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中的上合组织
2007-05-30梁强
梁 强
8月1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扩大会议上,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的领导人向外部世界发出警告说。应当让中亚对自己的稳定和安全负责。同一天,为了配合次日在俄罗斯南乌拉尔地区举行的联合军演,峰会的联合公报中也首次写入了要加强成员国之间在安全和军事领域互信的文字。以上宣示引起外界对上合组织角色转换的不同解读。
上合组织最初成立时,主要是为了解决俄罗斯、中亚和中国之间的领土争议,但随着成员国之间政治互信的加强,许多西方观察家认为,它已经带有准军事同盟的性质。这次上合六国元首在峰会后一同前往俄罗斯观摩联合军演,更是给该组织蒙上了浓厚的军事色彩。甚至在俄罗斯也有一些舆论认为,这次演习显示出上合新的军事化倾向,莫斯科希望把上合作为对抗北约的工具,并采取种种努力使该组织“重生”为一个独立于西方的新权力中心。
与此同时,北约国家对这次演习的态度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不同,一些媒体在报道中使用了强烈的冷战式言辞,如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的题目是《中亚反美同盟开始军事化》,英国《泰晤士报》的标题是《北约的竞争者开始了第一次演习》,《每日电讯报》的题目是《普京高度评价华约II》,而作为左派旗帜的《独立报》更挑明说,上合将来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军事同盟,并作为冷战时期华沙条约组织的继承者,充当美国在东方的强力抗衡者。
上合会否成为“华约第二”,单凭一次联合军演是无法妄下判断的。它取决于以下三方面进程:首先,成员国是否对该组织的发展路向持相同立场,也就是说,对该组织的军事同盟性质都予以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发展出各成员国之间充分的军事互信。第二,该组织在对外政策上是否具有明显的针对某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倾向,从目前形势来看,即是否针对美国和北约集团?第三,在可预见的将来,该组织的主要议题是属于“高级政治”范畴内的政治和军事合作,还是属于“低级政治”范畴内的经济或组织建设本身的功能性合作。
军事优先vs经济优先
对第一个问题作出回答并不难。作为上合的两大支柱,中俄之间对于上合的基本立场其实并不完全一致。莫斯科卡耐基基金会研究员马拉什科认为,这次峰会本质上来说仍然是中俄两种不同立场之间的较量。俄罗斯希望上合朝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同盟转变,认为上合排在第一位的是军事、政治以及战略方面,因此莫斯科一直试图将上合政治化,普京在本次峰会上也表示,上合的关键任务是巩固安全。而中国一直以来强调该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自己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并认为优先发展经济合作才是上合未来的重点。中国领导人在峰会上的讲话也表明,中国不会同意该组织朝着军事方向发展。
峰会之所以对安全问题赋予了太多的关注,以至于使人误以为议程完全由俄方制定,除了适逢联合军演,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俄国近几年对外政策的军事化倾向加剧。普京第二任期以来,军方力量在俄国决策圈中的地位上升得非常快。尤其是今年年初美国提出东欧反导计划后,俄罗斯军方力量的影响力进一步上升。作为对反导计划的反制,俄国先后宣布部署离美国太平洋基地很近的战略轰炸机和在地中海建立海军基地。此外,俄国还加强了军事现代化建设,计划在今后8年里投入2000亿美元对俄军实行现代化改造。
另一方面,今年的峰会是普京最后一次作为国家元首出席,因此他比以往少了许多政策性的谨慎。比如,普京在峰会上提出上合组织在安全领域仍然大有潜力,除了今后可以在上合各个成员国内进行定期的联合军事演习外,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常备性的联合快速反应部队。而在峰会及联合军演举行前一周,这还只是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CSTO)秘书长博尔久扎的试探。博尔久扎当时表示,该组织将于近期与上合(SCO)签订合作备忘录,备忘录中将明确规定两个组织之间的合作形式和规模,其中就包括有联合军演。
不过,中国目前已拒绝了俄国的建议。这也清楚地显示,尽管俄中在安全领域的利益是大体协调一致的,但出现分歧也很容易。实际上,就在此次演习当中,各国之间就已经出现了摩擦。在演习之前俄罗斯坚持中国军队必须实现“人与装备相互分离”进入演习地区,而哈萨克斯坦则以议会“未来得及”通过有关外国军队临时进入本国领土的法律,拒绝中国军队入境。这样,中国的1600名军人不得不从新疆乌鲁木齐--坐火车到俄罗斯的外贝加尔斯克,然后再转乘俄罗斯火车经赤塔、新西伯利亚、奥姆斯克到达车里亚宾斯克,总行程TY多公里,历时13天。这与演习预案所设想的一旦某个国家出现事态,其他国家将以最快速度建立联合快反部队进入该国的构想显然差距颇大。所以,从目前情况看,上合要成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军事同盟的可能性非常小,至少成员国之间的互信还远未达到这种程度。
上合一定要反美吗?
