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武夷山

2007-07-23张素娥

满族文学 2007年3期
关键词:竹筏艄公根雕

张素娥

丹山之石

鸭绿江边的柳梢头刚刚萌出一抹鹅黄,武夷山下的木棉花已经红艳怒放。我们从鸭绿江边来到武夷山。

武夷山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赤壁丹崖。它是由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岩石,经过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在崩塌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岩层构成的红色山块。属典型的丹霞地貌。

我们在鸟语花香的红色石径上,向天游峰攀援而上。天游峰的手扶栏杆与我们北方的不同,我们辽东风景区内的手扶栏杆大都用不锈钢管或铁管涂上防锈漆做成的,而武夷山的扶栏虽是用水泥做的,却做得像古桥上的石雕扶手,武夷山温润的气候、充沛的雨水和一年四季碧波滚滚的九曲溪使得栏杆上滋生出一层厚厚的藻类和苔藓。绿中透着黑,黑中泛着绿,如武夷山上诸多的书院、寺庙遗址的残垣断壁一样,古老而沧桑,和谐又自然。

我们脚下的台阶大多是由岩石斧凿而成,一路红石铺到山顶。壁很陡,岩壁上的石头错落有致,像一块块积木搭就而成,而悬崖的顶部大多是平坦的,因此,就淤积了泥土,有茂密的树木立在峰顶随风摇曳,像一只只手在召唤。

岩壁虽陡,山麓却缓。葱郁的树木旧绿吐新翠,有柞树,有楸树,还有更多叫不出名字的小叶乔木和灌木。红杜鹃和白玉兰已经含苞待放,还有一种花生米大小黄里透红的小果子,一串串吊在枝头。导游说,她小时候吃过,我趟过蒿草摘了几颗让大家尝,结果酸得牙痒。

在每一处缓步台上,都会有游客停下来照相。你不必对焦选景,随便按下快门,就会照出一张好照片来。照片上不但有红山绿树,还会有不时冲进镜头的银流飞瀑,还会有山脚下那一条九曲十八弯的溪水。

当登高回望对面的崖壁时,让我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因为在对面没有护栏的光秃秃的石坡上,有一个穿蓝色衣服的男人,正在徒手攀爬。猫着腰,绷着腿,看样很艰难。那是一面不算太大的石坡,坡的两边都有高高矮矮的树木和花草,他完全可以顺边而上。我想:这是一个多么不让家人省心的儿子,一旦发生意外……我简直不敢想下去了。这无疑是一个母亲的感觉。又一想,我的担心可能纯属多余,那可能是个爱好登山的年轻人,在向自己发出挑战。果然,在十分钟后,我再望那面石坡,石坡上已经没有人了,半山腰的树在摇晃。那个穿蓝衣的年轻人又向新的高峰挑战了,我向那个山坡投去了一瞥钦佩。

在去往天游峰的石阶旁,不时的就会看到一处书院的遗址,往往都在山洞旁、岩石下,借助天然屏障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有一处还可以看见书院当年凉亭的位置,四根方形柱子还立在那里,上面长满了厚厚的绿苔,门楣、断墙依稀可辨。于是,你好像看到了树荫下、山石上,到处都是穿长袍短褂的书生,他们手握书卷,孜孜以求。翘檐穹顶的四角凉亭里传来了一阵铮铮的古琴声。据记载,宋朝理学大师朱熹曾经在武夷山开办了紫阳书院,传授理学达十年之久。小小的武夷山是理学的繁盛地,最多时有十二座书院,是读书人集聚的地方。因此,在通往天游峰的悬崖峭壁上,刻满了文人墨客的诗词文章。现在虽然只恢复建筑了朱熹书院,就让武夷山多了一份丰厚。

下山时,我们去了宋美龄舞厅,听说这个舞厅是一九三一年建成的,当时蒋介石和宋美龄要来武夷山,于是就建了舞厅,修了山门,修了山路。令人失望的是蒋先生和宋女士都没有来。但是舞厅是建起来了,建筑面积能有二百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二层有环楼阳台,在阳台上可以欣赏天游峰的四面景色。地理位置优而又雅,当属武夷山之最。而今的宋美龄舞厅,楼上是旅游品工艺美术商店,西面墙上悬挂了一幅像与不像之间的宋美龄女士的画像,望着她,会使人想起许多关于蒋宋两大家族的一些故事。

