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的秘密
2007-03-16黄祺
黄 祺
尽管很多人害怕遗忘,但拥有非凡记忆力的人也不见得快乐。
大脑运动会
摆满电脑的房间里,除了手指点击鼠标的声音,几乎什么也听不见,每台电脑之间用隔板挡住,电脑前端坐的年轻人们,专注地盯住屏幕,好像连呼吸也被屏住了。这里没有观众欢呼加油,但的确是个赛场。
“看上去,每个人脸上都很平静,其实,我是很兴奋的,比赛竞争非常激烈。”24岁的郭玉峰是这个特殊赛场里的一员,屏幕上不停地跳出数字,数字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谁能在规定时间内记住最多的数字,谁就是胜利者。2006年的12月24日,“2006中国脑力锦标赛”在张江开赛,选手来自全国各地。
半小时里,4500个由“0”和“1”组成的数字出现在电脑屏幕上,这些数字同时被郭玉峰用特殊技巧记到了脑子里,接下来,他用60分钟时间回忆刚才看到的数字,把它们写进电脑。在这个项目上,郭玉峰没能超过一个和他同龄的女孩罗兴钊。罗兴钊记住了2000位数字。
郭玉峰必须要在自己擅长的“扑克牌”项目里扳回败局。裁判提供的几十副扑克牌,每一副事先都已经被洗过,打乱了顺序,选手逐一记下每一副牌的顺序,然后凭自己的记忆排列出来。按照郭玉峰的教练张杰的说法,全世界能在这个项目中,记住20副扑克牌的人,不超过5个,郭玉峰在比赛里超出了平常16到17副牌的水平,成功记住了20副牌。
经过一天的紧张角逐,郭玉峰以20项比赛总成绩第二取得亚军。他的目标不止于此,他说明年争取参加“世界记忆锦标赛”,去跟国外的选手一决高下。
1小时记住2000个无规律的阿拉伯数字、15秒记住100个姓名和面孔的对应关系、30秒记住一副扑克牌的顺序……在常人看来匪夷所思的能力,对于这些经过训练的“记忆运动员”来说,并不是不可达到的目标。
“我的大学同学叫我疯子。”郭玉峰从2003年开始对记忆术着迷,课间休息时,他会拿出扑克牌,全神贯注地盯着琢磨,时间长了,同学们都觉得郭玉峰一定是脑子出了问题。郭玉峰说,那是他在“训练”。
2003年,还在大学中文专业读大三的郭玉峰参加了一个记忆术的培训班,然后,他就爱上了在别人看来奇怪的记忆锻炼。郭玉峰说,他过去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背英语单词是他最头痛的任务,培训班的老师到学校宣传记忆术,激起了他的兴趣。学习记忆术1个多月后,郭玉峰可以背下一整本英语四级单词书里所有的单词。
郭玉峰一再强调,他和多数人一样曾经为自己记忆力不好烦恼,完全因为学习了记忆技巧,才让他具备了超过常人的记忆力。郭传威有着和郭玉峰相似的经历,在国内举办的两次“记忆锦标赛”上,他是蝉联的冠军,但他自己说,在学会记忆技巧前,他学习成绩一般,记忆力也不如别人。只经过半天的“训练”,他就可以在几分钟之内背出圆周率100位。和郭玉峰一样,郭传威把这种神奇的变化,归功于他们学习到的记忆技术。
有没有“天才”大脑?
你能记住家里所有人的电话号码吗?相信多数人的答案是“不能”。但为什么像郭玉峰这样的人却能过目不忘,好像他们长着与常人不一样的大脑?专家告诉记者,不需要羡慕这样的“过目不忘”,因为“记忆锦标赛”测试的记忆,只是“工作记忆”,它保持的时间很有限,“工作记忆”只有通过反复的复述,才有可能转化为“长时记忆”,然后坚固地保存在大脑里。
在掌握一些记忆技巧以后,人的“工作记忆”能力的确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比如将大量的数字分组或分类处理,事实上减小了记忆的难度,相信很多人记手机号码或身份证号码就使用了这样的方法。不过,具有“过目不忘”能力的人,不一定比你“记性好”。
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教授李葆明说,“工作记忆”就像一个信息缓冲器。在你执行某一任务时,你的大脑需要把信息暂时地保存在这个缓冲器中。但是,这个缓冲器不是信息的永久储存仓库,如果不把信息放进仓库,用不了多久,缓冲器中的内容就会被清除。我们学习时当然不希望学到的知识只能保持几分钟、几小时或者几天,而是希望受用终生。
李葆明教授说,记忆力是智力的重要成分,但记忆力好不等于智力就一定好。而且,记忆的能力也不一定决定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更重要地取决于信息的利用能力。心理学博士杜建政也认为,只能获得短时记忆的训练,也许可以帮助学生应付只需要死记硬背的考试,但对真正的专业功底的提高未必有价值。
人与人之间记忆能力有高低之分。李葆明教授说,目前还没有直接的实验证据表明记忆力好坏是由遗传因素决定,但记忆的基础是大脑的生理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大脑生理构成肯定有差异,所以,记忆力的先天差异应该是存在的。
记忆的秘密
很早就有科学家试图揭开记忆力的秘密,公元前的哲学家,已经开始探索我们为何能够记住喜怒哀乐的往事,为何能够日积月累地学习。
1800年以前的人,还在困惑于记忆到底是由心脏还是由大脑完成。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心脏是智力的中心,他相信刻骨铭心,而不是刻骨铭“脑”。到公元2世纪,古希腊的一名叫盖仑的医生,通过动物解剖实验,认为人的感觉和运动指令,都是由大脑发出的,不过,他认为信息的传递依靠液体,脑内的神经就像是这些液体运输的管道。盖仑对脑神经的设想当然被后来的研究推翻,不过大脑是智力中心的结论却给之后的大脑研究奠定了基础。
