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

2007-03-11覃学强覃扬彬彭民璋

学术论坛 2007年11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教师

覃学强 覃扬彬 彭民璋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大好时期,如何适应和满足市场化的人才培养需求,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文章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为例,介绍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坚持四个“结合”,实行“双导师制”的做法,探索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双师一体化”教师;企业导师;学校导师

[作者简介]覃学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讲师,系副主任;覃扬彬,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教授,系主任:彭民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南宁530226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7)11-0201-03

我国的高职教育是通过成人高校、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的改制以及部分中专升格,即“三改一补”院校为主体发展起来的,这是我国根据自身的国情作出的选择。我国长期以来以学科教育为主,单一的培养目标、单一的办学模式、单一的教育模式、单一的政策和投资导向,深深地影响着“三改一补”院校的改革和政府的管理。作为办学之本的教师队伍,带着学科教育的“烙印”走上了高职讲台。要实现真正的改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首先要着手于改造、培养、组建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可喜的是,经过探索,我国政府几年来不断地出台关于发展高职教育的《决定》《意见》等规章和措施。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经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专家答辩后,下达任务给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该院承担了《项目计划》的子项目《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本研究是该子项目的子课题。

“双师一体化”教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要成分(学校专任教师),要培养他们既具有理论教学,又具有技术指导“双能力”;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的“双知识”;既具有教师风范,又具有企业、行业岗位职业道德的“双专业素质”;既具有面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又具有面对企业、社会人际关系,与人共事的非技术性的“双职业素质”,可以说,他们是一类复合型的特殊教师类型。必须采取特殊的培养措施和管理办法,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双导师制”的提出

1998年改制当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学校的改制首先要实现教师队伍的改造和提高,要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组织教师开展了“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学习活动。1998年国家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念,接着《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亦提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可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2000年该院承担了教育部下达的《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课题,按照主课题和子课题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经贸系通过探索“双导师制”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

2003年,该院经贸系的青年教师占该系教师的85.7%,引进的青年教师多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接受的是学科体系教育,学科教育模式影响深,虽然知识理论体系强,但是对技术应用了解少;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对企业、行业技术岗位的了解和经历;缺乏教育学知识和教学经验,授课水平不高;212学矛盾比较尖锐,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处理教学任务与教师培养问题难,“双师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速度缓慢。按照“双师型”教师的条件,该系“双师一体化”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20%,距离高职高专教育目标要求甚远。可见,培养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提高授课水平、强化实践能力势在必行。

为了解决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经贸系从2003年提出了以“双导师制”为主,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尽快改变教师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的现状。

二、走产学合作教育之路是建立“双导师制”的重要途径

所谓“双导师”制,一是指校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任教师即学校导师;二是指从企事业单位聘请的专家即企业导师。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1998年改制当年便提出努力办出两大高职特色。一是探索“学校—企业—社会”综合办学模式,走产学合作教育之路。二是进行“六双”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施“六个一”工程。

在贯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改革思路中,经贸系大胆进行了改革实践,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改革,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极大地推进了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形成了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与企业、行业全面合作的局面。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推进了各项教学改革活动。尤其是在各位专家的积极建言和参与下,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不同产学合作的类型,从而建立了多种“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如“学校—企业互补型”的市场营销专业“2+1培养模式”、“学校—企业互利型”的营销与策划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共同教育模式”、“学校—企业基层型”的国际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为主的“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学校—科研型”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科研—就业”模式。这样,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企业,共为经贸系提供了28位企业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实训教师。其中,有21位聘请为青年教师的导师。产学合作教育不仅弥补了教师的不足,通过产学合作教育,合作企业的业务骨干不但培养学生,而更重要的是作为导师承担了青年教师的培养重任,使教师做到了与实践结合、与企业接触,与各类人员的合作共事,体验到了工作岗位与事业的艰苦,培养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同时与企业共同进行科技开发,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动各项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双师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经贸系“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到71%。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4.85%、97.99%和98.21%。

三、“双导师制”的实施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实行“双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的办法,主要分为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校内导师是多年来一直在本院教学第一线工作且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企业导师是企业中多年从事商务管理工作且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的业务骨干。

因此,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安排了两位导师指导,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并进,实现企业实践与教学工作相辅相成,具体实施是采取“四结合”的做法。

(一)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相结合

每位新到系工作的青年教师,由该系安排校内

导师和企业导师各一位。多年在企业工作,近年来应聘到该院任教的新教师,已经具有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只安排校内导师。

