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专题复习教学体会
2007-12-27张肇丹
张肇丹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平时的科学探究教学中可能只涉及部分要素,在初三总复习时,选择一个教材上没有出现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关键词:科学探究专题复习;七个要素
在进行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时,教师们已经带领学生经历了为数不多的科学探究。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及认知顺序,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往往只能侧重某些环节。为了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形成系统的认识,也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有必要在总复习时,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我选择了一个教材上没有出现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探究。下面我谈谈这节课的教学体会,与大家交流、商讨。
1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通过将近两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表述出来。但是,如果要学生提出可探究的问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例如,上课时,我先展示如图1所示的“月坑”图片。要求学生观察比较这些洞,看看有什么发现再把自己的发现进行加工,通过思考及小组讨论后提出一个科学问题。通过分类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为“能回答的”和“还不能回答的”。对于“能回答的”如“月球上为什么有这么多坑洞?”教师扼要讲解或学生简单回答,即可。针对“还不能回答的”,又可分为“不宜或不能探究的”和“可探究的”。如“星球为什么会撞击月球”的问题,探究难度大,且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不够,则不做探究。可探究的问题中,有的是缺乏明确的探究方向的问题。如“为什么有的洞深有的洞浅?”,引导学生予以提升,转化为一个便于探究的科学问题,如“月坑的深度与那些因素有关?”等。并确定本节课的探究问题一月坑的深度与哪些要素有关?
2有依据的猜想
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想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有哪些,要求每种猜想都有它的依据。学生根据“投掷铅球”、“落地篮球”等经验及“压强”、“重力势能”、“动能”等知识,提出了不少猜想。再把这些猜想分类,如“质量”与“重力”为一类,“体积”与“直径”为一类,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就把“高度”与“速度”也归为一类,等等。最后确定为: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重力)、体积(直径)、下落高度(速度)及月球表面地质软硬有关。这样,探究目的就很明确了。
3教师引导下的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虽然学生做过许多探究实验,但对于较复杂的探究还会感到无从下手,或下手后总觉得困难重重。教师应加以引导,但要适当,达到指点迷津的效果,让学生眼前一亮,自觉地联想到学过的实验方案和研究方法。这样,既排除学生设计实验的恐惧心理,又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我设计了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问题①本实验要到月球上进行吗?如不要,怎么办?学生很快想到了用小球撞击沙子等物体的模拟实验。问题②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应采用什么方法?本实验要进行几项的研究?问题③例如,探究月坑深度与流星质量关系时,应怎样控制变量?问题④实验需要哪些器材?问题⑤实验装置怎样?(如图2所示)问题⑥请你设计一张记录表格。(提醒学生注意:表格上应含有必须收集的内容,而且要考虑实验是多次的)问题⑦在探究报告上写出你的实验步骤。
4有目的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在此环节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弄清问题的本质,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技能的能力。该环节中要求学生:①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一些基本的物理量。本实验涉及到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有铁架台、天平、刻度尺、量筒,等等。②明确观察目标,明确需要收集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确本实验是研究小球撞击物体表面时,物体下陷深度的问题,收集的信息有表格上的那些。在进行实验之前,应强调这两点内容。
5分析论证才能得出结论
实验数据或信息只是反映客观事实,它并不等于实验结论,实验结论是在数据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如在“探究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中,收集到的实验信息是玻璃罩中的空气被抽出越多,听到的声音越小声,凭现有的实验条件也只能做到这点。这不是实验结论,必须对此进行分析论证,且采用“科学推理”的研究方法,最后才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本课题中,也应该选择一些实验小组的数据,如表1,引导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概括,得出结论。
如此比较实验1、2可知,当下落高度、体积和小球撞击的表面相同时,小球的质量越大,坑的深度越深,说明坑的深度与小球的质量有关,等等。最后,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客观、准确地描述探究结论。
6不可缺少的评估
得出实验结论并等于探究结束,还应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反思、评价。评估对科学探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评估,从中扬长补短,不仅使本探究课题的方案直接得到了改进,而且在评估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相关技能,为今后对类似课题探究方案的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其次,在关注探究结果和探究猜想的差异的过程中,在关注探究过程未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将会涉及探究方案中没有考虑的问题,这将可能引发出新的探究问题和获得新的发现。再次,评估是对探究行为和获取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从严密的角度重新审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从更全面角度来思考和认识问题,这将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在探究过程中,按要求应该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否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了保持不变?②测量的数据可靠吗?你的实验数据与其他同学的差异大吗?如较大,找找原因。③探究结果是否与科学知识、自然事实相矛盾?④探究方案中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吗?等等。评估工作也可以穿插在其他环节中,如在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环节中。
7贯穿于探究始末的交流与合作
该要素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如许多环节中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合作,写下的探究报告,这些都是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醒学生做到以下几点:①能准确表述自己观点;②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③能思考并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④有团队精神。
当然,学生探究能力应该是逐步发展。只有我们平时教学中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在活动中可只涉及或重点体现部分环节,侧重培养学生的某些能力,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复习,给学生理理头绪,让学生对这块内容形成体系,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全面地升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