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天
2007-04-23白宏太任国平
白宏太 任国平
广东南海,一片文化的热土,传统岭南风情与现代都市文明交相辉映。你可能不熟悉南海,但提及康有为詹天佑、黄飞鸿,你一定会倍感亲切。这些熠熠生辉的英豪,勾勒出南海令人向往的昨天。
今天的南海,正在农村城市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登录区政府网站,看到的是宏伟的目标:“2007年,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2008年,力争重返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三甲';2010年,经济总量力争比2005年翻一番。”
社会转型期的南海,“人”的问题至关重要。教育,尤其是德育,已成为决定现代化成败的“胜负手”。
南海的明天将如何?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现代公民?带着一份期待,记者一行深人南海,走进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德育工作现场。
社团:塑造人格,张扬个性
南海区石门中学有3000多名学生,每个学生都参加一个以上的学生社团。学生参与面实现全覆盖。
这是一所在当地响当当的优质学校。在紧张的高中生活中,学生如此热衷于参与社团活动,能不影响课程学习?石门中学校长温伟平不这么看,“学校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更合理的知识结构,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有效的发展”。
让绷紧的神经放松,让创造的激情尽情释放。每周三下午第八九节课,石门中学的校园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学生社团活动开始了。
新颖活泼的社团标语牌引人注目。DIY协会:“只要你能想到,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DIY作品”;电影协会:“赏心悦目,写出你的感受”;动漫协会号召“动口,动手,动脑,为你喜爱的动漫而疯狂”……全校将近50个学生社团竞相登场,吸引各自的成员参与其中。学校全面开放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为社团提供活动的空间。
中學阶段要着眼于为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作准备,而不仅仅只有“成绩”一件事。石门中学通过学生自己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让所有学生在参与中丰富了自己的体验和阅历。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只要参与,都是一种难得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历练。
武超,石门中学2007届毕业生,被保送就读中国传媒大学。他原是学校广播站的一名骨干。在班主任罗正义看来,“正是广播站的历练,成就了武超的人生梦想。
当初,武超显得很“个性”,自觉有才气瞧不起人,有时连老师都不放在眼里;迟到早退时有发生。高一要参加广播站时,当时的班主任第一个表示反对。但武超打心里爱好播音,在他的再三申请下,广播站接纳了他。但有一个“君子协定":加入广播站,就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广播站,指导老师会定期邀请佛山市电台主持人到学校作指导。武超从中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对播音也越来越爱好。学校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武超都争取机会做主持人。
参加一个社团,就必须遵守社团规定。如参加活动要准时,什么内容可以播,什么不能播,都有严格要求。从高一到高三,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武超把社团章程中的要求内化为个人素质,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和同学、老师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起初,他的声音很有磁性,但言谈举止不很大方。到高三时,他在个人能力、气质和品行上有了一个飞跃。在这个学生身上,我最大的体会是,一个小的社团项目可以塑造和改变一个人。”班主任罗老师说。
2006年9月初,武超报名参加粤港澳普通话大赛。那一段时间,班主任和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一起,不辞辛苦组织讨论,对参赛的每个细节都精心设计。老师们嘱咐:“你参赛不仅仅是展现个人实力,更是展现学校的实力和风采。”经层层筛选,武超最终以广东省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粤港澳的决赛。
紧接着,就是高考保送面试。武超起初并不被看好。播音员要求音色好、表达好、形象好。武超个子不够高,体型偏胖。一个人的外貌无法改变,但音质和技巧可以提高,3年的社团生活为武超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武超一举通过了高考保送面试。
为规范社团的健康发展,石门中学专门成立了社团实践部、社团联合会,并制定了《石门中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对社团的申请、成立、活动进行管理。社团团长、干事……由学生自己组织竞选产生,自主管理。实践部部长陈大志告诉记者,实践部负责社团的制度管理,负责社团评优活动,把“内容是否积极向上,是否创新,是否精彩,是否能吸引同学参与”作为评价社团活动的主要标准。
南海区团委每年组织文艺团体下乡,石门中学的联盟乐队多次应邀演出。社区举行文艺晚会,也要邀请学校的舞蹈队参加演出。学校的踢踏舞舞蹈队还在中央电视台闪亮登场。2006年8月,学校学生合唱团由国家文化部和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选派,来到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中国56个民族精选歌曲……
石门中学门类多样的学生社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德育寓于各种活动中,拓宽了育人渠道,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课堂:人人都有德青义务和责任
南海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身处于一个高地上。如何防止“高原现象"?南海教育人认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新的“增长点”。
在南海,区委、区政府领导看重的并不是每年高考上线人数多几个、少几个,有没有状元。他们更多过问的是,学生品德怎么样?心理状况怎么样?有没有过重的学习压力?怎样提升学生的内在素养?学校德育如何与南海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相协调…… 近年来,南海教育逐渐形成这样一个氛围:教育不再拼考试成绩,而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时,是不是一个具有现代素养的好公民!
