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改革法兰西
2007-02-06王艳
王 艳
一左一右、一女一男,
两位总统竞选的热门候选人,催生了“法国大革命”的希望
1月9日,北京。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罗雅尔出现在中国记者面前,一身苹果绿的衣裙,暗红色的及膝长靴,再加上一直挂在嘴边的明媚笑容,形象完美得堪比明星。
相比两个月前在黎巴嫩“不够专业”的表现,罗雅尔明显进步了,回答问题滴水不漏,尽管还会偶尔看向助手寻求帮助,始终扶着桌边的双手也泄露出丝丝紧张。
曾经也是热门人选的法国女国防部长米谢勒•阿里奥-玛丽认为,总统大选就是法国人民和一名男子及一名女子之间的邂逅。在大多数关注选举的人们看来,那名女子就是罗雅尔,男子则是现任内政部长萨尔科齐。
因为媒体对罗雅尔和萨尔科齐过度偏爱,法国高级视听委员会甚至出面干预,以示公平。
1月14日,萨尔科齐成为执政党“法国人民运动联盟”的总统候选人,从而正式开始了他通往爱丽舍宫的征程。
罗雅尔:模糊政治与家庭主义
罗雅尔的崛起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2005年9月22日,罗雅尔手持一支象征着社会党的玫瑰,出现在党内会议上。她轻易获得了记者的注意,顺利地宣布了自己的计划:“如果获得党内最大支持的话,我将成为2007年大选候选人。”
由于左翼社会党在2002年大选中遭到惨败,当时的领导人若斯潘负气退出政坛,结果导致社会党群龙无首。党内各派领袖互不相让,为了2007年的大计,才达成协议:2006年9月份举行社会党党内预选,由基层党员推出一个统一的候选人。在这个存在严格等级界限的百年大党内,资历尚浅的罗雅尔本来是没有机会的,于是才有了手持玫瑰登场的那一幕。
利用媒体的力量,罗雅尔的“赌博”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超高的支持率,让党内的杯葛彻底破产。每一次民意调查都表明,罗雅尔是法国迄今最受欢迎的社会党总统候选人。
然而,在与本刊记者谈到这个问题时,法国《新观察家》杂志驻北京分社社长布鲁诺•比若利,却对“罗雅尔热”保持审慎的态度。“我对罗雅尔的真实想法一无所知,她的语言尽是价值观而没有政治规划。法国人需要的是行动,而不是承诺。”
迄今为止,罗雅尔只是在竞选网站上宣布了10章政治宣言,内容主要是“第一诊断:民主混乱”“经济与劳动混乱”等评论性质的话语,几乎没有任何特别的政治主张。她推崇“参与式民主”——如果发生了问题,或者要取得社会某种进步,就必须向公民征求意见,只有公民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专家。
但许多政治评论家则怀疑,罗雅尔本身缺乏治国能力。他们认为,无论移民政策、经济主张,罗雅尔一点概念都没有。论据一:国会辩论移民法案53个小时,她连一分钟都没发言;论据二:谈到经济时,她只会说“灵活性”与“反对公共财产浪费”。
罗雅尔并不总是用模糊应对问题。在她熟悉和擅长的教育和环境问题上,她乐于发表不流于俗套的非传统见解。她在很多问题上亮出的立场甚至与社会党的共同纲领背道而驰:如在就近入学问题上,她主张松动条件;她建议对青少年罪犯进行军事管理;她痛斥电视暴力节目和色情读物影响儿童身心成长。
“罗雅尔所选择的立场,是明显的家庭主义。”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研究员玛丽-维克德娃•路易对本刊说。
一位在法国生活多年的中国人告诉记者,一些法国老百姓相信,罗雅尔这样一位拥有4个孩子的母亲,会对他们的生活感同身受,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新观察家》杂志分析说,罗雅尔找到了新的表达词汇,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相信她说的都是有新意的想法,也让人看到她道德高于一切的指标,像一位母亲或医师安抚着受伤的心灵。
罗雅尔想像贞德一样成为人民的代言人。然而,亟待改革的法国其实最需要的是一位撒切尔夫人。
萨尔科齐:拿非法移民 “开刀”的移民后代
