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铮铮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李杜
2007-04-23刘明
刘 明
东北抗日联军是一支最早举起抗日旗帜的武装力量,在辽阔的东北山河大地上燃遍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一幕幕抗联将士演出的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话剧永存史册;一曲曲抗联将士谱写的高亢激越、感天动地的悲歌撼人心魂。东北抗日联军经历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为悲壮惨烈的战斗,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北战场上一支插入敌人心脏的劲旅。
那么,东北抗日联军的总司令是谁呢?有人说是杨靖宇,有人说是赵尚志,有人说是周保中,有人说是李兆麟。但这几位光照史册的抗日将领,都不是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翻开正规的权威历史文献,上面记载:杨靖宇是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赵尚志是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周保中是东北抗联第五军军长、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司令;李兆麟是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司令。正规的权威历史文献上,从来没有说他们是东北抗联的总司令。
那么,真正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是谁呢?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问题。真正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是东北军爱国将领李杜将军。他是周恩来提议而担任东北抗联总司令的,当时他还不是共产党员。今天,在抗战全面爆发70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抗日英雄,很有必要把李杜将军的英雄壮举、传奇人生、感人事迹整理出来,照耀于世,流传千古。
爱憎分明 为官清正
李杜原名荫培,字植初,又名玄存、黎苏,1880年8月4日出生在辽宁省义县西关一个半农半商的家庭。6岁入私塾读书,学习刻苦、聪明过人,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19岁时,家道中落,去义县清河门当烧锅学徒。1900年庚子之变,俄军出兵中国东北,溃败的大辫子清兵路过李杜的家乡,肆行劫掠。李杜回家,见清兵殴打其父母,便上前阻止,被清兵开枪击伤,幸亏未击中要害。溃兵去后,他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为遭受战乱之苦的乡亲们深感不平。
气愤之下,他决心从戎,解救受难的苍生。他发誓若有带兵之日,定剿除害民之兵匪,保护百姓,绝不扰民。伤愈后,他得知进驻义县的清兵二十镇的耿营官比较正派,便投其麾下任司书,负责管理兵饷。
1905年日俄之战后,东三省改设行省,总督徐世昌着手整训军队,张作霖也组织民团保卫地方,李杜改投义县民团,因作战勇敢,当了班长。后来,他又入东北讲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任连长。1921年就任奉天防军管带、东北陆军第二十九师一一四团第三营营长等职,驻锦州一带,负责该段铁路保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功,李杜得知消息后,立刻响应,带头剪去辫子,和清政府决裂,并着力保护在辖区内的革命党人。1917年,李杜升任东北陆军步兵一一四团团长。因为作战勇敢,用兵有方,官职不断得到擢升,1924年任黑龙江依兰(当时归吉林省管辖)镇守使,兼十旅旅长,少将军衔。1925年,奉军军长郭松龄率部反奉,李杜在山海关一带阻击郭军。他在平息郭军的战争中,军纪严明,全力保护无辜,由此升任十五师中将师长,成为张作霖的爱将。李杜虽然深受张作霖器重,但他爱憎分明,在军事行动上并不完全受命于张作霖。
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出兵进关攻打冯玉祥,李杜痛感内战频起误国害民,坚决不参加内战,张作霖虽然生气,但舍不得这员爱将,只是降职使用,仍委任他为依兰镇守使,兼第九旅旅长(后改为第二十四旅)。