青年教师到系工作后,安排校内导师负责指导,提高青年教师掌握高职教学的特点和授课水平。接受导师指导,通过听课、批改作业、观摩老教师课堂教学、试讲、课堂讲授、讨论与交流,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经过一年教学见习,安排青年教师接受企业导师的指导,制定培训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充实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解释企业中的具体问题,并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有两位企业导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进出口单证业务,对进出口贸易的函电磋商、单证的填制与审证、租船代理、海事海商纠纷的处理等业务十分熟悉,为区内多家企业员工开展进出口业务培训,担任过外销员、报关员、报验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讲师。我们选择了三位青年教师由他们指导。青年教师在观摩课堂教学与接受他们的业务指导下,跟随导师回到企业锻炼,更好地提高了实践教学技能。

(二)校内企业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相结合

按照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外聘教师组建的三种类型,在经贸系实行“双导师制”过程中,将固定外聘教师、流动外聘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三者结合共同担负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有的企业导师不能长期离开工作岗位到校任教,他们属于流动外聘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这些企业导师除了到校任一门课教学或作讲座外,该系聘请他们任校外企业导师。比如有两位企业导师,在企业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应用的推广工作,除了任教外,还通过他们与企业建立业务联系,校企联合,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共同开发国际贸易教学软件,并用于教学,又共同为另一个企业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同时在导师的带领下,有三位教师担任了企业内训的讲师,为企业员工进行短期培训。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不但积累了实践经验,增强了对企业的了解,为企业服务,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密切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又比如在企业从事营销与策划工作的一位导师,带领我们两位青年教师参与了玉林市某房地产公司的营销策划活动,从市场调研分析,起草房地产营销策划报告,到方案的实施,我们的青年教师都能全程参与,并将这类活动的资料经整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校外导师除了培养青年教师外,同时也是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比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由电子商务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为主的一批学生分成6~8人一个小组,为10多个企业设计与建设企业门户网站,企业运用现代技术拓宽了销售与管理渠道,教师与学生得到了实践锻炼。拓宽了行业、职业资格的培训渠道,加强了职业资格技能的培训,学生获“双证”率从2003年的82%提高到2004年的92.7%、2005年的95.3%、2006年的96.7%。

(三)提高授课水平与强化实践能力相结合

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目的是提高授课水平,更好地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特色。通过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按照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六双”教学改革和“二位三线八化”的课程改革的要求,经贸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一是完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二是以生为本,分方向培养。该系7个专业按岗位的核心能力模块分为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营销策划等12个模块;三是编写教材,特别是实习实训教材。教师自编了40多门主要专业课程的实训辅导书,导师与教师共同合作编写了15门课程的补充教材;四是丰富、充实案例,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每年进行一至两次的教案编写评比活动,把教师备课精力集中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提高授课水平;五是与行业结合,推行“双证”教育。该系的年青教师获“双职称”或“双证”(高校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等级证)占全系教师总数的50%。该系建立为学生提供考证的考评站或考点9个,2004年学生持“双证”毕业的达到92.7%,就业率达到94.85%;2005年“双证”率达95.3%,就业率97.99%;2006年“双证”率达96.7%,就业率98.21%。以上的一系列改革都是通过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授课水平和企业参与教育而实现的。

(四)提高专业水平和加强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双师一体化”教师除了专业业务外,还必须有强烈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这是实行“双导师制”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校内和校外企业导师的培养和亲临企业体验,接受企业的文化、敬业的精神、吃苦耐劳的作风、强烈的责任感的教育和熏陶。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教师在企业导师的引导下,先后到过十几个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调查、实践、共同开发软件和培训企业职工,让他们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职业的自觉性。

(五)完善配套制度和评价体系

对“双师一体化”教师,一方面高标准、严要求,加强管理和考核,另一方面要制定配套政策和机制,实行政治待遇从优、生活待遇从优、劳动报酬从优“三优”政策。政策要导向育人、导向技术、导向实践、导向创新。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出台关于师资建设的十几个文件的基础上,经贸系在与企业导师共同研究下,制定了《实行“双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办法》《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评价的意见》《导师工作职责》《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要求》等配套政策。把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分为“见习期”、“入门期”到“胜任期”,分三个阶段,同时制定了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双师一体化”的培养要求、目标和考核标准。实践已经证明,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的办法是可行的、效果是明显的,我们将不断完善,为高职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探索有效的途径。

责任编辑:陈梅云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的实践嬗变及模型建构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双导师制”实习指导模式的完善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