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策机制

2007-07-03

董事会 2007年6期
关键词:战略决策问责调整

李 勤

重大战略决策的质量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是重大决策带来的

决策无所不在。每个人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无论是否意识到,无论是否出于自愿,为解决遇到的问题,都需要做出决策。

企业更是如此。遇到问题后,是否解决这个问题是决策;是看到一个解决方案就用,还是从几个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这也是决策;是个人决定,还是跟大家商量确定,这也是决策;选完方案后,是否把方案交给上级批准?批准后交给什么人执行?执行过程怎么监督?发现预料外问题如何调整?执行结果好时如何奖励决策和执行者,结果不好如何问责?所有这些都是决策。

因此,所谓决策就是发现问题,拿出备选解决方案,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得到必要的批准,选择合适的人执行,对执行过程做好监督和调整,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价,并对执行人和决策人进行激励问责,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尤其是战略决策,不是这个过程一次循环就可以完成的,往往其中每个环节都包含着这样的过程循环。

重大战略决策的质量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是重大决策带来的,联想的发展历程也验证了这样的道理。联想1984年成立,88年启动海外战略,成立香港联想,之后陆续开始生产自有品牌的板卡和整机;94年实施资本运作,推动香港联想上市;97年整合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并实施股份制改造;2000年主动应变,将联想拆分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并成立联想投资、弘毅投资和融科置地三家子公司,向多元化发展。这四次重大决策都有力推动了联想的发展。回顾这23年的发展历史,虽然我们也犯过不少错误,但在关键问题上做出了正确决策,保证联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但是,很多曾经优秀的企业都在决策上出现问题,对企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说明能够长期做出正确决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怎么才能保证长期做出正确决策呢?

这就需要靠决策机制来起作用,今天我们在讨论战略决策时,重点谈谈对决策机制的理解。我们认为决策机制:

第一,要明确决策主体,即明确谁来决策和决策人的职责。

在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根据《公司法》等法律规定,公司有权决策的人包括股东、董事、公司管理层、各部门管理层等几层人。

股东推动公司治理,明确股东、董事会、管理层的分工定位,对涉及到股份变动、业务发展方向的决策进行审批。

董事会要做好战略决策的审批、监督决策执行、激励问责管理层。

管理层要做好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决策,报董事会和股东审批,接受董事会的监督、评价和激励问责。

由此股东、董事会、管理层形成了“纵向审批横向监督”的关系。在公司内部,每个层级的决策人也同样处于经上级授予决策权力、决策权受到监督、决策结果要接受审批或者备案这种组织关系中。

对自己决策权力范围内的决策负责,并不等于可以个人决策,更不是可以代替上级或下级决策,而是要分清楚哪些决策是需要自己做后经过上级审批的?哪些决策是下级制定交自己审批的?哪些是自己可以决策的?要做到决策不越位也不缺位。

第二,要明确决策的内容,其核心是决策的目标体系、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案及审批。

目标是决策的出发点,企业总要拥有一个由财务指标和重点工作指标构成的完整目标体系,财务指标以净资产回报率为龙头,分解为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财务杠杆,进而牵引出收入、毛利、费用、息税、欠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付周转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重点工作指标则以阶段性里程碑设置为主。当执行结果较大偏离规划目标时,就预示着企业出现了问题。

企业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们着重讲对公司影响最大的战略决策。战略决策通常要解决三类问题,一是企业盈利模式不变的情况下,老业务增长受限的问题;二是现有盈利模式、产品价值受到挑战,或新盈利模式的业务还未实现盈利,这是创新中的问题;三是基础管理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的问题。

解决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如何执行,完整的解决方案要涵盖每个执行环节的分解方案。我们认为解决方案包括:选择领军人物(班子)、调整组织结构方案、资源配置方案、实施方案、监督方案、决策调整方案、激励问责方案,缺一不可。重大决策必须经过审批才能执行,审批有四个标准:首先看决策受益人是谁,我们要求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兼顾企业相关利益者;其次看决策是否遵照流程制定?还要看选择的机会与公司的能力、资源是否匹配;最后看方案的可执行性。

第三,决策执行、监督和调整。

决策执行有三个核心内容:宣贯决策,实施决策和培训指导。

宣贯决策是为了统一思想统一步调,不仅要宣贯总战略,还要宣贯业务分战略、管理战略和执行流程,促进全公司有组织地实施解决方案。

培训指导是决策实施的保障。

监督的作用体现在决策的每个环节都有体现:方案制定过程、方案执行过程、方案调整、对执行结果的评价监督等,要求每项工作都要按照既定方案运转。许多企业虽然做出了很好的决策,但因为疏于监督而未能达到目的。

决策调整也是必要的,执行过程中,环境与方案设想不一致时,就应按照事先制定的调整方案,及时对责任人、资源配备、执行策略和步骤做出调整。很多企业没有事先规定好决策调整的条件,导致中途随意调整,决策失去了严肃性,结果更是难以控制,最后连责任都无法追究。

第四,决策的激励问责。

首先要建立自上而下的激励问责组织体系;其次要为每人建立KPI考核指标和重点工作里程碑指标,并确定考核标准;然后实施考核,把结果跟每个人的激励问责挂钩。

另外要有支持激励问责工作的工具,包括考核信息的传递系统,有财务数据储存和分析功能的数据库,能把执行结果转换成奖惩结果的数学模型。

第五,决策的支持系统。

不管个人决策还是集体决策,都要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所以要做到信息对称,充分共享;要有科学的信息分析方法,有共同遵守的决策流程和方法论;还要求决策参与人要有“全局观”;这些要落实,只靠最高负责人很难解决,必须有队伍和工具的支撑。

一支专门的决策支持队伍很重要。制定决策时,它组织信息收集和分析,组织项目讨论,归纳决策结论;决策执行时,它又是管理层的助手,协调各部门,保障战略执行。

除了人员的支持,许多企业依靠决策工具来提高决策质量。通过建立在ERP基础上的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各级决策人都能随时得到经营的动态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第六,保证正确决策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决策机制的基础,体现在决策的每个环节:如何分配决策主体的权力范围和责任?如何制定决策目标?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制定解决方案?如何实施、监督调整、激励问责?如何建立决策支持系统?等等。限于篇幅,具体的方法论,我们以后另行磋商。

这六个部分综合起来,就形成了决策机制全景图:

决策机制就是这样给予人决策的舞台,它鼓励、要求、帮助决策人积极参与到决策过程的每个环节,吸引他们努力做出正确决策。

没有决策机制,我们也可能在一时一事上正确决策,但难以保证长期正确决策,要办成一家上规模的公司,一家百年老店,必须有科学的决策机制保驾护航!

作者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猜你喜欢

战略决策问责调整
问责不缺位也不越位
工位大调整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关键词:督察问责
筠连县:联动问责整治基层干部顽疾
《活着:企业战略决策精髓》
18
企业“走出去”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