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歪诗的风波
2007-04-23徐吉志
徐吉志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行知。安徽歙县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曾留学美国,归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员、教授和教务主任等职。积极推行平民教育,热心于农村教育的改造。曾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实验。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编制“实用的”教科书,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时间和空间等。其著作主要有《中国教育改造》、《行知书信》、《普及教育》及《教学做合一讨论集》等。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教育思想家。他以毕生精力投身于对旧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他认为,一位优秀的学校管理者一校长就应该保持与师生的广泛沟通和接触,与师生产生密切的联系,在沟通中消除隔阂,形成共识,增进友谊;在接触中了解师生,倾听心声,解决问题;在交往中交流思想,融洽感情,传达信息。这既是校长的为人之道,也是校长治校的重要策略。
陶行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首歪诗的风波”可以让我们领略他走进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民主意识和令人折服的育人艺术。
那天,育才学校音乐组的壁报《小喇叭》新的一期又出刊了。壁报前人头攒动,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一定是有哪位高水平的创作发表了,学生们边看壁报,边议论,外围看不到的人使劲往里挤,里面的人又不愿让。于是有人建议:“读一下,读一下吧!"只听见一个油腔滑调的声音开始朗诵了:“人生在世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习几何苦恼多,不如學习咪嗦哆!”一时间,歪诗不胫而走,传遍了全校,引起了学生们的争论,多种评价,褒贬不一。
其实,陶行知早就看了这首歪诗。但他没有马上找到这位小作者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教育,也没有马上召集学生进行集体训话。而是在次日,邀请小作者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和他促膝谈心。
他先是与小作者共同研究探讨了人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从吃饭、穿衣谈到音阶频率的振动,从种田做工讲到国家大事,哪一件都少不了数学,离不开数学。因此,人人要学数学,数学对我们就像人类离不开空气、水分、阳光和食物一样的重要。小作者听了陶校长的谆谆教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
陶行知马上接过话头说:“现在我们是民主讨论,不是开批评会,你能认识问题,提高思想,就是进步。”小作者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音乐组的不少同学都有这种思想,让我去说服他们!”
陶校长眯着双眼笑了,放心地说了一句:“好啦!我们今天的民主探讨就到此结束。”一场风波就这样化解了。
陶行知先生的这个故事启迪我们:教育是人学,是塑造人的心灵的艺术。校长除了要主动深入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之外,还应带动老师深入到学生中去,让师生拥有真正的“精神交流"。教育者只有倾听学生的声音,和学生交朋友,共同学习提高,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