一楼供奉着彭祖和他的两个儿子彭武、彭夷。据说彭祖和他的两个儿子是武夷山最初的开拓者,山的名字就由彭祖两个儿子的名字而得来。中国有许多名山大川,以人名命名的并不多见,可见武夷山人民对开拓者的厚爱。

再说山门,当年为蒋介石进山在后山修建的山门大气磅礴,历经七十多年风雨巍然屹立。而今的武夷山市,旅游业已经成了支柱性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二。可是,进武夷山的前山门却窄小而压抑,还不如一个村民委员会主任家宅的院门宽大。这实在有些煞风景,有些辜负了武夷山的丹山碧水,辜负了乘火车、坐飞机不远千里万里来武夷山的芸芸众生。

碧溪之水

九曲溪发源于黄岗山西南麓,经星村由西向东婉转而下。将武夷山切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且扭过九曲十八弯后,才恋恋不舍的流进了崇安江,形成了武夷山碧流绕丹峰的独特景观。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九曲溪赋诗作词歌之咏之,几乎是众口一词称其为“碧”,称其为“绿”,朱熹老先生说九曲溪的水是“碧水”,看来我等之辈只能尔尔。九曲溪的水无论是深及三十六米处,还是浅及脚踝处都是一碧如玉,如果说是因为水中有绿色的石子,我却见河滩上的鹅卵石像水洗的一样白,如果是两岸的绿树翠竹倒映在河中的结果,那么,溪畔的峭壁和岩石的红色哪里去了呢?我至今也搞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九曲溪两岸生长着茂盛的竹林和树木,虽然从一九七二年武夷山就开始了旅游业,但是三十多年来九曲溪的原生态还是一如既往,山脚下偶尔能见到撑一叶竹筏的环卫队员在打捞水中的垃圾。

登山望水,九曲溪环山而流,如一条碧纱随意地搭挂在山涧沟壑之中。从哪个角度都会欣赏到九曲溪的靓姿玉影,九曲溪像一块流动的翡翠,让登山的人有一种通透明丽的感觉。武夷山红色的石峰在哪里立起来,九曲溪的碧水就在哪里抱过去,山围水转,水环山行。随着山路的弯来拐去,九曲溪若隐若现,一会儿宽如瑶池,一会儿窄若咫尺。因此,我在登天游峰时,并没有带矿泉水,因为九曲溪的水,滋润着肌肤,是可以望溪止渴的。

临水观溪则又是一番景致,没有一个游人不去与溪水亲密接触的。时值初春,暖阳中还透着些许的寒意,但濯缨濯足者大有人在。有的人干脆倒掉瓶中带的矿泉水,咕咚咚灌满一瓶九曲溪的水带上。我有些怕凉,只是将自己的双手洗了又洗。九曲溪边的水竟是大块岩石作底,岩石上地壳变动留下的一个个圆洞清晰可见。岸边岩石凹陷处的小水洼里,有褐色的小蝌蚪在活泼地游泳。离岸不到十米的深水处,有一群半尺长银色的鱼儿在腾跃。于是,坐在河边对着自己的影子在想,城市里的房子要几百几千几万才能买到一个平方,如果垒个灶搭个棚在九曲溪边,天当房,地当床。铺星星,盖月亮。远离闹市的纷纷扰扰,那可真叫一个潇洒自在啊。无怪乎朱熹老先生在九曲溪边的紫阳书院,一呆就是十年之久,这么好的山山水水,谁不愿意呢。

九曲溪是逆流排序的,武夷宫前晴川一带为一曲;过了大王峰、铁板嶂为二曲:在三曲的危崖峭壁上,可以看见三千八百年前,武夷山人的祖先古越人凌空悬架的船棺。历经沧桑至今不毁,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四曲的大藏峰下,一泓深绿色的水是卧龙潭,是电视剧《西游记》的外景地之一,白龙马出世的镜头就出之于此。五曲、六曲、七曲、八曲,各有洞天,两岸除了壁立千仞的陡壁悬崖,还有元代的御茶园,还有云窝、茶洞、晒布台等景区,芙蓉滩上还有雄狮、水龟、骆驼、青蛙、猫等石头动物。齐云峰下的星村是九曲,此处沃野平阔,豁然开朗,溪畔的沟沟壑壑里长满了兰花。