"德育很大程度上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我们的德育工作,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为主阵地,其他学科也要渗透。”教育局局长卢志华说:“全体教师都有德育的义务和责任。”
南海实验中学的化学教师谢彩云,善于抓课堂的契机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教学中,老师站在最高的位置,最容易看清楚学生的眼神、动作和细微变化。如果纯粹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那不算成功;传授知识是一个方面,在这背后是要促进学生人格的提升。”
2006年9月开学的一次化学测验。在巡查中,谢老师发现一个男生的卷子下压着一张纸条。谢老师不点名说:“初三的学问要经过中考的洗礼,容不得半点虚假。我会准备真材实料给你们,你们也不要给我点滴的水分。”第二天,男生在谢老师办公桌上放了一封信:“老师,您别误会,那张纸我没看,我发誓!我想知道自己学得怎样,我不能对不起您……希望老师一如既往地信任我。”不愤不启,趁热打铁。谢老师给他回了信:“我相信你!读了你的信,我了解了你的人格,也蛮喜欢你这种君子坦荡荡的风格。”以后,谢老师和这个男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沟通。男生名叫王水,在化学里,“王水”能溶化最难溶的金属。谢老师激励他:“你父母给你起了一个好名字,你能在化学学科上有作为,也能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初三(1)班的滨,成绩很差。在别人的眼里,他的存在似有可无。
初三的教材和教辅比较多,同学们的桌面上大都堆得高高的,很乱。一次,谢老师发现,滨桌面上的书本摆得井井有条。课后,征得同意,谢老师把他的桌面拍下来,放在自己的博客上,配了文字介绍,其他的老师和同学纷纷浏览,有的还跑到滨的桌子前“参观学习”。那一阵子,谢老师发现,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滨,变得开朗了许多,连走路都有了精神!
接下来,谢老师多次和滨沟通,甚至有点“刨根问底”:成功的人一般都有良好的习惯,你怎么做得这么好?滨说父亲就是这种人,要求自己也这么做……谢老师和滨进一步谈心,“我从教几十年,跟踪了许多个案都证明,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助于成人、成事。
我希望你把这种细致用到学习上,化学一定会学好……”第二天,谢老师发现滨的书桌上贴了一张纸条,写着:“切勿忘记教诲!”
在后期,滨虽然在学习上没有很大变化,但他对于化学学科,是一种毕恭毕敬的、真心想学的态度。课后,一向不愿多作声的滨,会主动向谢老师请教问题。
中考前,按照当地习俗,谢老师给班上每一位学生发个“利市”(小红包),里面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写的期盼和嘱咐。谢老师写给滨的是:凡事包容,凡事盼望!你今年才15岁,15年以后,因为你的细致、认真和努力,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你一定能成功!
在谢老师看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才能体现教育的本质力量!