由于受到法国“自由、民主”传统思想的影响,并出于选举利益的考虑,法国政府内部始终没人敢拿移民政策开刀,直到萨尔科齐出现。
萨尔科齐的血统相当复杂,父亲是匈牙利人,外祖父来自希腊。虽然是移民后代,但他却在担任内政部长后,坚持推行强硬的移民政策,大量遣返非法移民,同时采取选择性接收。一些社会团体将他形容为“种族主义者”,认为他与法国极右翼政客勒庞沆瀣一气。
2005年11月法国发生骚乱时,很多法国人将原因归咎于萨尔科齐,媒体也认为他走到了仕途终点。然而,萨尔科齐在骚乱中始终坚持“铁腕政策”,先抓人后宵禁,两周内平息骚乱,民望不跌反升。
“首次雇佣合同”风波,再次让萨尔科齐获得了表现的机会。一开始,他就不断批评“首次雇佣合同”的出台是总理德维尔潘的一意孤行。德维尔潘与学生对话未果后,总统希拉克把与工会和学生谈判的重任交给了萨尔科齐。
罗雅尔是惟一能在民意调查中压过萨尔科齐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罗雅尔情结”明显占据上风。但最近的一次民调显示,萨尔科齐支持率略高于罗雅尔4个百分点。
这或许与萨尔科齐公布了一系列减税政策相关。萨尔科齐一直支持减税,并呼吁结束法国传统的“仇富”文化。
“萨尔科齐的主要政策一直非常明确,甚至从不改变。”法国《新观察家》杂志驻北京分社社长布鲁诺•比若利说。
萨尔科齐目前最大的隐忧,来自于貌似团结的右翼人民运动联盟内部。执政党会不会出现另一个候选人,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问号。萨尔科齐获得提名后,希拉克没有发来贺词,总理德维尔潘和国民议会议长德布雷没有宣布支持。
“希拉克与萨尔科齐的矛盾众所周知。由于萨尔科齐曾经转投另一个阵营,希拉克称他是‘反叛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邢骅对本刊说,“尽管希望越来越小,但仍然不能完全排除希拉克在最后一刻出山的可能性。”
人民运动联盟的老牌政治家虽然都已经归顺萨尔科齐的麾下,但前总理于贝在回答记者时曾表示:“如果希拉克决定再度参选的话,那时情况就会变了。”
同时扬起的改革旗帜
法国的选举总是伴随着改革的口号。在这个骄傲的奉行政治正确的国度里,街头的乞丐都知道法国必须要改革。所以,评论家并没有从这个调查里找到兴奋点:约一半的法国人认为“法国走向衰落”,他们认为要扭转法国颓势的最佳方式就是改革。显然,支持者中没有几个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福利。去年春天甫一出世便流产的《首次雇佣合同法》就是一个明证。
然而,对于候选人来说,拒不思变的结果只会更快地被选民抛弃。
萨尔科齐的竞选口号,是与过去的法国“平静地决裂”。为了不吓坏选民,他选择渐进式地实现自己的理想。萨尔科齐的最终目标是,彻底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放松国内的许多限制创造更加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他是惟一一位批评法国福利制度的政府高官。
罗雅尔对改革的表述更为温情:“渴望未来。”她呼吁全体法国人动员起来,为社会“公正秩序”而行动。遗憾的是,她在温暖法国人心灵时,却忘了提供真正可行的方法。
英国的《经济学家》评论说,畏惧经济改革的选民越多,政治家们大谈特谈价值观的情况也就会越多。在这种情况下,道德政治只会相当肤浅,基本上沦为一种竞选策略。德国总理默克尔以承诺经济改革为入场券赢得竞选,但是改革出现困境以后,她的政党开始高唱爱国主义和家庭价值观。
“法国的现实非常‘黑暗,经济低迷,社会分化,福利制度难以为继。” 布鲁诺•比若利十分怀疑,这两个候选人是否真的能带领法国走出困境。他认为,选民应该更多地关注其他候选人,这样或许能找出答案。
2004年5月的欧盟宪法投票,法国选民对政治系统表达出了集体性的反叛情绪。2007年,历史完全可能重演。
“目前只有少数人对大选投票做出了决定,大多数人对选举表现冷淡。一些法国的外交官形容,这是一场‘失望的投票。”邢骅说。
政治家们能否把选民从反叛情绪里面拉出来,人民能否选择自我救赎的正确道路,答案就会在4月22日和5月5日揭晓。正如希拉克总统所说,积弱的法国,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