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何缺席十大金融中心
2007-05-30
新民周刊 2007年26期
在万事达国际组织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中,排出了全球十大金融中心,依次是伦敦、纽约、芝加哥、法兰克福、东京、首尔、巴黎、马德里、米兰和孟买,上海落选。《财经》网络版22日引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的观点认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说法提出已有多年,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认可,关键是有两个硬伤;而一些"软指标"上,也有很大差距。
两个硬伤,一个是无法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一个是无法实现资本项目的开放。"软指标"的差距则包括监管制度和人才诸多环节。
孙说,论监管环境,中央把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央行还把金融稳定局、反洗钱中心等机构放在上海,但是很多金融业务连监管层都不熟悉,因此对市场交易尚有相当多的约束。比如我们搞"T+1"制度,搞"涨、跌停板",不允许"做空",缺乏金融衍生工具等等,这些制度上或产品结构上的缺陷,说明目前监管环境跟不上市场的快速发展。论人才培养,随着金融业对外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分支机构转制为法人银行,上海各金融机构之间对金融人才的争夺空前激烈。多年来培养了不少信贷等传统业务人才,但严重缺少能够提供高端服务的金融人才。债券、可转债发行等领域的人才缺口就较大,人才培养的成本正在上升。论法制环境,传统上,中国金融业以行政管理,即条例管理为主。与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仍有差距。如何通过法规的约束,在混业经营的条件下实现对金融风险的有效管理,仍是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