的自然属性,顺其自然去做,方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无为”即无违自然之意,由“无”到“无为”的过程就是顺应本性的过程)。这启示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回归本元,顺性而发”,依据教师发展的自然本性进行。“顺水行舟”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无违”教师发展的自然本性,才能真正达到专业发展的“无不为”的效果。为此它要求我们做到:
1.反对各种统一规格的“批量化”式发展
教学中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往往凸现学生的主体性。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的主体性。教师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素质特点,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绝非奢望凭借“几项工程”,像生产统一的标准化的产品一样来实现的。而应该让每个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了解自身的实际特点,并根据自身的本性,扬长避短,走上各有特色的专业发展道路。反对盲目跟进,人云亦云,一哄而上。同样的,“台上三刻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自然式发展需要长期的“苦修苦炼”——默默耕耘、不断反省。绝不能奢望通过几次评比课或者培训活动就能达到“超级女声”式的效果。
2.反对种种过分的“有计划”式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种较为宽松的环境,它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自由的空气。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做的最大工作是“顺乎师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引导、提供服务。如,努力探寻一种能结合每个不同教师的“道”,顺其本性,挖其本性潜能的培养机制。而非借“有计划”发展之名,行限制教师专业多样化发展之实。典型的如以过分限定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而开展的各类“优质课评比”活动。这类活动一方面因为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来评判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特色而扼杀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专业发展因子。另一方面又因其和某些利益直接挂钩而使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变味:将优质课评比过程演变成假借教师专业发展之名实现“设租——寻租”的过程。这样的“计划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它已经成为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甚至扼杀教师“顺性发展”的帮凶。
二、“为道日损”——教师专业发展应追求创新式发展
老子主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知识要积累,要用加法,一步一步肯定;而把握或者体悟“道”,则要用减法,一步一步否定,即必须从否定入手,一层一层除去表面的偏见、执着、错误,穿透到玄奥的深层去,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同时老子也强调“反者道之动”,“物极必反”。这样就是老子独特的辩证法:即以否定的思维方式见长的否定的辩证法。它通过对事物现有属性的种种否定,最终推导出各种“有”来,从而实现“无中生有”。如“水”不断地否定自己,往低处流,最后流入大海。但其性质也由最初一滴水的“至柔”转化为最终大海的“至刚”。为人也如此,惟有不断地否定自己,做到“虚怀若谷”,才能达到“包容天下”的境界。道家思想告诉我们: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对自己的不断否定。教师如果没有一种否定的、批判的精神,实现自身专业的创新性发展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据此它要求我们做到:
1.反对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是建立在对旧事物否定的基础之上。没有否定就不可能有创新和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而言,一方面要敢于否定自己。这种否定一般而言集中在三个层面上:一是教育教学的理念,包括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二是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环节的顺序设计、教学活动的情景安排、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策略的预设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控策略等等。三是课堂教学操作技巧,如巩固旧知识和引入新知识的方法、讲授教学内容的方法、呈现新知识的载体、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等。另一方面要敢于对其他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流行的教学思潮持批判态度。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当然有许多值得吸取的地方,但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绝对不是盲目模仿、亦步亦趋,而应该多运用自己的脑子思考些问题:为什么?可行吗?我可以这样做吗?等等。唯有大胆的批判精神去发现问题,才能真正地成长。对于流行的教学思潮,我们也要明确,流行的不一定就是恰当的、最好的。教育教学要提防走时尚、赶潮流。
2.反对各种借发展之名,行倒退之实的行为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但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只要实行了“否定”,加进一些过去没有的东西,事物会就自然而然地发展。它应该是在“否定”的基础上增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内容才能发展。否则很容易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甚至可能出现借发展之名,行倒退之实的现象。如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常常看到下列一些典型的错误做法:其一为“单一专制”性专业发展而非“多样民主”性专业的发展。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将“专家引领”下的自主发展演变成为“家长制”下的一言堂,按统一标准划定统一区域在同一时间同时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其二“封闭”式专业发展而非“开放”式专业发展。即将“校本研究”简单地理解为以每所学校各自为政、为本开展研究,而没有与相关学校实施合作研究。其三为“权威”式专业发展而非“民众”式专业发展。即将“课程开发”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学校领导或者专家权威的责任并理所当然以他们为研究开发主体,将广大普通教师这一真正的课程开发主体排除在外。
三、“道为统一”——教师专业发展应追求自由、平等式发展
道家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追求个性的自由和解放,寻求个体精神的超脱。如果执着于外在物欲、功名利禄,束缚于名言名教,那就会被外物所主宰,不仅不自由,而且形成“机心”“芒昧”,阻隔人与天地的合一。做人必须要“化解物形”,才能作“逍遥无待之游”,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境界。认为礼仪道德名利都是对人自由的束缚,应努力摆脱它们,实现一种不受约束没有限制的天然状态,即个性的自由解放。同时还反对不合理的等级制度认为人与人及万物是平等的。“道为统一”,以“道”看物,万物都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外在的、后天的、相对的。如由于礼的制度的存在而导致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反对惟我独尊,主张宽容,承认自己的生存利益、价值、个性自由、人格尊严,必须以承认别人的生存利益、价值、个性自由、人格尊严为先导。道家思想的这种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启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摆脱各类“名利”的束缚,真正实现教师专业的自由、平等式发展。它要求做到:
1.反对种种“追名逐利”式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生命的发展。因此对教师个体而言,实现专业发展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努力摆脱种种外物的限制,追求生命价值的自由实现和人格的自由发展。现实生活中要反对以谋求种种荣誉称号为目的的种种所谓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式。因为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让人联想到以“名”求“利”的事实。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由内在的精神追求变成外在的利益博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试图假借各种“称号”手段来达到专业发展目的的做法,势必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各类称号的种种标准与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为迎合某种要求标准的作秀行为。长此以往,教师就有可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形成了所谓的作秀人格。结果好端端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求却成了摧残自由人格发展的刽子手。
2.反对“一枝独秀”式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全体教师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平等地发展,至少在发展机会上是均等的。因此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而言,就有明确的要求:反对教师发展时各类不平等现象的出现,尤其是教师之间专业发展机会的不均等现象的出现。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特长,都有各自发展的潜能,因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环境的创设,必须给每一位教师以同等发展的机会。如果人为地将教师划分成各类不同的等级,并规定不同级别的名师享受不同级别的培训、承担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等等,那么这样做便是忽视极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损害了大多数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积极性。“百花齐放才是春”,只有让每一个教师专业都得到发展,才会有新课程真正实施的春天。
总之,道家哲学以老庄“无”的思想为核心,其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道法自然”,崇尚自然主义,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为道日损”,凸现否定的辩证思维,达到“无中生有”的最终目标;“道统为一”,追求自由平等的古典人道主义,实现精神之超脱解放,如鲲鹏“翱翔太虚”。这些告诉我们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绝不是一个仅靠几次公开课活动、几项工程和几项教研新举措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我们坚守自然的、创新的、自由平等的发展思路,进而达到从“无为”到“无不为”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善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