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2007-12-08秦爱华侯天德
秦爱华 侯天德
(1.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秦爱华1侯天德2
(1.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运动性贫血严重影响着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和健康,制约着运动成绩的发挥。而少年体操运动员由于年龄和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易发生运动性贫血。主要探讨了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
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性贫血;发生机制;防治措施
自1959年日本学者吉村首次提出“运动性贫血”(sports anemia)这一术语后,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运动性贫血的广泛研究和讨论。运动医学界对运动性贫血的概念、发病率、发病机理做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尤其是对运动性贫血发生机理的研究,近年来已达到了高水平,为运动性贫血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少年体操运动员由于年龄和体操项目本身的要求,易诱发运动性贫血,本文主要讨论了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为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合理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1 运动性贫血的概念、诊断标准和发生率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RBC)数量(4.0-5.5)×1012/L,血红蛋白(Hb)浓度为120-160g/L;成年女性红细胞数量为(3.5-5.0)×1012/L,血红蛋白浓度110-150g/L。若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Hb浓度低于正常,称贫血。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而引起的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Hb的浓度、红细胞计数、及(或)压积显著下降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标准的现象。目前国内学者认为运动性贫血的Hb诊断标准暂定为男性<140g/L,女性<120g/L。国内诊断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运动员贫血的标准为男或女Hb<120g/L。饶平等人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性贫血作了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少年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39.5%)明显高于成年人(22.4%),女运动员的贫血发生率(45.3%)远比男运动员(33.3%)高;其中田径运动尤其是长距离项目出现贫血的百分率大大高于其它项目,体操运动员也多见贫血。
2 运动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2.1运动引起高血容量反应,使血液相对稀释
Astrand等研究报道:耐力训练可使人体血容量增加8%,其中血浆容量增加12%,红细胞容量增加相对较少。同时Evelo的研究也显示,8名运动员训练8天后血容量增加12.2%,红细胞压积由38.0±0.9下降至35.5±0.9,随着红细胞压积的下降,Hb浓度随之下降,由原来的(14.7±0.2g)%降至(13.6±0.2g)%。而任建生研究了长期运动训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训练使人体血浆容量明显增加的机制是:血浆蛋白总量增多,尤其是血清蛋白增多,胶体渗透压升高,使更多的水分贮留在血液循环中。实际上,这种现象只能称为“假性运动性贫血”,是耐力训练的一种良好适应表现。
2.2运动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增加,发生溶血
正常人RBC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衰老的RBC不断地被破坏清除,在正常情况下,每天约有全身成熟红细胞总数的1/120被破坏消亡。同时,有相当数量的成熟RBC生成,使体内成熟RBC总数保持动态平衡。当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循环系统的成熟RBC生存时间缩短,破坏速度加快,过早、过多地被破坏,称为溶血。当RBC的破坏速度超过了骨髓生成RBC的代偿能力,血液循环中RBC数减少出现贫血,称溶血性贫血。运动时溶血性贫血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2.2.1运动时红细胞受挤压、摩擦等的影响
RBC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中央薄,周缘厚的双凹盘状形态,并保持着可塑性变形的能力。当训练比赛时,由于肌肉被强力收缩、挤压,特别是许多项目中人体足底组织血管长时间受到摩擦,挤压造成局部组织损伤,RBC破裂,发生溶血;另一方面由于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加快,增加了RBC之间、RBC与血管壁之间的摩擦,也引起RBC破坏增加;运动时补体、体温等因素也可使红细胞破坏加强。此外,陈刚研究了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结果显示,运动引起的血液酸化,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也增加红细胞的破坏。
2.2.2运动引起红细胞膜结构的异常
对运动员贫血的研究表明,运动时自由基生成增多引起红细胞膜磷脂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使膜的流动性降低,膜变硬,脆性增加,变形能力显著下降,可造成溶血。杨伟宗等人研究了红细胞衰老时P50改变Hb和K的外漏及麦芽醇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运动时当红细胞内ATP耗竭时,膜上溶血卵磷酯酰化停止,细胞内溶血卵磷酯堆积,红细胞形成棘状,离子通透性增加,使溶血作用加重。
2.3运动可使Hb的合成减少
