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大自然的保护者

2007-07-23许子蓉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2007年7期
关键词:文石虎子秦岭

许子蓉

本期主角:潘文石

神奇咒语:野生动物从没有深度睡眠,时刻保持警醒——我也一样,一天6小时的睡眠,可以分成无数次来完成。

行动故事:

1.野性的呼唤

潘文石,1937年出生在泰国华人家庭,后来随父母回到广东。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看了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开始关注野生动物。上初中时,阅读了达尔文的《环球旅行日记》,对野外考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来,作为北京大学教授的潘文石,带着他的研究生,在荒山野岭里进行野外考察,幽默地将自己比作杰克·伦敦笔下一条名叫“布克”的狗。布克放弃在有钱人家看门的优越生活,驰骋于北极荒原,最后成为狼群的至高首领。潘文石就像带着一群狼的头狼,不断开辟科研的领地。

2.研究大熊猫

潘文石原来在实验室研究病毒。1980年,他到四川卧龙参加一个关于熊猫的国际合作项目。他发现自己对熊猫的理解和看法跟很多人的观点不一样。当时流行的观点是“竹子开花对野生熊猫的生存构成威胁”,但他认为这种结论没有科学根据,于是带着3名学生,背着沉重的登山包进入秦岭,那里是大熊猫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从此,他每年有10个月以上的时间呆在山野,进行实地科考研究。

3.无线电监测

冬天是观察大熊猫最好的季节,潘文石和学生们经常连续三五个昼夜坚守在零下十几度的帐篷里,不间断地通过无线电监测大熊猫。他们为十几只大熊猫戴上无线电颈圈,每过一刻钟就要打开一次无线电记录它们的行踪,一天要听96次记录。怕惊扰大熊猫,他们不敢生火,食物冻成了冰疙瘩,屋里洗脸的水结成了冰块。每夜写研究日志,记录有关大熊猫交配、受精、产仔、哺乳的最直接和可靠的参数。为保住脸上油脂,防止冻伤,两周才洗一次脸。

4.虎子成长史

1992年8月19日,秦岭南坡的一处峡谷内,一只小熊猫降生了。潘文石给它取名“虎子”,这个名字来自杰克·伦敦的小说。潘文石对它进行了长达13年的跟踪观察,从它挣脱胎衣后的大声啼喊到因饥饿四处觅食,从积累谋生经验到离开妈妈的怀抱,从建立自己的王国到执着的求偶斗争,从意外受伤到被关进动物园再到后来回归山野。潘文石记录了它成长的点点滴滴,把考察笔记整理成《熊猫虎子》一书,这是虎子成长的历史记录。他希望这本书能唤起更多人对大熊猫、对野生动物,以及对生命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5.教授收牛粪

1996年,当大熊猫的研究告一段落时,潘文石的野外研究基地转移到广西,开始研究珍稀动物白头叶猴和中华白海豚。他希望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而不是“仅仅从纯科学出发”进行研究。为了在当地示范推广替代能源——沼气,让农民不上山砍柴而破坏生态环境,2000年12月,潘文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一个村口贴出了收购牛粪的告示。农户们受到生动的科普教育和环保教育,看到臭烘烘的牛粪变成沼气,比烧柴更方便更实惠,沼气池建设很快得以推广。当地植被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便逐步得以恢复。在潘文石的努力下,当地的喀斯特地貌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白头叶猴两大资源,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环境旅游产业。

惊喜收获:

潘文石是北京大学生物学教授,是中国野生大熊猫研究和保护的先驱者之一。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称他为“熊猫之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纯自然条件下目睹野生大熊猫分娩过程的科学家。他获得荷兰保护野生生物金奖——诺亚方舟奖、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颁发的格蒂奖、美国圣地亚哥野生动物保护金奖和北美大熊奖等国际科技奖项。

主持人语:

潘文石带领学生们对大熊猫的行为特征、生活环境、生存压力和危机、种群遗传组成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他最终证实,竹子开花时,野生大熊猫依然可以有充足的食物。他发现秦岭地区林场的大规模砍伐,使熊猫的栖居地逐渐缩小。他的考察报告得到中央政府重视,批示立即停止采伐,保护了秦岭最后一片大熊猫的栖息地。

他和他的研究生们第一次发现大熊猫的DNA多样性没有下降到近亲繁殖的程度,第一次向世界宣告:“大熊猫并没有走入进化的死胡同。”凭着大量的科学数据,他证明秦岭是大熊猫最后一片自然庇护所,在秦岭650平方千米范围内,大约150只大熊猫在最近十几年间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9年的增长率为3.5%,高出北京的人口增长率。

目前地球上,几乎每小时有一个物种灭绝,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潘文石认为,山区的人们之所以砍伐树木、猎杀野生动物,就是因为穷困。他把自己在国际国内获得的奖金和捐助款,用来帮助当地建沼气池、修学校、建医院,要把人类长期破坏自然的角色转变成为自然的保护者。

(责任编辑邓湘子)

猜你喜欢

文石虎子秦岭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醍醐灌顶
文石瑰意琦行,皴纹超然出众
——详解淄博文石皴纹及赏石文化
文石韵
儿子的声音
文雅清虚 淄博文石
好忙好忙的秦岭
虎子修路
辛酸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