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材偏僻·难度过大·导向欠妥

2007-10-11兰瑞平陈世敏

中学语文教学 2007年10期
关键词:唐诗高考作文作文题

兰瑞平 陈世敏

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题,是一道并不出人意料的“材料”作文题,又是一道出人意料并且缺失了“北京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材料”作文题。如果说,“规则”“转折”“包容”“说‘安”“北京的符号”这一组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已经基本构成了“北京”特色的话,那么“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道突兀而来的“唐诗鉴赏式” 的作文题,不但与之前的“北京特色”的色调不和谐,而且与首都的昂扬精神、和谐社会、绿色奥运、勇于奉献的时代主旋律相去甚远。笔者对这道作文题的看法是:

选材偏僻,使考生难免发怵。刘长卿作为中唐前期的著名诗人,其诗“多写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练,接近王孟一派”(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然其诗入选《唐诗三百首》(清人孙洙即蘅塘退士编,中华书局版)、《唐诗选注》(北京出版社)的并不多,前者仅选十余首,后者仅选二首(包括《赠别严士元》)。作文题中的两句诗,是刘长卿所作的《赠别严士元》这首七言律诗中的颔联。其整首诗是: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北京出版社《唐诗选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1982.7)上册第309页介绍:“他的诗存四百余首,主要抒写个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闲适的心情、贬黜的哀怨、羁旅的愁怀等。”该书第310页“说明”:“这首诗写一个春寒天气多变的日子里,作者在苏州城外留别友人的情景,透露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可见此诗的情调和意蕴都是十分低沉的。然而考生怎么能知道,又如何能够在极短极紧张的时间里读懂哪怕是大体读懂这样低沉的诗情,初解“细雨”“落花”等寓意不浅的意象和“湿衣看不见”“落地听无声”的“哀怨”和“愁怀”呢?考生们虽然在小学时曾经读过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样的妙章佳句,但在高中三年里,毕竟没有在必修、选修教材里再学其诗。因此,“细雨”“落花”等材料信息显得偏僻,使考生不知所措。再看作文材料里的数条对这两句诗的解读信息,一会儿“美好”,一会儿“寂寞”,一会儿“不等于”,一会儿“不适合”,如此芜杂的信息,考生如果不是鉴赏唐诗的行家,头脑不发晕才怪。

该题与今天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去甚远,虽然很“古典”,但毕竟只抒写了个人“哀怨和愁怀”。笔者不明白,就在北京卷高考作文题基本具有了“北京”特色(紧扣现实生活,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且具有地域特色)的情况下,命题者何以要突然搬出这样的诗句来作为高考作文试题而难为广大考生?难道就不可以选择“古典”中的诸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类空灵而明朗的诗句来做引子、做材料?难道非如此才能显现出高考作文题的“高贵”面目不成?

难度过大,使信度效度失常。笔者承认这道作文题的“文学含金量”十足,刘长卿毕竟是彪炳千秋的唐代诗人,他的这两句诗无论从音韵上还是从意蕴上去品味都算是上乘之作。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两句诗那暗含的惆怅、失落与孤独之类的个人情感,有几个考生能在极为有限且十分紧张的时间里真正读懂?又有多少语文教师知晓熟悉这首《赠别严士元》?难道拟命这道作文题的专家先生,就饱览过所有的唐诗以及其他种种的“诗”?笔者窃以为,此题作为高考作文试题,不但远离考生的现实生活,而且难度实在过大。不要说作为高考作文题过难,即使作为平时高考作文训练题,也必须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才能读懂材料,理解题旨。

导“向”欠当,使考生和教师为难。如前所述,北京市从2002年单独命题以来,至2006年基本形成了北京高考作文试题的特色。也就在广大考生和高中语文教师十分瞩目于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的“特色”,以十分投入的精力倾注于北京“特色”时,今年的命题者却一下子猛转,使得这道试题导向欠妥,缺乏时代气息,选材偏僻,让太多的考生为难,让广大语文教师也有些傻眼(只是有些人不愿承认罢了),也使“必须跨过这道坎”的十余万北京考生难于充分发挥出正常水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张定远先生认为:“这两句诗很生僻,社会影响不大,学生的阅读涉及不到。用这样的诗句来编高考作文试题情调也不高雅。对考生来说难度也太大,不太妥当。”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考作文研究专家、著名特级教师姚家祥先生说:“这道作文题的考查功能是否出了问题,是考诗歌鉴赏还是考作文表达?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高考作文题,说轻点是命题者的失误,说重点就是不负责,还会贻害广大考生。命题者和审查者是否应该在‘考什么上再多多下些功夫!”

笔者认为:作为首都的高考作文题,首先应该在导向性方面更加体现出时代精神、和谐社会、绿色奥运、勇于奉献的时代主旋律,导引广大青少年炼铸昂扬奋进、勇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而毫无必要将刘长卿《赠别严士元》式的惆怅、失落与孤独之类的情感强加给时代,强加给高考,强加给莘莘学子。高考作文题无疑可以与古典诗词“接轨”,但更应该与时代和现实生活接轨。否则,中学作文教学很有可能走入一条深深的死胡同。

北京市二十中学 100085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100084

猜你喜欢

唐诗高考作文作文题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唐诗赏读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唐诗新学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