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几种害虫为害调查及生态控制技术总结
2007-08-29熊泽瑞熊秉红李元文
熊泽瑞 熊秉红 李元文
1 松突圆蚧的为害调查
多年来,根据白云山病虫害发生的情况,我们的研究人员按课题设计对白云山风景区的马尾松、湿地松、加勒比松林进行了松突圆蚧详查。调查数据显示,白云山风景区现存约330hm2 松树,松突圆蚧受害率高达100% ;其被害树种严重程度依次为马尾松严重为害,加勒比松有虫株率很高( 危害程度中等),湿地松被害较轻;可以看出,对松突圆蚧抗性松树品种从强到弱依次为:湿地松、加勒比松、马尾松。
从地理分布上看,从东北至山南呈极重—严重—重—中等态势。明珠楼管理处( 如五雷岭带),鸣春谷管理处( 如濂泉高速公路一带),三台岭管理处( 如索道沿线)危害均处于极其严重状态;到金贵村、麓湖( 鸿鹄楼)则中偏重,至飞鹅岭管理处雕塑公园则最轻,只零星发生危害,树势最健。受害严重的明珠楼管理处及鸣春谷管理处的马尾松45% 以上处于濒死状态( 仍没采取砍伐以外的任何技术措施),而飞鹅岭的马尾松目前虫口密度、被害枝梢率较低,建议尽早采取有效化防措施严加防范,否则,蔓延开来后果堪虞。麓湖、高尔夫球场仍有构成主体绿化植物景观的成片马尾松,亦均普遍严重感虫,也应尽快制定救急措施,予以控制。
调查发现,新植的加勒比松感虫率是高达80% 以上,但其对树木造成的危害并不严重,尚未见仅因松突圆蚧危害而导致枝梢枯死现象。
2 粉蝶、尺蠖的生态控制技术
为了弥补因蜂种危机对原课题对象的困难,我小组在积极与课题主持单位沟通的情况下,根据风景区的实际,及时地将研究方向转向了近年在广州地区大量发生危害的杂色迁飞粉蝶、尺蠖幼虫生防控制实验上来。
实验表明,100 亿/g 活孢子,1000 倍液BT 水剂对危害美国槐树的杂色迁飞粉蝶幼虫,尤其是低龄幼虫的防治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与原来使用化学药物相比,BT 粉水剂的杀虫效果明显更好些。且再次施药的时间大大加长。如在2 龄期,12小时害虫死亡率已达95% ;24 小时死亡率达99% ;特别是在幼龄期施药的样地,均可实现整个生长季节避免农药的重复使用,其控制害虫发生作用十分明显。由于众所周知的BT 菌剂的无公害性,对于白云山风景区而言,就具有更重要的推广、使用意义。
实验过程中,研究小组工作人员注意到,生产单位明显缺乏防治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单纯长期使用某几种较古老的化学药物的现象普遍,一些主要害虫已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甚至发生过把害虫用商业原装药液浸而不死的怪事。这使我们感到适当引进使用一些有效生物剂来防治害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二龙至五龙地段的尺蠖防治实验表明,BT菌剂对尺蠖的防治效果颇佳。其防治效果高达80% 以上。2 次施药后尺蠖危害基本得到控制,且在施药地段2 年再无该虫大发生。隔年调查时,曾在林间见有倒挂虫尸。
用BT 菌剂防控景区害虫有显而易见的杀虫效果和生态效益、环保效果。但由于要洒水剂,生产成本加大,施工不便。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还把研究转移到菌粉剂的开发使用上来,主要是研究在山地不用水条件下撒粉防虫技术。我们研制的“ 粉炮” 施药技术。一只粉弹可覆盖林地约600m2。弹射式、发射式等装制可有效地将粉弹发射( 牵引)到预定林冠上方并炸开,将菌粉较均匀地撒出。
由于真菌、细菌制剂的使用,实验地段的林木叶部害虫得到有效控制;实验地段基本上可以避免使用化学药物,并实现了“ 有虫无灾”的良性生态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