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编撰经验 解决出版瓶颈
2007-04-04杨希贵
本刊讯(通讯员 杨希贵)11月29日,被誉为“中国文化三峡工程”《今注本二十四史》第四次主编会议,在成都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等出席会议并讲话。由我国史学泰斗张政火良先生担任总编纂、全国三百余位一流史学专家历时十余年参与编纂的《今注本二十四史》,首次全面、集中、系统地对二十四史进行注释,对现行版本的讹误进行校勘,并加以标点。该书的出版,将结束二十四史中后二十史有史无注的状况,弥补前四史注释中的局限与不足,把对二十四史的整理与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为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提供方便,给读者一个准确、简明和权威的版本。全书约600册,1.2亿字,预计总投资3000多万元。四川出版集团计划在5年内完成整套书的出版。
许嘉璐副委员长在讲话中谈到,《今注本二十四史》既是中国史学的丰碑、中国文化建设的丰碑,四川出版史上的丰碑,同时也是连接古今中外的桥梁。其意义不仅仅是一部“今注”,在可预见的将来,在融入今人的见解后将形成“蜀本二十四史”。当前我们的编撰工作面临编校队伍和资金两大瓶颈,人才培养已到了非常紧迫的时刻,希望借此机会培养一支优秀的编校队伍。
柳斌杰副署长在讲话中说,二十四史之所以不断地进行编辑、出版、加工、今译、注释,就是要把我们的历史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历史传承中加强时代精神。“十一五”期间,《今注本二十四史》继续列为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基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出版业的发展,国家把对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社会先进文化建设、今天和谐文化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重大出版工程和数字出版作为关注、支持的重点。
会上,许嘉璐向华南师范大学授牌,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创立中华二十四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