九曲溪的支流里水声潺潺,兰花一簇簇生长在河水里、溪畔上,这些我们北方人娇贵得了不得的花就这样满山遍野茂茂盛盛的生长着。听说,初秋时武夷山上的兰花和桂花竞相开放。我想,到了那个时候,可能整个九曲溪里的水都是香的。

如果说,武夷山是九曲溪的脊梁,那么,九曲溪就是武夷山的灵魂了。

老树之根

武夷山的根雕很多,不知他们从哪里搞来了那么多枯朽的老树根。旅游区的工艺品小店里,根雕触目皆是。大的有茶几、桌子、凳子、椅子、花架、动物等,小的有果篮、果盘、烟缸、烟斗等。我见过一个茶几,说是花梨木的,由五个形状不一的平面组合而成,当初可能是五棵树长在一处,根部盘绕在一起,有镂空也有实木,更蹊跷的是还有大小不一的石头被树根包裹着,大如西瓜小如鸡蛋。根雕艺术中应该称作树抱石吧?这个名字是我从“石抱玉”得来的。我很钦佩这位根雕师的创意,他没有把石头从树根中取出,留下了一些自然的味道。如果摆在客厅里,既实用又有观赏性。

我不懂根雕。但听说根雕艺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它的魅力应该是自然天成,形神兼备,神似胜于形似。从某种意义讲,应该像好的文学作品一样,意境是纷纭的,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对象,应该对同一个作品产生不同的意向,那才是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而武夷山的根雕,大多缺少艺术品位而显得匠气,从而也就少了韵味。

一个树疙瘩放在那里,你驻足一看,就知道是一只下山猛虎,他非要在老虎身上刻几道花纹儿;一株近千年的老树,才会长出一个多平方米的呈放射性的根,已经很像一只花枝招展的孔雀了,其独有的美丽已叫人心动,可他非要在上面雕一个尖嘴圆头秀眉凤眼的孔雀身子,那眉眼黑白相间,翅膀上的羽毛根根必现,而那刀法又粗糙,把好好的树根糟蹋了。也许,创造者太喜欢这段老树根了,才在它身上如此精雕细刻。看过这个孔雀开屏的根雕,有一个成语一直敲锣打鼓似的响在我的耳边:画蛇添足。

商家的愿望是吸引顾客的眼球,且卖得一个好价钱。但根雕师的刀子却总是走火入魔。根雕,最要紧的是保持自然形态,留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棵老树,长到百年千年,才会有如此壮观的根,根雕师每创造一件作品可能就是世界上的唯一了,一棵树上都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上哪里去找两个相同的树根呢?真想喊一声:刀下留情!

艄公之嘴

到武夷山,一定要坐一坐九曲溪上的竹筏。

竹筏是由十几根碗口粗的毛竹扎成的,每个竹筏有两个艄公,六位游客。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乘坐的竹筏是由两个小竹筏拼在一起的,因为我看当地人在九曲溪上运载人和粮食的竹筏,仅有我们的竹筏一半宽,也就二尺多一点儿,而我们的竹筏比他们的大一倍。六个人两两并排坐在筏子的竹椅上,两个艄公一个在筏头,一个在筏尾。他们会根据六个人不同的体重,让你坐到指定的位置上。一般是体重轻的在前,重的在后。另外,前后左右都是要考虑平衡的,这事他们一打眼就会很快安排妥当的。