当时,依兰镇守使管辖下江十三县(松花江下游为下江),1927年5月,李杜上任后,力主地方实施善政,宽柔于民,惩治邪恶,要求各级官吏奉公守法,对贪赃枉法者严惩不贷,并身体力行,深受民众的尊敬和信赖。当地百姓在镇守使门前献上“造福于民”、“恩泽桑梓”、“名垂东北”和“政绩斐然”等匾额及万民伞、万民旗等,表示对他的尊敬。
发起第一次哈尔滨保卫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侵略东北的战争爆发了。由于将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者轻易占领了辽宁省。以吉林省军署参谋长熙洽为首的军政要员们不惜出卖国土主权,公然向日军投降。日军兵不血刃,于9月21日占领了吉林省长春;24日宣布成立以熙洽为首的伪吉林省长官公署;25日,熙洽正式就任伪省长之职,并发表与南京政府脱离关系的通电,还宣令吉林省所属各县部队必须服从“新政府”节制。
这一函文发至依兰地区,各县署纷纷电呈镇守使,请求决策。熙洽公开叛变投敌的行径,使李杜义愤填膺,他当即宣令:“拒不附道,坚持抗日”,并以依兰镇守使名义向所辖各县发出通电,痛斥熙洽的卖国行径,呼吁各县军民团结起来,一致对敌,将日本侵略者驱除出国土。为了做好迎击日本侵略的准备,李杜下令分驻在松花江下游的各部集结在依兰附近整训,以待杀敌时机。
汉奸熙洽深怕李杜在下江一带独树一帜,千方百计拉拢劝降,先后委以各种要职和赠送国宝级的珍贵文物。李杜断然拒绝了熙洽的各种任命,但假意收下文物,然后变卖,充为军饷。为了一心一意处理战事,李杜让全家人化装成难民,令卫队长李发带几名卫士护送去天津躲避(当时李杜的三弟李雨霖任天津保安队总队长)。
1932年1月,熙洽在日军的指示下,以于琛澄为伪吉林省“剿匪”军司令,率伪军王树棠、李毓久两个旅以及马赐麟、刘宝麟两个混成旅,向哈尔滨节节逼近,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也亲自到哈市主持特务机关,企图内外夹攻,占领哈尔滨。就在哈市人心惶惶、形势危急之时,李杜将军毅然率领主力,指挥抗日义军西进,于26日抵哈。吉林省警备司令部兼第一旅旅长冯占海也率部向哈挺进,与李杜配合。
27日清晨,冯占海部与于琛澄叛军在子弹库附近交火,李杜也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在上号一带夹攻于琛澄叛军。在两军的猛烈攻击下,汉奸军不支,纷纷溃退。当日下午,汉奸军又卷土重来,向小北屯一带反扑,李杜、冯占海两部遂将敌军包围,并击落敌机一架。傍晚,敌人全部溃退,义军乘胜追击,伪军团长田德胜率部起义,投向抗日军方面。
28日,双方在南岗极乐寺、文庙一带对峙,抗日军首先发起冲锋,冯部的宫长海率骑兵忽绕敌人背后,汉奸军见大势已去,惶惶向南逃窜。李杜、冯占海的抗日军秩序井然,开进哈尔滨市。日伪侵占哈市的阴谋未能实现,第一次哈尔滨保卫战大获胜利。这次保卫战使李杜有了“飞将”之称,声威远播,震慑吉垣。(摘自《血染白山黑水记》)
日本人大为恼火,唆使哈尔滨特别行政区长官汉奸张景惠下令,于29日前在全市悬挂日本国旗。面对侵略者的挑战,李杜针锋相对,他对报界发表声明说“……此来(哈埠)非为地盘,非争私利,能为国家保全一尺土地,即算尽我军人一分天职,牺牲一切,皆所不惜。”李杜下令:“如有撤换中国国旗者,以军法论处。”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李杜率部进入哈市,如中流砥柱,一扫哈尔滨的混乱局面,稳定了军民政界。李杜的抗日军形成了以哈尔滨为核心的抗日武装。
为了联络吉林各部团结抗日,李杜首先会同丁超、王之佑,在江北呼海铁路车站约见马占山,共商抗日大计。会上,李杜慷慨激昂地表示了抗日救国的决心,并痛陈了保卫哈尔滨的重要性。马占山赞成在哈尔滨成立统一的军事机构,并应允渡江增援。丁超为了保存地盘,也极力表示合作。
1932年1月31日,丁超、李杜等召集所有抗日派的军政要员在哈市开会,决定成立“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抗日军队。会议公推李杜为抗日自卫军总司令,丁超为护路军总司令,王之佑为前敌总指挥。
日本侵略者不甘心失败,立即调动第二师团步兵第三旅团,由满铁四五百人武装人员配合,向哈尔滨进犯,同时命令混成第四旅从齐齐哈尔东进,向哈尔滨包抄过来。除此之外,还有于琛澄5个旅的兵力为虎作伥,在哈南一带策应。而李杜的吉林抗日自卫军,当时只有王之佑指挥的三十八旅两个团、邢占清的二十六旅一部、丁超的八十旅、赵毅的二十二旅以及李杜、冯占海所部和部分警察部队。双方兵力和武备相差悬殊,但是李杜意识到,保卫哈尔滨对于稳定军心、唤起民众抗日救国和守住北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他决心动员军心,齐心协力,再打一场哈尔滨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