“德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在实验中学,有一大批谢彩云老师!”南海实验中学陈晶敏校长如数家珍:政治老师黄土强善于以诗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金惠芬老师则在自己的课堂上成功渗透了环保教育;秦芳老师的班会课《叩问心灵的生命细节》,让学生在感动中学会感恩……南海实验中学的老师们,用真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他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他们学会做人。
德育工作讲求科学性和针对性。卢志华向记者谈及下一步的打算:“教育局将专门设置德育教研室,对德育工作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指导。”
創新:让激惰I与梦想飞扬
2007年5月,第27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举行。南海区九江镇中学代表队的“花车巡游"项目贏得了评委的认可和现场观众的一片喝彩声,在50多个参赛队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中学生组冠军。
九江镇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近年来,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成绩卓著,是广东省青少年发明创造示范学校。
冠军获得者苏晟章家在南海城区。按理说,他要在城区上一所好学校不成问题。但他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个性活泼、富有创造性。“小升初”时,费了几番周折,才让孩子来到南海区最偏远,但科技教育最有特色的九江镇中学。
苏晟章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他加入了科技协会。在申请中他写道:“我从小梦想当一个科学……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渐渐懂得,当科学家不那么容易,但我有志于此。我要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无穷的奥秘。”
在科技协会,苏晟章如鱼得水,发明作品一个接一个。他的“儿童健身车"获得了国家专利。现在,他和同学们正紧张训练,准备代表广东省初中唯一的学校参加“全国首届青少年创意大赛"。
到2007年,九江镇中学已经连续举办三届颇具规模的科技节,内容有电子报刊的制作大赛、机器人足球比赛等,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创新性于一体,吸引着学生踊跃参与。学校开发了《科技与创新》校本课程,还建立科技角、科技廊、酸雨检测站、植物园等,营造出一个浓浓的科技校园氛围。
在整个南海区,科技教育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詹天佑是我国“铁路之父”,是广东南海人。2004年,南海区举办了首届“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赛组委会共收到670多件作品,其中有18件作品获得国家专利!到2007年,这项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4届。今天,在南海的中小学,举办科技节、科技信息发布会、科技知识竞赛以及科普阅读等活动,蔚然成风。
从2002年开始,伴随着南海区“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渐次开展起来。“知识产权工作对于科技创新有一个引领作用,有利于营造保护发明创造成果的环境。”南海区科技信息局副局长岑镜苏说:“科技创新工作与知识产权工作相辅相成。”
南海有110万人口,共9万户工商登记户。换句话说,十二三个南海人就有一家企业或一个小的品牌。在如此浓厚的工商氛围中,经济交往活动频繁,怎样才能做到不侵害别的经济实体的利益?或者不被别人侵害自身利益呢?知识产权教育,很自然地被纳入了南海中小学德育的视野和范畴之内。
有人会说,鼓励学生创新很好,但对这么小的孩子进行知识产权教育有必要吗?对此,南海人把眼光放得很长远。知识产权教育不但规范了孩子们的行为,而且有助于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自主创新意识。这是一个未来社会良好公民的必备素质。
在南海,有的家长在孩子的影响下,放弃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挂起了“诚信商店”的牌子,形成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了整个社会”南海模式。2005年,南海区被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和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区”,并向全省推广南海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经验。这年年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把知识产权教育的现场会开到了南海。有的外商就是冲着“扎实的知识产权教育工作",把企业开办在了南海。特色:育人活动异彩纷呈
