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民运动会发展方向的研究
2007-12-08周立
周 立
(重庆文理学院体育系,重庆 402168)
1986年我国农民体育协会成立,1988年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北京及开至今已经举办了五届,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全运会和全国体育大会的第三大综合性运动会,然而此方面的研究尚无。因此,对农民运动会发展方向的研究将对农村体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研究内容
1988年至今,共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组织、参赛情况;农运会项目设置的演变与发展趋势;比赛场地器材以及比赛规则等。
1.2研究方法
对全国1—5届农民运动会相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比较差异。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我国农民运动会的地位和开展情况
2.1.1农民运动会的地位
全国民族运动会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为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为宗旨的全国大型综合体育赛事。全国农民运动会是九亿农民体育盛会,每四年举田办一次,由农业部、国农体育总局和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承办。
2.1.2全国农民运动会的项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增大
198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农运会,共设置7个比赛大项,1431名运动员参赛。到2004年的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发展为14个比赛大项,参赛人数2560余人。表现出比赛规模不断增大、比赛项目不断增加、参赛运动员人数不断增多的势头,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对“全民健身”的带动作用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2.1.3比赛项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对“全民健身”的带动作用尚弱
从资料检索中可以看出,各省市在每届全国农运会前,都举办由各县级单位组队参加的省市级农运会,以选拔队员,组队训练,备战全国农运会。这种模式是一种“省市级”到“全国”的二级运动会模式,尚缺乏比较基层的“县级”农运会。农运会所设置的项目,要么是广大农民群众熟悉并开展较好的体育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等);要么是直接来源与农民的生产劳动(如自行车载重、插秧、抛秧、挑粮等);或者是来源于民间体育项目(如龙舟、舞龙舞狮、武术等)和民间的休闲娱乐活动(如风筝、游泳、钓鱼等)。因此,农运会的比赛项目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应该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全民健身”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但是,由于缺乏基层选拔与培养,同时缺乏对农运会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农运会的召开对广大农村“全民健身”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
2.2我国农运会向特色化方向发展
2.2.1全国农运会项目设置的特色化
农运会特色项目应定义为:在全国农运会上开展,却尚未在比全国农运会同层次或更高层次体育赛事中开展的,来源于广大农民群众生产劳动、休闲娱乐和民间传统等的比体能、技能和智慧的体育比赛项目。
2.2.2项目特色化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开展全国农民运动会和民族运动会的国家,也没有相应的国际比赛,因此,这两个运动会的不受国际比赛的惯例约束,同时也没有什么可供参考,必须由我们自己在探索和研究中前进。经过数届农运会的探索,如今选择了向特色化方向发展的道路,有其深远的意义。
开设特色项目,有利于与建立和保持农运会的特点和优势,与其它体育比赛相区别,不是其它运动会的简单重复;特色项目在不断探索中成长,逐渐走向成熟,有利于为世界体育宝库贡献新的体育运动项目;许多特色项目有自身的特点,专业运动员如果没有进行较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很难在农运会上取得好的成绩,因此从项目设置上就起到了防止专业运动员参赛,达到将农运会办成广大农民自己的运动会的目的;特色项目更加贴近农民的生活易于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更能起到带动广大农村体育运动的开展,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做出贡献。
2.3农运会比赛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成长于农业文明的民族传统体育同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体育的区别,并不在于具体的运动形式,而在于现代体育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所没有的组织制度和以奋发与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因此,接受现代体育的精神价值成为民族传统体育实现现代化转型的核心与关键。[1]”农运会比赛项目在保持民族特色和农村特色的基础上,正积极借鉴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引入现代体育奋发与竞争的精神,在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都在进行着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但是,农运会比赛的许多项目,在其规范化和现代化的道路上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农运会的许多比赛项目表现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强调的游戏娱乐性和集体性等社会属性,与强调的体育竞技状态和竞技比赛激烈程度的现代体育的精神价值之间没有找到良好的结合点。在技术和制度层面与现代体育所强调的公正性、竞争性和比赛的可观赏性有较大差距。比赛器材和比赛规则尚需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和科学化,如田径的“原地抛秧苗比赛”的塑料秧苗,不同的秧苗在空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不同;“武术套路评判标准在一定的人为因素以及裁判量化程度不高等与奥林匹克运动竞赛规则无法顺利接轨。[2]”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开展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国家,农运会在我国有其独特的地位。
2)我国的农民运动会由于缺乏“县级”农运会和对农运会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农运会的召开对广大农村“全民健身”的带动作用尚不明显。
3)全国农运会的项目设置表现出增加特色项目减少非特色项目的总体趋势,我国农运会正在向特色化方向发展。
4)农运会正积极引入现代体育奋发与竞争的精神,在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着大胆的改革和尝试。
3.2建议
1)继续挖掘民间体育项目,整理农村生产劳动和休闲娱乐项目,走特色化发展道路,达到办出农运会的特色,将农运会办成广大农民群众的体育运动会的目的。大胆探索和开设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将农运会办成我国体育项目的孵化器,为世界体育宝库贡献更多新的体育运动项目。
2)保持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走现代化发展道路。保持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保持农运会项目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规范比赛场地、器材,完善比赛规则,突出比赛的公正性、竞争性、可观赏性,走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3)建立“县”到“省市”再到“全国”的三级农运会模式,让农运会真正进入基层,同时加大农运会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促使我国农民体育运动的开展,以推动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4)对全运会推行奥运战略而取消的重点民族体育项目进行了弥补。“在全运会的项目设置中取消了中国式摔跤、中国象棋等非奥运项目,这就给这些项目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因素。[3]”武术和中国式摔跤等项目是我国争取进入奥运会的重点项目,在农运会上应该更好的开展,为我国民族体育进军奥运会的体育战略做项献。
5)为农运会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体育比赛是体育文化的综合载体,包括派生于体育自然科学领域的智能文化和物质文化、植根于体育社会科学领域的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4]”因此,农运会应更多的体现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农业耕作、休闲娱乐和传统民族文化,歌颂广大农民的勤劳、智慧、勇敢、团结向上、协作奋进的精神风貌。
6)加强针对农运会的研究工作,为农运会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保障。目前,对“农运会”的研究,尤其是对农运会所开设的特色项目几乎是研究的空白。为使我国农民运动会更加完善和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应加强针对农运会及其所开设项目的研究工作。
[1] 龙佩林.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展的文化选择—以高脚马走进全国民会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板),2002,(2):43-45.
[2] 林小美,陆跃琴,等.武术套路进入2008年奥运会的可能性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5):6-9.
[3] 魏云贵,陈长庚.中国式摔跤的竞技特点与文化特征—兼谈中国式摔跤的现状与发展[J].体育科技,2003,24(1):13-16.
[4] 唐宏贵.论体育比赛前的文化特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11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