红细胞中Hb分子是由蛋白多肽链、肽链珠蛋白与亚铁血红素共同组成。因此,凡是影响运动员体内蛋白质、血红素或铁元素的因素都会影响Hb的合成。刘家骏研究认为运动训练时蛋白质需要量增加,若摄入不足时,一段时间后便会引起贫血。Prate研究报道,血红素氧合酶(HO)是催化血红素产生胆红素,一氧化碳(CO)和铁的限速酶,它分为原生型(HO-2)和诱生型(HO-1),其中HO-1可以促进血红素的分解代谢,在铁的在循环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目前大部分实验研究认为:运动性贫血发生时HO显著增加,促进了血红素在肝脏的分解代谢速率,血红素在一定程度上处于高分解状态,使Hb的水平下降。余群研究认为,铁元素是合成Hb的重要原料之一,且运动员需铁量高于常人,并随着运动时间、强度和环境等因素而变化。运动员常由于运动性溶血,汗液蒸发,运动性血尿等原因使铁元素丢失过多,且运动员对铁的吸收水平较常人差、铁需量增加、摄入量不足等原因,若不给予足够的铁,可使Hb合成减少,发生运动性贫血。
2.4微量元素、激素对运动性贫血的影响
王明运等人研究了激素、铁、铜代谢与运动性贫血的关系,结果发现:运动性贫血的运动员不仅缺铁,还缺铜,因铜参与造血过程,能提高细胞色素A,乳酸脱氢酶和碳酸酐酶的活性;还发现耐力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非运动员,而运动性贫血的运动员的血清睾酮水平比非贫血运动员明显下降。以上研究提示:激素、微量元素也是影响运动性贫血的因素之一。
3 少年体操运动员易患运动性贫血的原因
体操运动的特点是:时间短、强度大、密度小、氧债高,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神经中枢高度兴奋,肌肉紧张度高。训练比赛中耗能虽不高,但单位时间内耗能大。曾莉等人研究了体操运动员的合理营养,结果认为,体操项目的动作特点决定其训练和比赛是反复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主要依靠糖和磷酸肌酸作为能量来源,同时体操运动员应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因其不仅代谢慢,而且摄入增加会使体脂增加。以上研究提示:体操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摄入足够的能量物质才能完成动作,但该项目又要求体操运动员必须进行饮食控制,以维持较轻的体重和一定的体形。又因少年体操运动员年龄小,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体内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相对较高,再加上营养知识缺乏或有偏食、挑食等习惯,这些都易造成有关生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质所需物质(如铁、蛋白质、维生素等)的供给不足,运动性贫血的发病率较高。
4 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防治
4.1加强营养教育和医务监督
刘霞等人观察了营养教育在防治少儿运动员运动性贫血中的效果,结果显示,在少儿运动员中进行营养教育是必要的,其在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降低运动性贫血的患病率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此外,对少年体操运动员进行定期医务监督的时间应比成人运动员间隔短些,一般三个月做一次全面身体检查,以很好掌握其在体育锻炼后身体的动态变化,若发现运动性贫血等因训练不当而造成的不良现象时,要及时的给予预防和治疗。
4.2合理控制体重
对体操运动员体重的控制,首先应了解和确定体重或体脂百分比的标准,在保证合理营养和不影响生理机能的条件下再采取科学的降重措施。对体重有特殊要求及大运动量训练的运动员,要进行科学的营养配餐及必要的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对保证运动员的合理营养,维护健康和提高身体机能是十分必要的。
4.3合理的营养膳食
由于体操训练和比赛是高强度的运动,完成动作时需要较大的力量,特别是爆发力和较快的速度,要求运动员要动员足够的肌肉和集中注意力,这就加重了运动员神经组织的负担,为满足以上要求,运动员食物应提供足够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磷、铁元素等营养物质。
4.4药物治疗
对患有运动性贫血的少儿体操运动员若不能通过饮食干预得以治疗的应给予药物治疗。常用的是服用铁剂如硫酸亚铁、卟啉铁等,服用铁剂应忌用茶水送服,以免影响铁剂的吸收;叶酸缺乏者可服用四氢叶酸等。
5 小结
少年体操运动员由于年龄小和体操项目本身的特点,需控制体重和保持一定的体形,易患运动性贫血。其发生机理与运动训练引起的血容改变、溶血、红细胞膜结构异常、合成Hb的物质缺乏以及微量元素和激素改变有关。对少年体操运动员通过加强营养教育,合理的膳食指导,一定的药物治疗并配合很好的医务监督,给予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可减少或避免运动性贫血的发生。
[1]Evelo,C,et al.Changer in blood glutathione concentrations,and in erythrocyte glutathione reductase and reductase and glutathilne transfer race activity after running training and afrer participation in contests Eur,T Appl.Phvsiol.Apr,1992,64:354-358.
[2] 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余群.运动性贫血产生机理及其低氧防治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2):56-58.
[4] 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TheEmergingMechanismandPreventionMeasureoftheSportsAnemiaofJuniorGymnasts
Qin Aihua1,Hou Tiande2
(1.College of P.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Gansu,China;2.College of Life Scienc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Gansu,China)
Sports anemia seriously affects the growth and health,and prevents the rise of sport mark.However the junior gymnasts are likely to suffer sports anemia because of their age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sports activities.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emerging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measure of the sports anemia of junior gymnast.
junior gymnasts;sports anemia;mechanism;prevention measure
2007-08-08
秦爱华(1980-),女,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