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大脑的结构,最终确定神经元是脑内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
人们可以想象,每一个神经元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无数棵神经元大树相互连接构成了大脑的信息网络。人与蜗牛的区别在于:人的大脑里有1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而蜗牛的大脑里只有2万个。而且,人的神经元连接方式要比蜗牛复杂得多,这样,人才可能比蜗牛聪明得多。
大脑完成记忆工作的过程,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很多,科学家也无法看到大脑究竟在黑暗中怎样运转,所以,早期的科学家只能依靠病人的反应来猜想记忆究竟是怎么回事。
美国电影《初恋50次》里,男主人公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并且在餐桌上赢得了女孩的芳心。可惜,女孩患有遗忘症,不管前一天两人如何情投意合,到了第二天,女孩还是像对待陌生人一样对待她的男友。男主人公只好每天都像第一次见到女孩一样,想尽办法追求自己的女朋友,直到她爱上自己。
现实中的遗忘症病人可没有这个女孩幸运,1957年一位神经外科医生和一位神经心理学家发表的论文中,介绍了一个叫做H.M.的病人。H.M.在9岁时被自行车撞倒,脑部受伤导致癫痫病。为了治疗他的疾病,医生切除了他大脑两侧颞叶的内侧部位。手术治愈了H.M.的癫痫病,但给他带来了严重的遗忘症。
H.M.记不住见到过的人,他甚至不能在照片中找到自己,因为他不记得自己过去的样子。但H.M.并不是忘记所有的事情,他能回忆起童年的事情,也能短暂地记住刚刚学习的一个数字或者图画。H.M.的症状使科学家们认识到:记忆有不同的类型,大脑中不同部位掌控不同类型的记忆;我们对事实、事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个阶段,而长时记忆的建立需要颞叶内侧部位。
颞叶内侧是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巩固的“秘密工厂”。H.M.的颞叶内侧被手术切除,因而失去了这种记忆的巩固功能。所以,他不能把新学习或经历的事情转化成长时记忆,而只有短时记忆能力。但是,他早年业已巩固了的记忆却不受影响,他能记得童年时代的事情。
“捷径”在哪里?
有太多流传着的故事,讲述“天才”怎样具有过目不忘的神奇本领。文学家钱钟书先生“过目不忘”的故事常常被人们提起,一些连词典上也查不到的英文单词,他能讲解出处和含义。不过,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却说,大家认为钱钟书记忆力特别强,“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是不是有一些技巧让大脑记得更牢?科学家对大脑记忆功能的研究,还没有解决所有的疑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捷径”在哪里。不过,对大脑中信息储存方式的了解,也许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有的人喜欢在安静的书房学习,而有的人习惯在嘈杂的环境中学习。记忆的信息必须以一种编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里。实验证明,关于词汇的短时记忆依靠的主要是声音编码,也就是说,在我们看到一个单词时,是单词的发音帮助我们记忆,而不是单词的样子。即便是看书时,我们也在“发声”,只不过我们的言语器官受到了抑制。所以,对于词汇学习而言,学习的声音环境可能很大程度决定了记忆效率。
记忆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对于人的大脑来说,“复述”是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一把钥匙。简单重复,可以让一部分信息变成长时记忆,比如,我们一般能够记住每天使用的硬币的主要特征,但一项对美国人的实验显示,如果让他们从15种硬币图案中辨认出正确的一种,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辨认正确,这证明更多的信息,还是被人们遗忘了。
精细复述能够将更多的信息保持到长时记忆的“密室”里。在复述的时候,如果加入了主观的理解,并将新的信息与以往的记忆信息相联系,这样的精细复述可以提高记忆的保持量。所以,“死记硬背”被证明不符合我们大脑的工作习惯,老师们常常强调学习知识首先要“理解”,是对的。
如果上面所说的办法还是让你认为“太累”,那么,最简单的提高记忆的方法是——睡觉。人睡觉中25%的时间里,眼皮虽然是闭合的,但眼珠却一刻不停地快速运动,做梦多数发生在这段时间,白天学习的信息也在这段时间“回放”,使记忆得到巩固。科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到,如果学习以后经过一夜睡眠,受试者的记忆比睡眠受到影响和没有睡眠的人差很多。
尽管很多人害怕遗忘,但拥有非凡记忆力的人也不见得快乐。一名前苏联的记者具有无限的记忆力,但副作用是,他很难在事件之间分析出规律,因为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细节和情景。相比之下,普通人能够自动删除大脑记忆库中的无用细节,反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