500多个孩子,大提琴、小提琴、电子琴、爵士鼓、笛子、口风琴、吉他、贝司、口琴、葫芦……中西乐器全上阵,一起演奏《欢乐颂》。这是记者走进大沥奇槎小学看到的精彩一幕。
这里正在举行全校文艺汇演。全校一至六年级、500多名学生,拿起自己喜欢的乐器,一起演奏《欢乐颂》、《请到天涯海角来》……每个孩子都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连腿有残疾的孩子,都有同学背着走出了教室,参与进来。歌声阵阵,乐曲悠扬,吸引着家长前来参观。他们都在四周安静地欣赏着。
奇槎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足足坚持了十年。學校的艺术教育理念是:以艺促德。
奇槎小学的艺术教育并不高深莫测。简单说,就是“四个一”:会画一幅好画,会写一手好字,会唱一首歌,掌握一种以上乐器。但难能可贵的是,全校每个学生都可以做到“四个一”。奇槎小学用艺术教育占领德育阵地,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发现,这比传统的德育工作更有效,更有活力。”谈起艺术教育,邝结娴校长颇有心得。
农村的孩子给人的印象大多淳朴、不善交流。但走进这所地道的农村学校,你会发现,这里的孩子一个个有灵气、有修养、很自信。邝校长说,这得益于艺术教育的熏陶。
当初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时,有的任课教师抱怨邝校长,“你耽误了我的教学时间”。邝校长在全校会议上解释,现在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而是学生愿不愿意学的问题……通过艺术教育,学生有一种“我成功了”的体验,变得自信起来,实现了“正迁移",促进了学科的教学。渐渐地,全校老师们的认识统一了。
6年前,语文老师刘春花一点音乐基础也没有,却带了一个“小提琴特色班”。学校聘请广州乐团的乐手到校任教,刘老师跟学生一起学,“要放下架子,学生学得比我快。”为了学会控制节奏,刘老师拿一个节拍器,经常在家里练习;怎么调音准,也需要多练习。现在,刘老师已经学会调弦,“虽然在技巧上不能教他们很多,但他们哪里拉得不准,哪个音差了半度,我都能指出来。”
奇槎小学的每一位老师都要有一项艺术特长,音乐、书法、绘画,都算数。邝校长说:“在奇槎小学,艺术教育不只是校长的事,不只是音乐老师的事,而是全校老师的事,真正做到了人参与。”
农村学校只要找准适合学生的德育途径和方法,一样可以有作为。在九江中学分校,就发生着“一条龙舟改变一所学校”的故事。
九江中学分校是一所普通镇属高中。为了普及高中教育,镇上所有没有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无论分数高低,都在这里就读。这样的生源,德育工作之难可想而知。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卢鉴球说:“过去,学生打架、逃课、上网吧,考试作弊就更普遍了……真是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呢,在孩子小学阶段还很上心;初中时已是观望;到了高中,就放弃了。“对于这些学生,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奏效,只能拓展育人渠道。说得白一点,就是让这些学生有事可干。”九江中学分校校长姚安说:“要相信学生有才,相信学生能够成才。”
2006年3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引进了龙狮特色教育。南海的龙舟、舞狮项目群众基础非常深厚,每逢节日,这两项活动人气很旺。学校引入龙狮特色教育,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一年多来,学校已经有20多名学生被国内多所大学特招;现在学校有41名国家一级运动员,加上正在办证的,超过60名;学校龙舟队还多次代表广东省、代表国家参加国内外大型赛事,捧回了数十个冠军奖杯!
一个观念的转变,“救活”了一批孩子;一个特色的引人,重新点燃了这些孩子人生的希望。
高三学生陈城,参加毕业考试后就离开学校。学校找他参加龙舟队时,他已经在外打工两个多月了。姚安校长多次登门劝说他的父母,才把孩子从外地找了回来。在龙舟队里,陈城负责打鼓。鼓点打得棒!广州体育学院当年就特招录取了他……
平时训练的滋味不好受。五六月的南海,骄阳似火。这些曾经被视为“弃儿”的孩子,从早晨就开始训练,一天十多个小时,臂上、肩上晒得脱了皮,从不喊苦喊累。龙舟、舞狮是集体项目,大家必须一条心,才能划得漂亮,舞得潇洒。有的同学感冒生病了,也要坚持。无形之中,在孩子们身上熔铸了一种团结奋进的“戈狮精神”。
今年,学校成立了“龙狮精神讲师团"。在得到全国冠军、世界冠军以后,学生的目标更明确、信心更足了。姚安和老师们研究:这不是最好的德育资源吗?让学生组成的“龙狮精神讲师团"在全校作报告,有的还被请到了镇上演讲,产生轰动效应。为巩固德育成果,学校还开展“争创示范班"活动。有“仪容仪表"示范班,有“守时习惯"示范班,还有环境卫生、和谐友爱、诚实守信、竞争创新等方面的示范班。示范班创建,由各班自主确定特色主题。这一举措,让每个学生都树立明确的自我意识:我要示范什么,我要怎么做。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约束意识增强了。卢鉴球副校长说:“德育工作,从没有像今年这样这么好开展!”