上合的反美倾向一直是北约国家视其为敌对组织的重要理由。在此次峰会上,普京也再次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提出了批评,并声称“俄罗斯和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一起支持世界多极化。我们相信在全球化的世界里安全不可分割,任何企图单方面解决全球或地区问题的尝试都是不会有结果的”。一些俄罗斯评论家据此认为,普京在华盛顿坚持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情况下,有意强化上合组织的反美性质。这使人想起了1990年代末俄国总理普里马科夫提出的反美色彩浓厚的“俄中印”地缘大三角理论。不过,理论归理论,现实政治都是趋利避害的。作为上合观察员国,印度这回只派出了石油和天然气部长与会,巴基斯坦也只派出了外长。
伊朗总统内贾德像去年参加上海峰会一样,继续把上合峰会当成是自己公开批评美国的国际论坛。他指责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不只威胁一个国家”,而是已触及部分亚洲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利益。普京则“投桃报李”,在峰会上有意推动伊朗正式加入上合,这显然在客观上强化了该组织的反美性质。峰会期间的一个小插曲,也显示出俄罗斯和伊朗两国再次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接近”:在上合峰会扩大会议举行之前,所有人都已经到了会场,但唯独缺少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伊朗总统,而两人几乎是同时走进会场,并且在步入会场之前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大厅门口作了短暂停留和交谈。据《独立报》从俄罗斯外交部打探到的消息,两位领导人讨论了两个问题,国际关系的远景以及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问题。
尽管俄伊关系有所改善,接纳伊朗为正式成员的议题在最近的将来仍不会被实质讨论。《全球事务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鲁吉亚诺夫认为,接纳伊朗进入上合将被视为对美国的公开挑战,因为上合组织章程明确规定,针对该组织任何一个成员国的进攻都将被视为对全体成员国的进攻,所以,一旦美国进攻作为上合成员的伊朗,
根据条约中俄等国将被迫介入,从而引发严重的集团对抗,这是各国要严肃对待的战略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否接纳与美国敌对的伊朗为正式成员国,可以看作是上合会否发展成为一个与美敌对的军事同盟的试金石。
美国亚洲问题专家卡茨认为,美国出于以下原因对上合一直持谨慎态度:首先,美国曾希望向该组织派出观察员,但这一请求被拒绝,而伊朗同样的请求却被接受,有厚此薄彼之嫌。第二,2005年上合峰会要求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撤出在中亚的军队,在美国从乌兹别克斯坦撤军后,俄罗斯强化了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这引起美国的警惕。第三,在2006年峰会上伊朗总统的言论引起了美国的担忧,白宫担心中俄两国会为德黑兰的核计划大开绿灯。
虽然存在这些担忧,上合组织却不会对美国及其北约盟友的利益构成威胁。首先,如前所述,由于中俄两国立场的反差和成员国之间脆弱的军事互信,上合成为军事性质的地区组织的可能性非常小。其次,尽管俄罗斯希望将美国从中亚彻底赶出,但其他上合成员国却仍然希望维持甚至扩大与美国以及北约的军事合作——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军事基地仍然得到保留,法德军队也仍然驻留在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而哈萨克斯坦也已扩大了它与北约的和平伙伴计划。第三,今年以来,俄罗斯和伊朗由于核电站费用的问题关系出现了明显恶化,莫斯科对于伊朗拥有自己的核武器也日益担忧。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两国对于伊朗拥有核武器都持明确的否定态度,也不会允许伊朗把上合作为其发展核武器的靠山。
