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目的果冻时代
2007-06-25张晴
张 晴
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果冻时代》艺术展,吸引了60位(组)青年艺术家,涵盖了当今艺术式样的各类作品350件(组)。本展览旨在全面考察中国1980年前后出生的艺术家,关注他们的生活方式、创作倾向及创作特征。在当前这个艺术日趋商业化和模式化的时代,如何引领青年艺术家积极地进行原创,鼓励中国本土艺术的发展和培养严肃的艺术态度,在21世纪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任务急迫。因此,在长期考察与研究青年一代艺术创作生态的基础上,以展览的形式全面呈现今日都市青年艺术全息生态,运用诸如绘画、插画、雕塑、录像、摄影、声音、建筑、游戏、设计、音乐、舞蹈、电影、文学等形式,力求从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立体地呈现中国果冻人的艺术面貌和跨学科的探索及其艺术发展趋势。
果冻原为西方的一种点心。1985年第一条果冻生产线被引入中国。果冻在中国历时22年,与1980年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共同发育成长。除时间上的吻合之外,果冻的形态、性质也与1980年前后生人有种种不谋而合。展览力图从时代角度综括全局,既反映当代青年艺术家的自由而孤寂、开放而自我、纯粹而贫瘠的各异生态,又对之进行小结与提升。果冻的原料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进化,人类亦是如此。当代青年艺术家是这个时代凝结的变异花朵,矛盾丛生。童年短暂,如一个来不及品味就吞下喉咙的果冻;成年期却格外漫长。这代人在羽翼未丰前就开始想要挣脱儿童这个称呼,却又要不断回头以儿童的身份回避成年的压力。果冻时代出生的人奉行非线性的无章法的拼贴的哲学,是一个混沌没有界限却融为一体的果冻;往天下看去,又反射到自己。在经济时代里果冻人叫嚣着最原初的人性,绽露情感的波澜及心灵深处的感悟。如同剥去外壳的果冻闪闪动人,却因为生活机理的变异而形成了婴儿化的青春。
本次展览结构将分为婴儿化的青春、中国艺术形象的探索和国际视野下的当代社会生活现状三个部分,分别从果冻时代人的心理、形式与语言表达以及生活样式对主题进行阐发。本展力求对中国未来20年的艺术思考和艺术样式做一个立体的探求。在他们严肃而灵性的艺术态度中感受到我们艺术的未来是美好的,他们的特征是具有当代国际艺术视野,对本民族的艺术史和艺术未来拥有各自的理解与观点,他们已踩上了全新的艺术起跳的跳板,并纷纷引体起跳。因此,他们对艺术的思考更为本质与个性,对艺术的实践更为复合与尖锐,对艺术的讨论更为广阔与理性。可以想象得出他们是一群后理想主义和后英雄主义的艺术家,使得中国未来的艺术生态进入到一种浮游自律的状态之中熞虼,果冻时代将以全新的容貌逐渐突现于国内外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