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息金靴落地

2007-09-06陈晓舒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10期
关键词:周小川信贷贷款

陈晓舒

央行做足了铺垫,一切都在大家意料之中,

对加息的这一利空消息早已提前消化

2007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公布消息,从翌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虽然在信贷抬头、巨额贸易顺差、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加速增长、投资过热的形势下,各方对央行加息已有较强的预期性。但从3月12日起,2007年年初的具体经济报告纷纷出笼,到17日宣布加息,一周的时间,央行与各企业、投资者打足了心理战。

9800亿元人民币和237.57亿美元

山雨欲来风满楼,前两个月新增近万亿人民币贷款无疑是加息的重磅炸弹。据央行3月12日公布的2月份金融数据报告显示,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138亿元,贷款增速达到16.6%。而今年1、2月人民币贷款共增加9800亿元,同比多增2636亿元。

据了解,央行将2007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目标定为2.9万亿元人民币。而1、2月份信贷扩张数字已达到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一,这个数据还是在央行今年连续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形成的。数据公布当天,央行发放1400亿元票据,以解决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问题。

对于信贷激增,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向本刊分析说,1、2月份信贷增长快是比较正常的,根据这几年的情况来看,年初信贷都会增长,银行通常年初时放贷最为积极,可以实现“早放贷早获利”。

经济学家王小广也认为,每年年初信贷增长都较快,到二三季度就会放慢。但他同时表示,1、2月份信贷增长确实过快,对房地产等一些产业,投资触动性太强。

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列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式时解释说:“商业银行过去普遍在年末的时候贷款放得很猛。由于现在从财务制度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考虑到年初放贷款对于当年的利润指标和内部考核更加有效,所以最近这些年出现了在年初增长很猛的状况。”

但面对9800亿元人民币这个庞大的数字,周小川也不得不说,央行将在研究后,对此加以适当调控。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也令人浮想联翩,央行将在何时抽出加息“令箭”,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无独有偶。3月12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另一组数据也令人触目惊心,中国2月出口额达820.96亿美元,同比增长51.7%;进口额为58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3.1%。2月贸易顺差达到237.57亿美元,仅次于去年10月创下的238.3亿美元纪录。

有关专家分析说,巨额贸易顺差会导致大量外汇流入,进一步推升我国外汇储备。相应的外汇占款,还将导致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而加息则是抑制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主要调控手段。虽然此时CPI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还没出炉。但新增贷款激增和巨额贸易顺差,加强了加息的预期,不少经济学家以及外国投行坚持认为,今年一定会加息一到两次,时间可能会选在3月底或4月初。

不尴不尬的2.7%和23.4%

3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7%,预期增长2.9%。增速快于1月份的2.2%,人民币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仅为2.52%,存款已经出现了实际利率的负值。

在此前,央行今年制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为3%。周小川表示,如果超过这一数值央行将不得不加息。2.7%,恰巧是一个不尴不尬的数字,没有达到3%的红色警戒线,却已超过人民币一年期的存款利率。

有关学者表示,在各国判断加息与否的标准,最具代表性的是CPI。对我国央行而言,保持1%~2%的CPI涨幅是比较理想的,而超过3%则将导致加息。

然而经济学界对CPI也有不同的看法。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就曾撰文称,中国CPI的不透明,使得CPI与居民的实际感受相差甚远。同样,如果政府按照这样的数据进行决策,就很容易造成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不足,甚至会影响其决策,扭曲一系列经济行为。

王小广也向记者表示,CPI与央行加不加息没有关系,他强调说:“我一直都主张要加息,就算CPI只有一点多都该加息”。他解释说,中国目前推行的货币政策属于低利率政策,加息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现在投资正快,市场需求也大,但资金成本却偏低。

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更是平淡无奇。国家统计局在3月16日公布的数据表明,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5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完成投资2946亿元,增长17.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86亿元,增长24.3%。

23.4%,虽然这个数据增速高于预期,但与前几月和去年同期相比,投资速度出现了缓慢回落,并没有像人们预料中的会对加息政策出台起太大的强化作用。

然而市场却总是敏感而多疑的,尽管CPI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使加息之说缺少了些许底气,许多人甚至开始争议央行会不会加息。但市场对加息预期却进一步增强,不少机构纷纷预测,央行将会尽快出台调控政策,加息只剩下时机问题。

3月14日,加息预期下的沪指跌幅近60点,3月16日,随着“两会”的闭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酝酿出台,沪深股市风生水起,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分别下跌了21.22点和126.21点。

加息心理战

“两会”之际,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经济“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而所谓的不稳定,就是投资增长率过高,信贷投放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大,外贸和国际收支顺差过高。

3月17日,“两会”闭幕翌日,金靴落地。央行决定自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央行用四个有利于来概括这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利于经济平衡增长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又一次“出其不意”。许多人料准了央行对于加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却没料到会在两会结束后的第一天,会在周末发布加息的讯息。银行界的朋友开玩笑地说,央行不仅在加息之前造足了声势,还特地选定周末加息给所有人时间去调整心理。

正如左晓蕾告诉本刊,央行从来没有承诺不加息,相反还放出风声,会在必要情况下加息,这就是提醒企业赶紧有所准备,对政策做出判断,自我调节,规避风险。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回答记者关于货币政策应该“出其不意”还是“透明可预期”时也表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成熟,货币政策应该更加透明、更加可预期,和社会公众、业界有更好的沟通,这是一个大趋势。”

业内人士分析,在年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隔靴搔痒”之后,终于迎来了加息的“致命一击”,而这一击之前央行做足了铺垫,一切都在大家意料之中,对加息的这一利空消息早已提前消化。

在提及加息对国内经济影响时,易宪容表示:“早该加息了!加息对国内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而王小广更认为:“加息只会让市场更健康。不会对股市造成影响。”

而更多的人则把加息比作一把双刃剑。18日,许多股民朋友还相互打气:“加息对股市短线会有所冲击,但从中长线上看,对股市不会有大影响,还有利于挤压股市存在的部分泡沫。”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19日股市却再度重演2006年加息的大反转,两市大盘先抑后扬,加息间接受益的金融股成为领涨大盘的龙头,带领大盘将3000点踩在脚下。人们不得不惊叹:“中国股市抗御风险的能力已非同一般。”

除了做好心理防备,精明的投资者更是打响了加息之后的小算盘。在外企上班的李睿看好加息之后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他认为加息后新发行的国债等收益会上涨。

当然,最令众多学者担忧的是,美联储对再度加息并不紧迫,而且有降息的传言传出,中国加息后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进一步缩小,将很有可能激发热钱涌进套利,使得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更加恶化。

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过:“我们会观察到市场上有一些异常的投机活动,特别是短期的投机活动,我们不希望货币政策的出台正好迎合了他们的短期投机活动,因为这会给出一个不太好的信号。”

加息之后,央行并不轻松,许多专家表示,央行此次加息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相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还会推出各种调控措施。而投资者也更要审时度势,全面关注市场的风险变化。

猜你喜欢

周小川信贷贷款
旧信封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
你会贷款出国留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