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 延伸 创新 共赢
2007-12-29李彦蔡光萍
中国教师 2007年9期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都拥有两种思想。——题记
教育科研是潜在的教育生产力,只有通过推广和应用,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近年来,在上级教研部门的协调和推动下,我校积极发挥成果学校的“龙头”带动作用,以“生活物理教学行为研究”为载体,与全市七所学校结成联动团队,进行了延伸研究和创新研究,不仅深化完善了课题成果,更实现了课题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一、成果推广的无奈,让我们选择了联动教研之路
我校的“生活物理教学行为研究”课题,确立于课改启动的2002年。当时,我校的物理教学处于“课堂封闭,资源不足,学不能用”的尴尬之中。为此,我们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构建起了“四环节生活物理教学模式”,即“走进生活发现物理(课前准备)——课堂探究学习物理(课堂学习)——回归生活应用物理(课后应用)——制作发明创新物理(课后创造)”。
课题初具成果之后,我们便在校内进行了推广。然而,成果的推广并不十分顺利:教师及学生素质的差异,生活物理资源的不足等,使推广效果大打折扣;人力及学校地域的局限,生活物理资源包内容相对匮乏,满足不了课堂教学及课后创新的需要。现实让我们认识到:以一校之力,要实现课题成果的丰富与完善,无疑是事倍功半;成果应用范围也较窄,其普适性如何,也无法验证。要解决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困惑,提升、完善课题成果,发挥其应用价值、体现其理论价值,应当通过更多的教师在更大范围中实践、验证。这些,让我们产生了联动研讨的想法。
正在此时,市教研部门提出了建立“团队自主型”教科研的思路,恰与我们的联动研讨愿望不谋而合。于是,在市教研中心的组织协调下,通过自主联姻,由我校牵头,与午极、白沙滩、海阳所等七所学校结成了“联动团体”,开展了《生活物理教学行为研究》课题成果的推广研究。作为成果拥有学校,我校担负推广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成果推介等工作;作为联动团队成员,其他七所学校主要承担借鉴、应用、验证课题成果等工作,全体成员学校还要共同承担延伸研究、创新提升成果的工作。至此,我们走上了联动教研之路。
二、相互学习、借鉴,促进了课题的延伸研究
组建“联动团队”,并非“1+7”的简单组合,而是要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推动课题成果的丰富、完善。为此,在上级教研部门的协调下,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展开了课题的联合攻关。
一是抓好课题成果的学习与借鉴工作,确定联动方案。“联动团体”启动仪式上,我们组织各成员学校,并邀请了市教研部门领导和教研员,在我校召开“课题成果联动研讨推广会”,介绍了课题研究成果及体会,提出不足与困惑,并现场展示了生活化物理复习课和实验探究课的课例,从而使成员学校直接触及了课题成果的精髓。我们还共同听取了各成员学校的物理教学现状分析,探讨了课题成果推广的可行性与具体操作方式等。以此为基础,在教研部门领导和教研员的指导下,我们与各成员学校达成了共识,并拟定了“联动研讨推广方案”,从而使联动研究有序开展起来。
二是抓好学习与指导,促进课题研究延伸。为了解各成员学校不同地域所衍生的不同生活物理资源,不同师生不同思维所衍生的不同教与学行为,以及它们对课题应用带来的不同影响,我们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定期深入到各联动学校,实地考察其成果运用情况,并进行相机指导。以此为依据,经过论证分析,我们对课题延伸研究的内容进行明确分工,并通过品牌输出的方式,规范了研究行为。同时,我们还相互交流各自的困惑,共同研究应对之策。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印发简报,召开成果应用阶段会议等形式,及时推介各成员学校的延伸研究成果,促进了成果的共享。如在午极中学召开的中期研讨会上,我们推介了该校“如何对课前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及“以何种形式展示课前收集资料”的延伸成果,丰富课题成果的内涵。
三、集体智慧,带动了课题研究的创新
如果联动研究只是对原课题成果的简单“复制”或“小修小补”,其实际意义并不大。实现课题成果的创新,才是我们的真正追求。为此,我们始终将创新贯穿于联动研究过程之中,创建了“生活物理资源包”,从而使课题成果实现了质的升华。
开发“资源包”的想法源于一次阶段研讨会上,白沙滩初中提出“各类生活物理资源繁杂,不易选择或选择不当”的困惑。对此,我们深入探讨,提出了开发物理学科资源包的设想,得到了成员学校的一致赞同。于是,我们采取“分工协作、联合攻关”的方式,发动各自的教师和学生,广泛搜集各类生活物理资源,由我校汇总后,统一印发到各成员学校,组织教师从三个方面分类:⑴“生产与科技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⑵“物理现象与物理情景所生成的问题”;⑶“运用物理知识和原理分析与解答物理现象和物理情景”。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最终形成了文本教材和电子文本两种呈现形式的“物理教学资源包”。目前,这一资源包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并能依据课堂实际随机增删和丰富更新,使其成为了一个常用常新的教学资源库,更具有了普适性。
四、联动研究,实现了共赢
联动研究不仅丰富完善了课题成果,更促进了各成员学校及师生的发展,产生了“1+7>8”的效果。
——“四环节物理教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升。物理教学不再封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各成员学校的物理教学质量较之过去均有显著的全面提升。
——促进了科研生态的生成。联动研究中,通过科研方法及科研意识的输入,带动各成员生成了自己的科研氛围,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了加强,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许多学校也据此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细节,开发出了各具特色的课题,并进入了研究状态。
——共赢成为了现实。科研成果的输出,不仅促进了成员学校的发展,更提升了我校的教学效益。联动研究中,我校物理学科成绩跃居全市前列;课题实验教师在全市“城乡联谊”、“送课下乡”、“系列课达标”等活动中多次执讲公开课,有4篇课题实验论文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有4名学生的物理创新作品荣获威海市科技节一、二等奖。并且,我校的这一联动研究形式,还于2006年为《山东教育》所推介。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对我们来说,进行课题联动研究,送出去的是“种子”,收获的是更多的“玫瑰”和“花香”……
(作者单位:山东省乳山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