在我的印象中撑竹筏的大多会是老艄公,穿民族服装,戴竹编斗笠。可是,武夷山撑竹筏的艄公没有一个能称其为老的,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小青年,听说还有女艄公。但那一天我们没有见到。给我们撑竹筏的艄公一胖一瘦,胖的个头不高,嘴唇稍厚,一路默默无语。一根三米多长的竹篙在他手里灵巧自如。九曲溪上有急流,也有险滩,胖艄公的竹筏撑得有板有眼。悬崖边的岩石上有他们撑出的一个个圆洞,在急流中的大石头上有他们点竹篙的固定印记。深水处撑几篙,浅水处点几下,他已烂熟于心。瘦一点的艄公在竹筏的尾部,我没有看见他的操作程序,只是登上竹筏时扫了一眼,高高的个头,歪戴一顶鸭舌帽,这种帽子现在只有年龄较大的男人和耍酷的小女孩才戴,没想到武夷山的小艄公戴上鸭舌帽也别有一种风姿。小伙子的帽子略大,我只见到了他的半张脸。可那嘴角分明翘出了三分不屑,那表情你一时还有些猜不透。

竹筏刚出九曲,我们的竹筏与另一个竹筏在一段不足四米宽的窄流中相遇且并驾齐驱,顺流而下,一个“爽”字未出口,戴鸭舌帽的小艄公开口了:爽吧?爽!这个字是一副对联的横批,知道是贴在哪里的?大家还没说话,他自己就像背书一样哇啦哇啦说开了: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竹筏载着笑声向前方飘去。小艄公的开场白未免有点粗俗,他把我们视熟人常客,好像我们一百年前就开始天天坐他的竹筏了。一路上除了给我们讲路过的景点,还不时地讲带颜色的段子。

我们去武夷山时,中央正在开两会。小艄公说,中央两会开的好啊,说要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看病难问题。我们这里有人这样讲看病的:五百年前挂个号,今天大夫才见到,不问你是得啥病,先问红包送不送。大家还没来得及笑,他又接着说,生活嘛,很简单啦:吃饭有荤有素,穿衣有绸有布,老婆有正有副。小艄公自己并不笑,一路酷到底。

到了玉女峰大家示意让他们停下筏子拍拍照片,小艄公说,不忙不忙,找个好的角度我给你们拍,这个角度不够好。你们看:远看像个丈母娘,近看才是小姑娘。玉女峰又让他涮了一把。在找了一个确实不错的角度时,他为我们拍好照片后,小艄公情不自禁地又说了一段民谣,是十五种人。一等人掌大权,批条画圈就来钱;二等人是官倒,倒了批文倒指标……十五等人撑竹筏,不知何处是天涯。显然,最后一句是他自己创作的,不过,还挺合辙押韵的。

仔细想一下,对我们初来乍到的游人,在九曲溪上坐一次竹筏是享受,而对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却不然。他们一年四季要在九曲溪上漂五百次以上,因为平均一天最少漂一次,最多的一天要漂七次。竹筏一百八十天就要换新的,撑筏的水竹篙子,一年要坏掉二十多根,单调枯燥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漂走了。他们每天能见到的是一样的山一样的水,不一样的是一筏一筏陌生的游人。在撑竹筏时,与其说他们是在给游人制造快乐,倒不如说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发泄的机会,看来在武夷山景区撑竹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小艄公有一点玩世不恭、有一点油嘴滑舌,也是在情理之中吧。

导游之笑

这次出游,我们大家一路提醒,不要轻易买东西,特别是不要买导游推荐的东西。但在武夷山却鬼迷心窍,每人都买了大包的茶叶。这事能怨谁?现在想想,就怨那个导游。

导游姓江,名巧珍。小姑娘个子不高,白白净净,长了两颗小虎牙,一笑,小牙乖乖、眼睛弯弯、嘴角翘翘,很讨人喜欢。

我们一下了火车刚上汽车,小姑娘就笑脸相迎:各位远方的客人听好了,今天坐的可是我们老板的车,咱们享受的是贵宾级待遇。你们是武夷山最尊贵的宾客。因为我们只有四个人,用大车接我们经济账他们还是要算的。不过,这辆吉普车的档次的确不错,每人一座,宽宽敞敞。导游一席话,听了挺舒服。

武夷山的景点是预定的,武夷山的岩茶名声在外,在游览景点的同时,参观茶艺表演也是理所当然的。去茶馆前,导游和颜悦色地跟我们说:参观茶艺表演时,请各位品茶,品好了还可以买茶,这里的茶比市场上能贵一些,你们可买也可以不买。这是我们旅游局安排的必有项目,我们导游没办法,只能执行啦。导游这样客观的态度,客观的话语,诸位有话讲吗,没有。

