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观念转变的理论探讨
2007-12-08冯天瑾
冯天瑾
(广西桂林医学院体育部,广西 桂林 541004)
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观念转变的理论探讨
冯天瑾
(广西桂林医学院体育部,广西 桂林 541004)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决定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方向,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实效性。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实现教学观念的新转变。
体育教师;课程改革;观念转变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育的教学观念正随着新的形势发生着改变,即由传统的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训练为中心转向着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观念的转变决定行为的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决定着他们的教学行为,决定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方向,关系到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1 由体育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向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转变
传统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特点是由研究人员或专家设计改革方案,进行开发和传播,再由广大教师接受研究者的思想和理论并付诸实施。[1]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在两个不同层次上展开的,一是专家提出规划、思想、理论等等;二是体育教师的任务是把它们变成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是知识技能训练的传授者,体育课程改革设计者的角色则是研究者和理论家,而作为体育实施者的体育教师则要把前者的理论变成实践。由于两者缺乏有机联系,以及体育教师自身经验、知识结构等差异,结果体育教师对这种课程改革往往持否定态度或反应冷淡,直接影响到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实效性。
在课程改革中,不能把体育教师的教育活动看成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而应把课程研究的理论结果看作是一种可以为教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教师如果对课程的事情仅仅成为一种代理人的角色而不是工作的积极分子,这就不会对工作提供什么有力的推动。”[1]因为体育教师的实践被外在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所控制,而在这些活动中他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参与者。这样的改革不可能使广大教师获得应有的力量。
就体育教师而言,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已经列出了必须执行的一系列详细指令,而前者则卸除了束缚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种种桎梏,“《标准》对体育教学内容并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各地、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2]正是这些未知边界的课程空间正待教师最大限度地去展现独特的、不可为他人所取代的教育智慧。从这层意义上说,新课程无疑是对体育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一次真正解放。同时也必然促使教师观念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
就既定课程内容而言,教师要对体育教材作出适当的“裁剪”,取舍多寡、增删与否,均要依据该校、该班、该生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具体“人”。尤其要珍视“童心”世界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挖掘、拓宽体育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就课程的动态性建构而言,体育教师要以强烈的体育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将学生带入能使他们真正获得生命感动的活动中去。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活动是植根于生活,植根于生命本身的,必须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学生的喜怒哀乐是由什么样的生活牵引出来的。如果没有这个起点,我们就不能把我们自认为设计好的那一套体育教学方案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现状发生联系;产生不了联系,学生对此就不可能产生兴致和意义性的理解。学生真正有了感动,有了理解,有了体悟,才能融入他的生命之中,成为他的人生故事。因而,诸如运动项目的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及民族、民间体育和体育游戏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不仅合法而且必要。就课程具体实施而言,体育教师要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流程,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发展,使课程进展充溢创造性的生机和活力。
在由体育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向课程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转变中,体育教师在兼顾体育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而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个性化课程。这种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课程,既是体育教师主动参与和开发、创造课程的生动具体体现,也是判断体育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优劣强弱的最重要标志。
2 由体育课程的统一求同向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的转变
传统的课程范式,将体育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束缚在狭窄的课程流水线上,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练习、统一考试和评分,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均被拒斥于课程视野之外。而体育课程新标准,在其基本理念部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2]
《课程标准》体现了尊重个性的价值,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这就必然促进体育课程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使之成为师生“自己的课程”。
工业社会的教育观,是以“铸”,“造”之类为本质,[3]在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和复制工业产品的背景下,在学校里,教育不是把学生看作各具特点的人,而是假定他们是同质群体。教师是强调统一性的教师。由于教师总是试图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子”去塑造各不相同的学生,时时刻刻“努力”把各具风采的学生塑造成“千人一面”,从而使得每一个受过教育的大脑都像是教育生产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标准件。“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要求,不知不觉地驱使着一部分学生远离了体育。这些方法与现代教育的观念是格格不入的。体育教学中如忘却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而从学生鲜活生命、真实生活中剥离出来的体育教学,无论其理论还是实践都难以看到个性化。这非但无助于每个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提升,反而对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了消极的制约性。
个性化的教育需要的是激发每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型为信息社会以后,整齐划一的教育将转型为个性化教育。信息社会个性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等“对症下药”,以促进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他自己特点、类型和风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同时,信息社会为每一个教师都提供了进行个性化教育、实现因材施教教育理想的现实可能性。因此,由体育课程的统一和求同向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的转变,使教师的观念作出适应新的个性化教育的转换,变强调统一性的教育者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
3 由体育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向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转变
传统的课程范式必然将体育课程视为教学周期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好的凝固的目标和计划,甚至连课程终端的结果也是精确划一地预期好了的。教师则从课程目标到课程材料均需依赖事先的规定而无任何修正的必要和可能,但体育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也是具体的、不确定的、动态生成的,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预测它,却无法预先规定它。
封闭式教学模式极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知识目标至高无上,比较重视有形的显在价值,而忽视了学生心理感受。教师工作的重心在于备好和上好每天那几节体育课,课上得好坏的标准在于是否让学生掌握了,更确切地说是记住了教师预定或计划要传授的“知识点”或技术要领。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开放式教育模式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的工作就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自己对于“学”的预先设想上,而且还应当扩展到对学生“学”的具体情况的观察与了解、鼓励、支持、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体育教师应把建构学习主体作为教学的目标,把“教”理解为对“学”的支持帮助与引导促进。具体地说,是支持学生的新发现,帮助学生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成长。体育教师通过教学策略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特性。
在教学改革中,许多学校改革的第一步是从“还”字做起的。“在‘五还’(还学生‘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评议权’)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运用中,还存在着不少为‘还’而‘还’的形式主义倾向。更值得引起思考的现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思维活跃以后迸发出的教案、教材外资源,缺乏敏感性和重组的能力,他们在实践着‘还’,心里想着的还是教案和教材的落实,还不能把‘还’当作教学真实有效的必要措施和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活跃的学生,想着还没有落实的教案;‘还’是为了改革,‘教案’是为了保证考试成绩;无法把这两方面通过重组统一起来,这是走出第一步以后的教师通常会遭遇的尴尬。”[4]体育教师要摆脱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的执行人角色就必须走出这种尴尬,在观念上就必须由体育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向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转变,否则教师的观念会退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
总之,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去设计体育课程目标,着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优化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使学生摆脱把知识、技能本身视作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完整意义上的“个人发展”。
[1] 丹尼斯·劳顿等著.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05-217.
[2] 体育(1-6年级)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 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209.
[4]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29.
TheorytoExploreTeachersIdeaTransformsintheProcessofP.ECurriculumReform
Feng Tianjin
(Guilin Medical College,Guilin,541004,Guangxi,China)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re the key to reform.PE teachers decided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curriculum reform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in a more effective manner.Sports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process,PE teachers should revolve around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practice and the ability to create training center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hange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curriculum reform;idea transform
2007-06-13
冯天瑾(1973-),男,广西容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