心育:人人都是心理辅导员
2007年7月,就在记者到南海区采访的当天,当地各媒体的头版都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一一12355青少年心理热线本月开通。
处在发展高地上的南海教育,格外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近几年来,南海区通过“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迅速实现了从“落后”典型到“示范”典型的转变。
5年前接手这项工作时的尴尬情形,区保健所所长刘小凤至今难忘。当时,她去拜访省里一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刚一坐定,对方头一句话就是:“你是南海的?那可是心理健康搞得最落后的区县之一。”
简直是当头一棒,刘小凤心里很不是滋味,却无话可说。事实明摆着呢,当时全区的专职心理教师尚不足10名,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寥寥无几。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南海人卧薪尝胆,从头做起。2003年,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挂牌成立,卢志华亲自“挂帅",很快出台《南海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五年)规划》,
4年后的今天,刘小凤又翻出这份纸页发黄的《规划》,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起初,当他们在《规划》中提出“至2007年,全区持省心理健康教育培训A级证书的教师30人、B级证书290人、C级证书约900人”的目标时,心里不免战战兢兢。“按我的设想,要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心理辅导员。可当时哪儿敢这么说啊?”
的确,一开始师资是个大问题。在南海中学西樵分校,记者见到学校唯一的专职心理教师冯淑敏。全校60多个班,只在高一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两周一次。冯淑敏既要上课,又要主持心理咨询室。“学生太多,很难顾及每一个个體。”她无奈地告诉记者。
从2003年开始,南海区开始了大规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师们踊跃参加,培训班期期爆满,还常有人托领导说情要“加塞儿”。
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呢?记者拿到了一份培训安排,课程很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方法、青少年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2004年12月,南海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区内心理健康教育的达标评估,同时建立专项奖励机制。一时间,各学校都热情高涨。
“现在,班主任给学生上心育课,已成了学校的特色。”冯淑敏欣慰地说。
石门中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省级示范校,这里有全市第一个中学生心理协会,全校各班都有心理协会的“心灵使者"。
5月的一个傍晚,学校综合楼前挂起一条横幅——“心海导航”现场心理测量与咨询活动。“主要是针对高三学生,帮他们缓解应考压力,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建议。”协会的辅导老师胡代红介绍说。
几个高三学生走过来,一脸的疑惑,显然对心理协会里的学弟、学妹们不太信任,但他们很快被吸引住了:各种心理小资料,奇妙的催眠、错觉挂图,测试考试焦虑和职业倾向的心理量表……渐渐地,人越来越多。
很多学生都争着做一项“房树人”测试。只要被测者在纸上随意画出房子、树和人,“心灵使者”就能分析出他的性格和心理。一个学生半信半疑地递上他的画,“心灵使者"稍一端详,自信地说:“看得出,你喜欢幻想的,目前正承受一些压力,但你渴望有新开始,对吗?”“哇,神了,你怎么知道的?”对方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这就是笔迹心理学,只要掌握了基本分析方法,一点都不难。”心理协会会长小陈笑道。当然,真有棘手问题,旁边还有辅导老师坐镇呢。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正确认识了心理学。以前,学校有意将心理咨询室设在偏僻角落,如今再也不用遮遮掩掩。
在南海,“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心理辅导员”的目标已不再遥远。全区1.5万教师中,有近I万人通过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