到了茶艺馆,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我觉得人家小姑娘这么通情达理,总得让人家得点回扣吧,就买了一罐五十块钱的叫“晚甘喉”的药茶。我这个头带的不太好,我们四个人中,有三个人各买了一罐“晚甘喉”。走出茶艺馆,见我们拎了茶上车,小姑娘并没露出几多喜色。而是慢声细语的说:你们买茶啦?感谢你们为武夷山做贡献啊。你们还要不要买?街上的茶价钱较高,质量我也说不准。如果你们愿意的话,请到我的表哥家再去品品茶,他有自己的茶园,他的茶叶质量我是可以保证的。大家想去吗?全车除导游和司机就我们四个人,又没有到开饭的时间,四个人互相瞅瞅说,去呗。

于是,汽车三拐两拐就拐进了一个私人宅院。院子不大,种了油菜、茄子、西兰花、大头菜等,还有一架茂盛的豌豆,叶子青翠欲滴,开着一串串鲜亮的白花。我们被客气的请到二楼,这也是一个小小的茶艺室。小姑娘的表哥三十多岁,面色微黑,人很朴实,有点像个种茶的。他说,他家有三十亩茶园,他的茶都是手工制作,货真价实。我们一行人中,小王品茶算是内行的,当小王说武夷山有个茶场叫牛栏山时,小姑娘的表哥异常兴奋,说知道牛栏山的客人可不多,并且说牛栏山隔他原来住的地方不远。小王说,牛栏山那个地方有个姓熊的老板在丹东经销茶叶,生意很好。这时,表哥马上拿起放在地上正在充电的手机,给一个熟人打电话,探问熊姓卖茶人,结果,对方好像不认识。反正人家说的是地方话,我们也听不懂。这时,小姑娘的表哥根本不说卖茶的事,只是一壶一壶地泡茶,一个品种一个品种的让我们品尝。还拿出了厚厚一叠汇单让我们看,说是全国各地到他这里邮购茶叶的存根。我细看了一张,茶叶是寄往黑龙江的。

最后,在小王的示意下,我们买了水仙、半天腰两个品种的茶。那天,我们四个人无一空手,个个满载而归。回来的路上,我们说导游江巧珍:今天你帮表哥卖了这么多的茶叶,表哥得请你客了。小姑娘眼睛弯了,嘴角翘了,满脸笑容。说:是啊是啊,今晚就让表哥请吃饭。

翌日上午,江巧珍陪我们到当地邮局寄茶,他的表哥也去给一个外地人寄茶,当时,又送给我们每人一包大红袍。当然不是武夷山上那六棵闻名中外的大红袍了,听说是嫁接的,假的。不管是真是假,反正也叫大红袍嘛。

茶寄走了,还接受了一小包赠品,我的心里开始打鼓:卖茶时,小姑娘的表哥一再说,这是最低价了,一点不赚钱了,一副令人怜悯的样子。让我们都不好意思开口压价了。导游江巧珍此时躲到了另一个房间,好像我们是自己找上门的买主。再说了,一个有三十亩茶园的男人,又要种茶又要做茶又要卖茶,他忙得过来吗?他可能就是个茶贩子。还有,如果他真的不赚钱的话,干嘛又送给我们茶叶呢?总而言之我们是中了小姑娘的圈套了。又一想,武夷山我们是第一次来,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来,反正每个人都是面带微笑自愿把钱从口袋中掏出来的,再说,对比地方旅游局指定售茶的地方,同样的茶,这个表哥家卖的还是要便宜些。由一个茶农变成一个茶商,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没什么不好理解的。

此次出游共接触了三个导游,都是小姑娘。回忆一下,虽然在武夷山买的东西多,花的钱多,但是,武夷山的导游是最好的。在武夷山待了不足两天,总的感觉是山好水好人好,心情也不错。

〔责任编辑胡 马〕

猜你喜欢

竹筏艄公根雕
浅谈幼儿园大班根雕活动的研发与实施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寻短见的少妇
春到遇龙河
渡口的歌声
最后的老艄公
激流中的竹筏
嘿,真开心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刘勇根雕艺术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