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字未宜忽

2007-04-23孙建锋

人民教育 2007年20期
关键词:思绪白鹭钓鱼

孙建锋

“借”箭还是“骗”箭

生:读了《草船借箭》,与其说是“借”箭,不如说是“骗”箭。

师:为什么?

生:“借”,是请求别人借给自己没有的东西,但要如期归还;骗,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耍手腕,甚至采取不阳光的行动。

师:有道理。

生:从整个故事来看,诸葛亮显然不是“借”箭,而是“骗”箭。

师:是吗?

生:他一骗周瑜:三天“造”箭十万支;二骗鲁肃:私拨小船二十条,三骗曹操:“奉献”箭十万支。

师:这正是诸葛亮的智慧。

生:这种欺上瞒下、只讲结果,不问过程的诡道,不是优质的智慧,而是江湖骗术!

……

[思绪]

是“借”箭,还是“骗"箭?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不迷信课本,不盲从答案,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实话实说——“骗术”不等于“智慧”。

记得,一个“你心目中最有智慧的人和事”的心理學调查,分别在中国和美国的有关人群中展开,结果发现中国人心目中最有智慧的人是诸葛亮,最具智慧的事是空城计与草船借箭;而美国人心目中最有智慧的人是爱因斯坦、牛顿、亚里士多德等科学家与思想家,最具智慧的事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两者之不同,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捉”鱼还是“钓”鱼

师:听老师朗读——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捉'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课文《白鹭》)

生:老师朗读得很好,遗憾的是读错了一个字。

师:哦?

生:课文中写的是“钓"鱼,不是“捉”鱼!

师:请在黑板上写下你的名字!

生兴高采烈地书写。

师:我很欣赏你:听得认真,同时勇敢地指正我朗读的错误、现在,我立即改正:“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

师:这里用“捉”鱼和“钓”鱼不一样吗?

生:用“捉”不如用“钓",“钓"是等待鱼过来,而“捉”是主动去抓鱼。

生:“钓”是等待鱼上钩,是被动的,而“捉”是主动出击,是主动的。

生:“钓"鱼,是悠闲的;“捉"鱼,是手忙脚乱的。

生:白鹭是一种高雅的鸟,长得很漂亮,“钓”,体现它的优雅、从容;“捉”,反倒显得忙乱、粗鲁。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白鹭钓鱼是拟人的写法,休闲、娱乐。

生:白鹭钓鱼很悠然、很恬静、很田园。

[思绪]

一“钓"出百味,“钓味”就是白鹭的韵味:那瓦蓝瓦蓝的天,那碧绿碧绿的水,那雪白雪白的鷺,那自然和谐的色彩,那一尘不染的明澈,那悠然自得的垂钓,俨然一幅浑然天成的图画,嵌在我们的心里,融入我们的血里。

“浸泡"还是“漫透”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课文《桂花雨》)“两处用同一个‘浸字,‘浸的意思……学生林灵姗质疑。

“浸泡。”老师释疑、

“不仅仅有‘浸泡'的意思!"学生李继海补充,“还有‘浸透'的意思!"

“为什么这样理解?”老师追问。

“桂花盛开的时候,调皮的香气跑到每家每户的院子里,屋子里,甚至钻进主人的被窝里……花香无孔不人,里里外外都被浸透了。这是闻到的香味,是一种浸透鼻孔的香味。”

“还有呢?”老师冲着他点头,微笑。

李继海更加自信:“当桂花被当茶饮,当饼吃的时候,香味就浸透到胃里、肚里。这是吃出的香味,是一种浸透血液的香味。”

“好一个浸透血液的香味'!"老师朝他伸出大拇指:“如果说透鼻香是暂时的,那么融入血液的香则是永久的;透鼻香飘飞一个季节,融入血液的香则弥漫人生的每个季节;所以,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永远月是故乡圆,水是故乡甜,花是故乡香!"

……

[思绪]

这样的教学是让学生“站起来”了。

设若“独白"统领课堂,教师以“浸泡"一锤定音后、学生往往就对“标准答案”深信不疑了。经常有这样的情景:纵使“浸泡”的诠释在特定的语境中,显得不那么恰切、全面,甚至错了,也没有人敢怀疑。每每观摩这样的教学,总觉得学生依然“跪”在课室里。

“站起来”,这三个字看似简单,但是,课堂上,教师在生存意义和精神意义上真正让学生结束跪拜状态而站起来一既保持身体的等高、又保持心理的等高,平等对话,却绝非易事。

猜你喜欢

思绪白鹭钓鱼
思绪
秋雨的思绪
风吹皱了思绪
等腰直角三角形让我思绪飞扬
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 去泥盆纪钓鱼
第七章去泥盆纪钓鱼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