2006年3月,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南海召开。几年前把南海列为“最差”的专家也来了。目睹了南海的巨大变化,他高兴地表示,要把南海树为典型,让“全省都来学习南海!”队伍:让班主任体验成功
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得知,南海区班主任参加广东省班主任能力大赛,囊括了初中、高中组的第一名和11个一等奖,以综合实力第一的优异成绩引起了全省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在南海石门中学,记者惊喜地见到一位“洋班主任”。他叫Neil,5年前从英国来到石门中学执教。
两年前,Neil向学校提出,要做班主任。有着一张可爱娃娃脸的Neil深受学生喜欢。教育背景的不同,使他常常别出心裁。Neil觉得,传统的家长会效果并不好,他总是在周末约上三五个家长,像朋友一样聊天,于无形之中解决问题。Neil曾给全校班主任作讲座,介绍他的这些方法。因为工作出色,他还被评为南海区优秀教师。
一位“老外”,为什么会对南海的班主任工作情有独钟?近年来,南海区把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作为实施德育人才工程的重要载体,使一大批班主任找到了理想的乐土。
“长期以来,德育之所以不被重视,关键是做德育的人不被重视。”区教育局基教科科长关志光直言,“我们要提高班主任的待遇,让班主任体验到工作的优越感。
2005年12月,南海区教育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导中心”,全面启动了中小学班主任全员培训工程。指导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先后有针对性地组织了近20场班主任培训活动。
2007年年初,上千名班主任会聚一堂,参加南海区中小学德育论坛。区教育局请来了全国模范班主任、现任《人民教育》管理室主任任小艾,由她和本区8位名校长作为嘉宾,进行互动式交流。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论坛",台下的教师抢着提问,台上的嘉宾也相互问难,一个个尖锐的问题直指德育的难点和热点:早恋、德育和升学率的矛盾、评价机制改革、安全教育……嘉宾们精辟而睿智的回答,不时贏得阵阵掌声。一开始,台下教师拿话简提问。眼见问题实在太多,只好让台下递纸条,由嘉宾分类作答。活动结束时,讲台上堆了七八百张纸条。
这次普通的培训活动,引来了当地媒体的密切关注,《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珠江时报》竞相报道。“培训确实唤起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真正关注德育。”区教育局负责班主任培训的张岚感慨道。以往听报告会,部分教师经常中途“溜号”。这一次,教育局就把他们安排到远离讲台的二楼。结果一下来,城区教师纷纷埋怨:“干吗让我们坐这么靠后,都没机会提问了。”
在全员培训辐射下,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德育校本教研竞相展开。
“在我校的班主任中,30岁以下的占一大半。对他们来说,光有培训还不够,要通过教育科研,让他们走上自我发展之路。”在南海区九江中学,副校长梁刚慧介绍了他们的德育科研,“我们的目标是,让班主任的人生更精彩!"一年多以前,学校成立了德育科研小组,提出了班主任自主发展校本研究。如今,这项课题已成为广东省德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通过“专家引领,团队科研,交流反思,自主修炼”等有效途径,让年轻教师搭上成长快车。
除了培训和科研,激励和评价机制也必不可少。如今的南海区,评选优秀班主任和先进班集体,已成了常规的工作。从2006年开始,区教育局设立了“十佳班主任”的评比,统一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
让班主任们深感欣慰的是,他们还有了更多展示能力的平台。
2007年5月,南海区隆重举行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以前从未经历过,感觉既新奇,又紧张。”石门中学的李俊兴说。台下,有省、市、区德育专家担任评委。选手们要依次参加教育故事演讲、班会课说课,情境答辩和才艺展示4个环节。最后,当李俊兴捧起特等奖证书时,感到无比喜悦。
的确,班主任们太渴望得到肯定。2007年,“敢为天下先"的南海区又率先在全省推出“名班主任”评选。在没有任何参照蓝本的情况下,尝试给班主任进行“职级定位”。
经过公开、公正、公平的评审,50位“名班主任”脱颖而出。就是在和谐的专业成长氛围中,在充满创造性的机制下,南海区的班主任在不断体验着成功,乐在其中,爱在其中。
整合:让德青贯穿学生生活全部
“5+2=0”(5天的学校教育成效被双休日两天的不良社会影响消蚀)的难题,也曾困扰着南海人。“以前,我们在德育上没少费力,搞了很多活动,但就是不见成效。”一位德育专干诉苦说。
追根究底,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容乐观。叠活第二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几年前,教导主任李碧玉做过调查,跟踪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一个月内,未完成作业者竟有两千多人次。有一次,家长打电话向她“求救",说孩子不做作业。李碧玉一赶过去,就听孩子大声嚷道:“谁让你去打麻将,还骗我说加班!”原来,孩子的妈妈是“麻将迷"。这天,她偷偷去找牌友。没想到孩子在后面盯梢,逮个正着。
