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德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2007-12-08李国泰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1期
关键词:武德武术道德

李国泰 李 果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重庆 400044)

武德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李国泰 李 果

(重庆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重庆 400044)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重要目标,而中华武术中武德精神所弘扬的 “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统一的、一脉相承的。武德通过弘扬民族的道德规范,以其独特的社会控制功能弥补法制控制的空缺和不足。因此,探索武德精神中和谐因素与构建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宣扬发展武德精神,民族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独特贡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武德精神;和谐社会

1 前言

实现社会和谐,既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当代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同时也是我们祖先千百年来热切向往的社会理想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要求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相承接,武德精神弘扬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探讨弘扬武德精神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现实意义。

2 解读武德精神

2.1武德精神

武德是人们一个广泛谈论的话题,何谓“武德”,似乎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解释,现在大家对武德的理解多倾向于一种道德观念。即认为武德是习武者调整他们与其他人之间关系和他们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评价习武人的善恶标准,包括处理习武者与社会及其他人之间的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规范等;习武者对个人品德完善的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道德品质。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上将武德定义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尚武”指倡导与参与武术锻炼,以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培养面对现实的竞争。“崇德”指推崇道德修养,诚信正直,谦和忍让,见义勇为,遵守社会公德[1]。

实际上,武德就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情操,包括其心性修养、道德作风、精神境界和武术礼仪,贯穿于拜师择徒、习武、教武、用武等武术的全过程和全方位[2]。作为中国武术伦理观的核心,它不仅具有体现武术伦理规范的主体意义,而且还包含了在整个武术社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内在秩序,注重在武术活动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时的秩序规范。并且,个人的武德只有在社会共识的秩序规范中适应社会实践才具有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武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在道德价值目标上推崇仁爱,追求和谐的人生境界;在道德价值应用上,重视道德义务与社会道义的融合;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在道德价值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以义导利”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尊师重道”、“重义轻利”“尚武崇德”,充分体现了重仁义、重宽容的精神[3]。武术需以德统率,“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修德”。

2.2和谐社会条件下的新型武德观

历史已经到了21世纪,我们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历史上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已大不一样,对于中国的传统道德也有一个扬弃舍取的问题,对于武德,这种与习武者有关,从某种意义上看更崇尚武力的传统道德,更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传统武德的各结构体系间必然是相互渗融缠联,从而形成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岁月的更替中,传统武德的一些内容或许已经丧失了它的指南作用,但更多的可在新的文化观念引导下,为今天所继承和弘扬。经过“扬弃”的武德精神应包含积极进取、主持正义、不怕邪恶、见义勇为的奋斗精神;以武会友、相互尊重、重诺守信、取长补短的兼容精神;强种御侮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敢于同有害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和谐社会条件下,新型武德观就应当继承发展传统武德的精华,将学习武术与弘扬祖国文化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它不仅涵盖了爱国之德、处世之德、侠义之德、振奋民族精神,而且培养人们遵守社会公德、教育习武者追求高于物欲的精神价值,注重追求朴素和谐、宽和融通、务实求真的精神,以利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简而言之,新时期武德传承了传统武德的“八字精神”-“忠、仁、信、义、孝、智、勇” 。它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也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而且其中很多思想与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新型荣辱观精妙地偶合。由于继承了传统武德精神的精髓,吸纳了适应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元素,现代武德思想较之前进了一大步—把武德教育与爱国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武德文化提高到了塑造国民精神的高度。现代武德精神已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一部分,是在传统武德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同社会主义道德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补充。

3 武德精神中和谐因素与和谐社会构建指导思想的内在一致性

3.1武德精神中的“和谐”因素-“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中华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在习武过程中追求人体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 使人顺应大自然、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求物我内外的平衡,达到阴阳平和。它要求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它是对人与自然的交往建立在征服与被征服关系上的反思和纠正,继而追求社会和谐的人文观,强调以人为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即人与人之间应建立一种友好亲善、和平共处、互帮互助的平等关系。正是这种和谐的思想,为人们健康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基础,使他们在习武过程中,通过积极调整人的生命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获得抗衰祛病、延年益寿的健身实效。武术以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作为习武和悟道的最高追求和境界,其文化内涵已由一种简单的技术理论转化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思辨层次上。它把和谐观念纳入一种新的思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生活的情趣、价值、意义、精神寄托。这些充分体现了武术在追求健身、健心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上的高度统一。

3.2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协同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造就和谐发展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人的和谐,即社会的发展以人为主体,人的发展以个体为本位。

同时还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中得以实现。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这既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人对自然的主观欲求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谐统一的途径。而这些督是武德精神的内涵,学习探讨发展武德精神能够直接地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咱探寻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有社会学家指出:一个国家要走向进步、文明、民主、富强是不能离开德治的。“德性伦理重建是构建和谐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环节[4]”。“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前提条件[5]。”他们所指的德治、德性伦理与道德人格无一例外都与武德精神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和谐则生,和谐则能和平相处。武德精神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给人类社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理念。

4 发展武德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4.1吸取优良传统武德精髓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武德思想给武术之美增添了一层伦理道德的光环,使武术的美与善紧密结合,德与艺完美统一,力与美和谐发展。传统武德曾一度发挥过对武术技术、方法的创造与使用的导向功能,使武技切磋成为仁者之技艺表演和功力的展示,使武艺成为一种道德教化的工具。如何摒弃社会中一些不和谐因素,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社会更快发展,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无疑加强道德教育,伦理建设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我们便可以吸取优良传统的武德精髓,借鉴武德的道德教化功能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可见注重武术文化、武德伦理的传播与交流,对我们民族和国家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传统武德中一些思想和内容在当代仍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做好传统武德的挖掘整理工作,使其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益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4.2与时俱进完善武德建设

武德作为中华武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体育中的完美体现。如果我们能够构建符合和谐社会的当代武德,武术亦可找出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切入点,走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但对中华武术走向世界、迈入奥林匹克殿堂有着深刻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有着特殊的作用。

[1] 蔡仲林,等.武术[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8.

[2] 瞿玉生,高增栓.论武德的重要作用和修养方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7(1):68-70.

[3] 刘树军.传统武德及其价值重建[D].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

[4] 寇东亮.德性伦理与和谐社会价值观的建构[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8.

[5] 何小勇.和谐社会的道德人格支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5-6.

TheValueofWushu-moralitytotheInstructionofHarmoniousSociety

Li Guotai,Li Guo

(P·E.Schoo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4,Sichuan,Chila)

Nowadays,the constructing of harmonious society has become the goal of the new stage’s building of socialist.Wushu virtue advocates that the spirit of “harmony of universe and human”、“human-oriented” and the instruct spirit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society come down in one continuous line.It uses its peculiar social control function to counterbalance the vacancy and shortcoming of legal system by promoting national moral regulation.The paper attempts to discover the inner consistency of harmonious aspect in the spirit of Wushu virtue and the i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so as to better the integration and process of these two.To propagate and develop the spirit of Wushu virtue and ethos,make some special contribu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society,as far as Wushu is mentioned.

wushu-morality;harmonious society

2006-10-30

李国泰(1955-),男,重庆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武德武术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