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件运用四个“不可替代”
2007-04-24
人民教育 2007年5期
一是不可替代教师的板书。课堂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中有许多不能直接预见的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先安排好的计划进行。因此,作为课堂艺术的板书决不能仅仅是预设,而更应该注意生成。
二是不可替代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的作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新课程标准下,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的多向交流。因此,教師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都应该根据课堂实际生成。
三是不可替代学生的想象。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想象,但课堂上过多播放预设的动画、画面或其他,容易误导学生的想象或挤占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在运用课件教学时,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
四是不可替代学生的参与。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尽可能创设让学生参与的情境,营造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教学形式的“花哨”,而是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学生在朗读、辩论、表演或动手的实践过程中,感受课程的本质,进而接受所学知识。
摘自《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11期
作者:邓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