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油企:一场涉外的“集体婚姻”?
2007-05-14陈晓舒
陈晓舒
随着成品油管理办法细则的出台,中国民营油商们似乎终于等到了“进门”的机会。然而.惨淡经营,一路死扛下来的他们却并没有欢欣鼓舞——成品油批发的“高门槛”仍将其拒之门外。
于是.一场向外资“集体求婚”的夜宴悄然开席
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中国民营油企在2007年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出局
这段日子,是福建省南安市成功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金钢与他的企业最难熬的时刻,他每天寝食难安,而企业年检合格证书依然迟迟不下来。他总是不断重复那句话:“我再等等,应该会通过的。”
等待成了南安市石井镇民营油商们现时惟一能做的事情。按照商务部的《指引手册》,已经取得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但尚不符合《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条件要求的企业,要求该成品油批发企业及仓储企业限期18个月内完成整改,而对成品油零售企业则限期6个月完成整改。
商务部同时规定,18个月过渡期结束之后,达到资质要求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商务部将全部对其发放《成品油批发许可证》,不再经过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批发环节,未达到此要求的则坚决予以关停。
对于那些成品油零售商们来说,他们只要求保住自己的成品油零售业务,成品油批发对于他们,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洪金钢很是无奈,他告诉记者,自己何尝不想做大做强,但在现实中,中小企业连生存都很困难。“民营企业很难摆脱没油买没油卖的困境。没有油源,最要命。”
油源是命。所有一切决定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出台后,观望者比行动者要多得多。商务部官方网站上称,由国有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集中批发成品油的市场格局已经改变,成品油市场对外资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彻底放开了门户。
门户的开放并没有臆想中的美好。也正如有媒体所形容,新《办法》是“开了大门却堵了路”。其门槛之高令许多民营油企望而却步。《办法》中规定,拥有成品油批发资质不仅涉及油库、注册资金、铁路或码头等配套设施,同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而油库库容要求更是由4000立方米调整为1万立方米。
《办法》出台后,第一批商务部赋予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8家企业中,仅仅芜湖市二环石油有限公司一家民营企业闯入重围,而其余均为国有巨头的子公司。
福州一民营油商柳老板告诉记者:“料到了门槛会高,却没料到这么高。”这位老板正苦于没有码头过不了关。而自己的油库库容也远远达不到1万立方米。“没有那么多油,要那么大库容干吗?”他抱怨道。
石油专家王德岗表示,《办法》的影响有利有弊。高门槛一方面有助于保障成品油行业的市场秩序;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县或市,并不需要太大储量,油库库容5000立方米就足够周转,并不需要I万立方米,这对一些符合当地情况却达不到标准的民营油企是种扼杀。
出卖
民营油企呼唤的春天并没有随着成品油批发的放开而到来。行业的重新洗牌已成必然趋势。
成功石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金钢告诉记者:“由于利益的纠结,地方中小民营油企很难联合。”因而,当民营油商们不得不坐在一起商谈合作时,实际上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况。
现实的处境是,尽管外资油商“见缝插针”,乘着开放的好时机“抢滩”民营油企,但部分民营油企,由于基础较弱,“单枪匹马”很难被相中,不得不采取合作出售的方式,先将资产进行合并,再与外资“集体婚姻”。
能够“外卖”已经算是“幸运”。洪金钢开玩笑说:“等外资接济,就如同等天上掉馅饼。”
而位于福建泉州市泉港区的富源石化仓储发展有限公司确实等到了“天上的馅饼”。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巫蛟自豪地说:“已经有几家外国金融公司在和我们联系合作。”
巫蛟认为,能被外资“相中”的原因是正在运作的仓储项目前景可观,一期仓储能力将达10万立方米。同时,仓储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对外资来说,避免了对中国市场与政策环境不熟悉造成的麻烦。
围城里的人千方百计想摆脱困境,而围城外的人却还想着蜂拥而入。现阶段以液体化工为主营产品的富源化工,对成品油批发的资格牌照也是兴趣盎然。巫蛟表示,公司已经具备《办法》中规定的成品油批发资质,取得许可证,将有利于公司扩宽业务范围。
也许外国金融公司在成品油批发资格这一点上与富源石化不谋而合。巫蛟也认为,外资也许也看中了富源石化达到成品油批发标准的这一资质。
遗憾的是,现时主营业务为成品油的民营油商们,却没有那么多的选择,摆在面前的两张牌是“出局”或者“出卖”。福建地方炼油厂一知情人士透露:“已经有许多民营油企开始和外资谈判,或引资或整体出售,不久就都会有结果。”
“民营油企投靠外资不算是一件坏事。”石油专家王德岗认为,“没有油源是民企生存的最大障碍,为了克服这一障碍,许多民企只能选择用市场换油源。与外资合作,一方面可以获得油源,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更有力的资金支持。”
苦捱
当民营油企还在“出卖”的门口欢喜徘徊时,国营石油寡头又领先了一步。
3月30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在福建“牵手”设立合资的公司——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公司,成为中国第一个炼油、化工生产与销售、成品油营销全面一体化合资项目。
而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则与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在福建合资设立福建联合石油化工公司。
6月8日,商务部透露,再授予三家企业国内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中石化森美(福建)石油有限公司和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榜上有名,成为自去年12月11日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以来,首批获得该资格的中外合资企业。
石油专家王德岗理解中石化合资项目落户福建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福建地处沿海,交通优势明显;二是由于福建石化工业相对其他省份较为薄弱,引进外资可以解决油源问题,同时便于做大做强。”
中石化福建分公司的内部人士分析说:“强强联合,不仅为中石化带来了油源、先进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也更巩固中石化的地位。”当然,这对那些寄希望于依仗外资扭转命运的民营油企无疑又是致命—击。
过去,许多民营油商曾苦苦坚持,等待成品油批发权的放开,成品油市场的改革。然而成品油批发的高门槛,令他们的幻想彻底破灭。
业内专家分析,在国营石油寡头“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战略面前,民营油企没有上游控制权,下游的公平竞争只是一句空话。中石化福建分公司的内部人士也坦言:“民营油企即使有批发权,得不到进口配额,照样得依附于国有两大集团。”
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亚欧会议中小企业部长级会议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在会上指出,将推进石油勘探、开采等方面行业准入条件的制定,实现各种所有制公平对待。消息人士指出,石油行业有关勘探、开采的准入条件今年底或将出台。这次石油勘探、开采等上游领域的开放,恐怕更难成为民营油企坚持下去的支撑点。
石油专家王德岗认为:“一方面,我国从建国后就一直在进行勘探工作,区块基本都被国有大公司注册完毕,已经没有这方面资源;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没有那么大能力去承担勘探的风险。而准入门槛想必更加高不可攀。”
能够确定的是,民营油企所期望的“三分天下”的格局并没有出现,在重重的屏障下,只能成为国有垄断巨头和外资集团的“附庸”。正如王德岗所言,破除垄断还在遥远的未来,石油行业市场化的道路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