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igg:个体的强势崛起

2007-03-30陈建光

商界评论 2007年3期
关键词:肯尼斯罗斯用户

陈建光

凯文·罗斯,当下最火热的科技类新闻聚合网站Digg.com的创始人,他在自己的每周视频博客中抗议:凯尔肯尼斯和美国在线正在“压制Digg”。

他所指的第一件事是Digg第三版发表前两周,美国的网景投放了一个竞争产品。网景是由硅谷明星凯尔肯尼斯创办,早些时候,凯尔肯尼斯曾向罗斯提供了一份价值500万美元的收购合同。交易将使罗斯失去控制权,因此被拒绝了。而第二件事是2006年7月18日,美国在线挖角Digg,以每月1000美金的酬劳引诱后者的前五十名撰稿人,但效果不佳。

而且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家被大企业视为劲敌,联手压制的公司,却只有16个员工。不过,在欧美,Digg公司并非个案。

Flickr,一个拥有250万名会员的图片社区,有数百万的人在为它提供内容与网站建设,被Yahoo以2000多万美元收购,而真正领薪水的员工不足10人。

Flavorpill,一个成立于6年前、在全球两大洲的5个城市开展出版业务、每周有大约30万人阅读的出版物网站,雇佣的全职员工只有8人。

中国同样有许多这样的奇迹。Hao123网站的站长李兴平,他只有初中文化,广东梅州新陂镇人,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深圳。但他创立的Hao网址之家,Alexa全球网站流量排名第25位,超过了国内大多数著名的门户网站。他的才华在于对菜鸟级网民需求的精准而微妙的把握,这也与中国网民的现状准确契合。于是小小的一个李兴平,与庞然大物百度站在同一个平台对话。百度用1190万人民币加4万股股票的天价收购了Hao123。最有趣的是,百度接管后发现流量下降,不得不反聘李兴平,重新来管理Hao123。

进入门槛低,个体公司打响“人民战争”

为什么传统大企业如此害怕这样一个新手,为何他们以庞大的资本复制Digg模式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攻击也最终失败?

因为小企业获得创办网站的知识和技术非常容易,它们有可能散布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大公司已经找不到明确的敌人,战争已经失去了目标。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Digg公司是如何崛起的。

凯文·罗斯创办Digg.com网站的启动资金还不到2000美元。在2004年秋天,他用1500美元请自己的朋友Owen Byrne进行网站开发,还找了一个每月99美元的服务器空间,最后只剩下一项最大的开销:域名。他为此向Digg.com域名的所有者支付了1200美元。终于,他们于2004年12月5日推出了这一站点。

这正是个体公司不断崛起的原因:网站进入的门槛是如此之低,以至于只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每月50美元的接入费用,就可能使一个小毛孩成为下一个重要人物。

1990年代末的时候,服务器、存储设备和软件的固定成本高昂。但现在,首先硬件成本不断下降。5年前,一台具有几百G存储容量的服务器(用来处理用户上传照片的众多设备之一)要花掉Flickr约25万美元。如今,你能以5000美元的价格获得一个容量达上千G的存储器。

其次,MySQL和PHP等开放源代码网络建设模块的普及,使创业者可以在业余时间利用免费开放源代码的网络工具,轻松建立复杂的网站和服务。

真实的用户,虚拟的员工

只有8人的Flavorpill,不足10人的Flickr,16人的Digg,这些公司拥有如此少量的员工,业务如何开展,项目如何运营呢?

依靠用户产生内容是Digg的典型特征。Digg目前仅有16名员工,大都从事技术工作,而在其网站上注册的60万用户就相当于这个网站的编辑。

与传统新闻网站不同,Digg很好地利用了人们的猎奇心理,让网民把自己认为很酷的新闻源拿来与别人分享,其95%的新闻源和新闻排名都源自用户的推选。除了内容的公开透明外,有效地采用用户间竞争机制也是Digg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这一排名并不完全取决于你为Digg挖掘了多少条新闻,而在于这些新闻被引入后,其他用户对它的反馈。

现在,许多网络服务都在利用这种群体力量,Web2.0具有高度自治组织、社会化的特征,确实不需要像传统新浪、搜狐、腾讯那么多的员工。

快速崛起,防不胜防

为什么在过去的时代,传统的大公司能一统江湖,并维持着长久的地位?原因在于稳定而成熟的发展环境中,大公司可以依仗着雄厚的资本、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庞大的忠实用户同新兴后辈打一场消耗战。但在一个快速变迁的时候,速度已经超越规模,成为决胜未来的重要因素。

Digg.com作为全球第一个掘客网站。成立仅两年,用户数量和访问量直线上升,已经成为在美国非常流行的大众网站。目前Digg在Alexa的排名已经是全美第24位大众网站了,正逼近纽约时报(第19位),轻松打败了福克斯新闻网。并自称其独立IP日访问量高达150万次,注册用户数达到60万个。每天有超过100万人聚集在Digg阅读、评论和“Digging”4000多条新闻。

极高的流量和发展速度牢牢抓住了媒体和投资者的目光。这就是为什么Digg像磁铁一样得到那么多钱。去年10月末,不断有消息传出,包括新闻集团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对Digg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行业人士认为Digg可能值2亿美元。

与Digg相比,2006年7月,MySpace就已超过了世界上最大的传统门户网站Yahoo和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网站Google,成为美国第一大网站。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的赢利神话,从2003年创建时的一文不名,到新闻集团动用5.8亿美元收购,MySpace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分布式运营,个体公司的孵化器

无论是Digg还是Flickr,为什么Web2.0的企业能将用户整合成为自己虚拟的员工?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工作都是数字化的,完全不需要物流的介入,采用分布式就能完成。这些“个人公司”往往将家当作办公室,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

互联网下的供应链形态正在催生越来越多的外包业务,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在线工作的低成本运作,使得这些外包机会将被越来越多的善于利用互联网的“个人公司”获得,因此也孵化出了数量庞大的小企业。

猜你喜欢

肯尼斯罗斯用户
彭罗斯雪花拼板
象征、戏剧与修辞——肯尼斯·伯克传播思想研究
德里克·罗斯招牌动作之偷天换日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拯救小镇的罗斯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试论肯尼斯·伯克的文体观 *——兼谈文体与身份建构和权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