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的钱来办大学
2007-05-14郇丽
郇 丽
在美国,大学校长主要的工作就是沟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社会资金能够不断地投入到高校里来,很少听说高校从银行大量贷款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党委书记李培林说,大学作为非营利机构,举债经营是“不正常的”,不符合主要靠政府财政和慈善捐款办学的国际惯例。
而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延保对记者说,解决大学财务问题只有三条路:一是压缩高校规模,但这是不可能的;二是国家给足经费,现在看这也是个遥远的过程;第三就是想办法,从政策上让社会上有更多的资金进入学校。
西方国家的大学经营理念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介绍,在西方国家,公立大学除了财政拨款,很重要的一部分资金来源是社会捐助,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是依靠校友给予帮助,美国的大学校长主要的工作就是沟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社会资金能够不断地投入到高校里来,很少听说高校从银行大量贷款的情况。
中国科大商学院院长方兆本也介绍说,美国大学校长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找钱,在美国,有的大学主要靠政府给的那块地,运作那块地产的就可以活起来。然而谈起国内高校的校产运作,李延保笑道,我们国内的校产很薄弱,基本都是赔钱货,和国外高校的校产没法比。西方高校的校产不是学校自己去经营,而是私人捐赠的一些产业,譬如土地、房子,房子可以出租,土地可以经营,这样变成了学校的一种资产,而不是我们看到的校办企业。
李延保介绍说,在美国那些著名的私立大学,譬如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它们都有很大的基金会来管理学校的社会捐助款项,这些资金的规模通常也都很庞大。所以,除了校产的经营,美国高校的基金会为其教育费用提供着充足的养分。据悉,国外金融市场比较成熟,所以他们的基金会通常有一批人专门运作,目的是让基金的保值增值,譬如投资股票等等。
据报道,2006年4月,中国证监会批准了耶鲁大学基金会的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作为第一家获得中国大陆股市投资资格的国外大学基金会,其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投资额度。8月,证监会又批准了斯坦福大学基金会的这种资格。
所以,股票市场的投资是大学基金会取得回报的重要方式之一。如耶鲁大学基金在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在过去10年间高达12.7%,早在2005年,哈佛大学就曾持有过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国外上市的股票。除关注股票市场投资外,其他领域如固定收益投资、房地产市场投资等也都是大学基金会投资的重点。由于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加之在各个领域的优良运作,很多大学基金总量十分庞大。据报道,到2005年末,哈佛大学基金总量已达到259亿美元,在全美大学基金中排名第一,其次为耶鲁大学,152亿美元。
李延保认为,国内高校增加资本运作的愿望很迫切,他希望当有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教育的时候,可以让学校有权力用专业人员对学校拥有的基金,进行资本运作,增加学校的财源。但问题是,即便现在允许高校资本运作,高校也未必敢。关键是目前社会捐赠的钱数量还不是太大,如果让学校有限的钱出现亏空,影响会很大,所以,目前高校得到的捐赠款基本还是放在银行里,没有人敢去做投资。
据了解,目前我国高校基金会数量很少,在国家民政部登记的基金会里,高校基金会只有5家,加上在地方民政局登记的基金会,也不过30家。据悉,民政部对登记基金会有严格的要求,20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是一道门槛;地方民政局登记则要求200万元的注册资金。而且,在投资收益率方面,它们的成绩差强人意。
有业内人士建议,如果高校基金会有足够大的一笔金额,委托给一些稳定的机构来进行长期的合作投资,也未尝不可,或者就能够避免天津大学自己炒股亏3750万元的事件了。
社会资金进学校:门槛重重
中山大学基金会,是在民政部正式登记的5家高校基金会之一。据李延保透露,目前,中山大学基金会的资金规模已经不少。但是他表示,他觉得心里最不安的是,面对捐赠者,人家做了慈善性质的好事还要让他们去交税,这一点从心理上、国际惯例上都说不过去。李延保说,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捐助氛围,老人们的社会保障比较好,老有所养,所以他们也乐于财产不留给后代,而是捐给学校。这样既做好事又可以免税。企业这样做也可以抵税。
李延保认为,现在社会已经积淀了足够的经济实力,人们也开始有这样的愿望来支持教育事业,国家应该以政策导向来促进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哈佛大学的校长平均每天从社会得到的捐助100万美元,这还是比较保守地计算,我们现在离这个距离太远太远了。”李说。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在国外,个人捐助了公益事业,个人所得税就不用交了,中国却没有这一说法。另外,中国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好的社会财富评价体系,很多有钱人都不露富。而西方则相对透明化,有多少钱社会基本能够了解,而且钱越多越光荣。郭田勇举例说,当年广东步步高的老总段永平宁肯把钱捐到美国也不在国内捐,引起舆论对他的批评,但这并非崇洋媚外之举,原因在于制度问题。
郭田勇认为,从企业对高校捐助规模来看,目前国内的社会捐助能力还是有基础的,只不过都朝着很有名气的学校去了,像北大、清华得到很多的捐助,不知名的学校就会很薄弱。要把社会上相关配套的系统做好,让大家乐意捐,捐了之后能得到社会比较好的评价,这样学校才可能得到越来越多地捐助,才可能会对银行贷款起到比较好的替代作用。
钱怎么管也是大问题
与债务问题同时凸现的是教育资金如何有效使用的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大商学院院长方兆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关键问题还不是钱多钱少问题,而是管理机制,机制不到位,就像公共楼道没人管一样,公家的钱花起来不心疼,不能花到点子上。方兆本认为,一个解决办法,就是用民营化的手段来解决公用财产的有效利用问题。
另据介绍,国家财政拨款、学生学费以及科研费用是目前高校经费的三个主要来源。但是,目前这三方面经费的监管都是缺失的。比如科研经费,以国家拨款的形式为主,对一些学校来说,获得国家的科研经费并不太难,使用时也没有合同来规定这笔钱的用途和实效,所以“花了就花了”。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曾指出,目前少数高校的财务管理有失控现象。他警告说,如果高校对财务的管理跟不上,就很容易把高等教育在这两年来的增长度抵消。
近年来媒体上屡屡有高校冗员充斥、吃喝成本高昂、设备的闲置浪费等“隐性消耗”的报道。新华社曾报道说,上海某重点高校花了约400万元购置了一台高精尖设备,然而,就在设备搬回学校时,发现存放新设备处,竟有一同等型号、档次略低的设备在一旁尚未来得及开封。
华东师范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唐安国表示,宏观上,国家应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但目前学校会计只是“记账员”,高校应尽快引入总会计师制度,保障收费透明,让高校的钱花得更明白,让百姓看得更清楚。
如果国家拨的钱都花得如此糊涂,又怎能对社会企业捐助的钱进行有效率的管理?这样,又有多少慈善家愿意把钱捐进高校里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