为了转变家教观念,在区教育局关工委的指导下,叠潛二小创新家长学校工作,开办了“家长沙龙”。在优秀家长的感召下,那位“麻将迷”妈妈也“忍痛割爱"。
同时,学校又成立了“亲子教育工作坊”,精心创设了一系列活动。上学期的一天晚上,20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被请到学校,参加一次题为“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的亲子活动。
“小时候,爸妈牵着我们蹒跚学步。现在让我们换一换。”在“放心把手给我吧”的环节,主持人请家长蒙上眼睛,由孩子领着走障碍。孩子们有的很细心,一步一提醒;有的很性急,只管拽着家长猛跑;有的对家长爱理不理,结果两人都绊倒了……
接下来的环节叫“我说的你听见了吗”,这一次,孩子们蒙着眼,站在一个摆满奖品的圈子里,家长在外面指挥。只听家长们使劲喊:“宝贝,奖品在你正前方。”“不对,走过了。”“别着急,往左走一点”……时间人声嘈杂,很多孩子听不清家长的话,显得不知所措。
“孩子们,我们每天听到很多声音,渐渐地忽略了爸妈的声音。”主持人深情地说,“可是在关键时刻,我们需要爸妈的指导。可别嫌他们唠叨,要学会用心去倾听:'
在柔美的音乐中,孩子们和父母促膝而坐,心紧贴在一起。
像叠摆二小一样,“教在学校育在家庭"已成为共识。学校跟妇联、关工委、居委会等联合,把教育的触角向社区延伸。
的确,德育不能靠学校“一头热",也不是教育部门唱“独角戏"。过去,区里各职能部门虽然经常搞教育活动,但都各行其是。基教科科长关志光感受更深切:“过去各部门一搞活动,一份红头文件就压到我这儿了,法制教育的、禁毒教育的、安全教育的、科技教育……一份还没落实,第二份又来了,把我弄得团团转。”
近几年,南海德育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从管理机制改革人手,有效整合德育资源。
如今,每到8月份,新学年开始前,教育局都要会同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委、妇联、司法局、科技信息局等十几个部门,大家把各自新一年的活动计划摆到台面上,然后归并、整合、分工,形成统一的德育活动方案。这样,南海德育就成了“一盘棋”。
从下面这件事,就能明白南海人的管理思路。2006年,为了进一步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教育局设想编写教材。这时,他们发现西樵镇的安全教育搞得不错,他们的构想更细致,也更有操作性。教育局当即决定,由西樵镇教育组来编写安全教育读本。
“我们起初只想出一本简单的读物,没想到教育局如此重视。任务落在了西樵镇德育专干周洁荣肩上。她组织了全镇20多位骨干教师,通过搜集資料、集中讨论、确定编写体例,任务又分解到各位骨干教师身,上。西樵镇第一小学的张菁老师有丰富的安全教育经验,负责撰写“校园安全”部分。借助这一契机,她把安全教育引进课堂。德育专家孙蒲远听了她的安全教育课,高兴地冲她竖起大拇指。
目前,安全教育读本已经定稿。“下一步,区教育局将组织专家鉴定,然后作为乡土教材,供全区选用。”教育局的同志向记者介绍说。
从区、镇到学校,一个德育的三级管理模式层次清楚呈现,真正是“镇镇有亮点、校校有特色"。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德育工作渗透到了全区各个角落。
目标:培青现代南海人
站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南海区明确提出了“培育现代南海人”的德育目标,把“打造南海精神"作为一块闪亮的德育品牌。
“一个现代南海人,应该是富有中华传统美德和鲜明岭南精神风貌的个体。”卢志华说,“他不仅有中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而且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敢为人先的创新胆略和团结奋发的协作精神。'
走进南海的中小学校,记者欣喜地发现,德育工作者正以生动鲜活的实践,诠释着对“现代南海人”和“南海精神”的独特理解。
这是一个午后,记者刚踏进西樵镇第五小学,耳畔就传来阵阵书声。信步走进一间教室,孩子们正背着手、摇头晃脑地齐声背诵《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琅琅上口的韵文,用又嫩又脆的童声读出来,格外动听。
“就在这儿附近,康有为、詹天佑和黄飞鸿等名人都曾留下足迹。”德育主任欧敏红指着学校背后的一脉青山说。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学校自然对传统文化特别钟爱。他们倡导经典诵读,带领孩子们读《论语》、《弟子规)、《新三字经》、《声律启蒙》……
为了吸引学生亲近经典,教师们想尽办法。他们找来配乐版的《弟子规》教唱。课余时间,校园广播播放传统评书或古典名曲,记者注意到,教室门口的小黑板上是摘抄的古诗或名句,墙壁上也被学生诗画作品装点得五彩缤纷,好一个处处散发着经典馨香的浓郁氛围!