美国及北约国家对上合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是两种类型的政治文化之间的误解。比如,美国曾邀请中国军事观察员观摩其在亚太举行的“2006勇敢之盾”军演,但当美国就可否派观察员观摩“和平使命2007”军演征询中方意见时却遭拒绝。其实这并非中方或上合想有意对美国隐瞒什么或排斥美国。作为一个新生的地区组织,上合在面对美国这样强大的地区外力量时,显然还没有足够的自信做到开放和坦诚,因而表现出的更多是封闭和拘束。但这不应该影响到双方更广泛的合作。事实上,无论是反恐还是能源,双方都有很大的利益契合点。
强化功能性合作迫在眉睫
尽管军事演习使安全成为这次上合峰会的焦点,但实际上上合关注的更重要问题是能源合作。在去年上合峰会上,普京曾提出建立一个附属于上合的能源俱乐部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哈萨克斯坦的大力支持,并由纳扎尔巴耶夫具象化为“亚洲能源战略构想”,在此次峰会上提交与会各国讨论。哈萨克斯坦总统认为,亚洲能源战略将通过建立专门的智库中心、专门的能源贸易银行以及专门的上合能源交易所来实现。他还建议,作为该构想的第一步,可以先召开上合成员国及其观察员国“能源部长会议”。俄伊两国都对此表示了支持,普京称,扩大能源领域的合作应该是促进上合成员国地区项目发展的最强劲动力。但从峰会最后发表的公报内容来看,哈俄伊三个能源供应大国的建议并未得到各方的普遍支持。
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葛罗金认为,建立能源俱乐部的设想,北京起初最感兴趣,但后来似乎被莫斯科抢去了风头。尤其是今年5月,俄罗斯联合土库曼、哈萨克和乌兹别克三国签订了里海地区天然气合作条约,这被认为是俄国一直提倡的建立“天然气欧佩克”的前奏。葛罗金认为,鉴于该组织成员国对世界能源市场的重大影响力,即便是附属于上合的非正式的能源俱乐部的建立,都有可能对国际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起西方的强烈反应,所以渴望谋求多个出口通道的土库曼等国不会轻易作决定。
此次比什凯克峰会,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前往吉尔吉斯斯坦。中国是吉国最主要的经济援助国,胡锦涛这次访问中,也再次承诺对吉国的经济援助,并宣布将援助修建连通吉、乌、中三国的铁路。而普京也不甘落后,在和吉总统巴基耶夫会晤时宣布,俄罗斯未来将会向吉投资20亿美元,以促进两国的能源合作。莫斯科卡耐基基金会研究员马拉什科认为,中俄在中亚的竞争不只是在个别国家,俄罗斯像原来一样希望捍卫自己的帝国边界,不希望有任何力量浸透到自己的周边地带;而中国则将中亚作为自己西部大开发和能源合作的战略地区,最近几年积极向该地区扩展影响力。马拉什科认为,中俄两国在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竞争还会持续下去,并不会因为这次峰会而有所缓解。
上合成员国内部除了中俄之间存在分歧外,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一方,以哈萨克、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为另一方,也存在不小的分歧。比如,在本次峰会上,乌总统卡里莫夫就对哈、吉、塔三国关于在中亚地区大力兴建水电站的提议表示了担心,认为这有可能会导致生态灾难。因此,从此次峰会的现状来看,上合不但没有像一些媒体所渲染的那样,成为一个有威胁的国家集团,而且到现在为止,也还称不上是一个步调一致的组织。
最近的韩国人质事件也表明,目前对中亚安全最大的威胁仍然是阿富汗的动荡局势。此次峰会上已经提出希望上合组织将来在阿富汗能有强力存在,并建议下次峰会就此展开专门研讨。显然,对上合这样初生的国际组织来说,除了要继续妥善处理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和竞争,深化组织内部的功能性合作外,这些具体而紧迫的议题才应该是要集中精力和资源去解决的。至于它将来的发展方向和扩容问题,现在讨论未免有点圈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