有一次,欧敏红去一个外来务工家庭作家访。学生家长在西樵种菜,一家人住在简陋的菜棚里。来到菜棚前,欧敏红一眼就看见门口贴着的字条:“出必告,返必面。”这不是《弟子规》里的句子吗?走进收拾得干净整洁的菜棚,到处都贴着字条,镜子旁贴着“冠必正,纽必结”,柜门上贴着“房室清,墙壁净”。“孩他爸以前天一热就光着膀子。”孩子的妈妈笑道,“在女儿教育下,现在衣着整洁多了。”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南海人注重在民主、科学的理念下,引导孩子们学会做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行为能力。
在九江镇中心小学,唐伟文校长说起他们的自主型班级管理实践:“要让校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就应该充分信任孩子,把班级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自我教育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自主管理并不算新鲜,但九江镇小却做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他们不仅“因事设岗”,让全班学生人人有岗位;而且对特殊学生,还“因人设岗"。小学的孩子活泼好动,能管好自己吗?德育副校长钟华回答了记者的疑问:“实际上,哪怕是一年级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也有合作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管理让我明白,生成远比预设更精彩。”四(1)班班主任蔡昀激动地说。一年前,当她接手这个全校闻名的乱班时,最担心的是一个叫小东的孩子,他不爱学习,整天打架骂人。开学不久,全班进行岗位竞聘。眼看大家都有了喜欢的岗位,小东仍不见动静。蔡昀过去提醒他:“剩下的岗位不多了,你喜欢哪一个?”小东撅着嘴说:“我想做黑板管理员,可已经被人选了。”蔡昀说:“这样吧,你根据班里的情况,自己设一个岗位好了。”小东歪着脑袋想了想,说:“老师,我想设一个礼仪监督岗。”当时学校正开展礼仪教育,蔡昀高兴地点点头。在她的不断鼓励下,小东工作热情很高,不良行为也逐渐减少了。不久,小东来找她说:“老师,我还想再设一个岗位。”看着小东的转变,蔡昀庆幸自己抓住了教育的契机。
在南海,每到一所学校,都感受到不一样的激动。围绕“培养现代南海人”的目标,他们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德育资源,努力给孩子们提供多元的成长营养。
采访已经结束,一个关于德育价值的命題,还在记者脑海中回旋。
诚如有人所言,德育工作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不像抓升学率和校园建设那样“政绩"显著,是一项“慢工细活",如春雨般润物无声。在很多地方,我们见惯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功利主义德育观。
殊不知,德育指向的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未来。它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全部,终其一生都在产生影响。要真正重视德育,需要领导者拥有平和的心态、超越的眼光和宽阔的胸怀。
而在打造一个安居乐业的“五星级南海”的进程中,南海区领导明确指出,德育是提升地区品位、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抓好德育是政府的职责。正如南海区委常委、副区长黄洪福所言,“有没有钱是一回事,重不重视又是另外一回事”。
正因此,在南海,记者看到的是一幅和谐的德育生态图景。透过这幅图景,让人依稀看到了南海更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