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区鼠害及灭鼠对策
2007-01-10田彦忠肖晓华
田彦忠 肖晓华
摘要 分析了害鼠的生物学、种群生态学特征,总结了秀山县害鼠发生规律,以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灭鼠对策。
关键词 农区;鼠害;特征;防治技术;重庆秀山
1鼠类的危害
全世界鼠类有2 000种,我国记载的鼠类为130种,其中农业害鼠达112种。由于鼠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适应性强,与人类争地、争粮、同生境、共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文明健康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公害。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毁坏粮食、储物、设施、仪器等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据资料记载,全国的农田鼠害面积每年为0.3~0.4亿公顷,全国因鼠害损失的粮食达150亿千克以上。二是传播疾病。据流行病学专家研究统计,以老鼠为传媒的疾病有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鼠咬热等30多种。最令人恐怖的是鼠疫。全世界死于鼠传疾病的人数比历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还要多。因此,灭鼠工作具有防病的现实意义。三是老鼠是不卫生的重要指标。老鼠生活在不卫生的场所,它的生存和种群数量、活动频次成了不卫生的重要指标。老鼠令人讨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注重社会经济、社会文明建设的国家和地区,都把防治鼠害列进了同步发展的规划。灭鼠、防鼠成为国民的生活需要之一。
2农区鼠害的范围
农区鼠害的范围很广,包括农田鼠害、森林鼠害、草原鼠害三大领域。在112种农业害鼠中,约有30多种为农业害鼠的优势种。农田和农舍害鼠是农田害鼠的两大部分。多年观测表明,秀山县农舍害鼠主要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农田害鼠主要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黄鼠、黄毛鼠等。森林害鼠主要有大林姬鼠、龙姬鼠、松鼠、花鼠、白腹鼠等。草原(地)害鼠主要有鼢鼠、田鼠、鼠兔、旱獭等。在众多的鼠种中,绝大多数为野栖型,少数为家栖型(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极少数介于两栖状态(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老鼠的活动范围称为巢区范围,鼠种不同巢区范围大小不一样。大型鼠种远一些,如褐家鼠,660m~6km,时速为0.5~1km;小型鼠种近一些,一般在100~200m。
3鼠类的生物学特性
老鼠是动物界、脊椎动物门、哺乳纲、啮齿目、食虫目、兔形目等所属种类的统称。其生物学特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3.1鼠类属昼伏夜出的动物
除极少数种群的个体偶有白天出洞觅食求偶外,大多数均在夜间活动。
3.2鼠类感觉器官发达
老鼠能及时感受到生存环境中的不利因素,采取利于自身生存的对策,以保持种群的优势发展。
(1)老鼠的触觉器官奇特,位于吻部的两侧,呈胡须状的髭毛,始终保持其与行径道的一侧接触,作为夜间行径的触觉感受器,借以判断、确定路线。老鼠有明显的鼠道,老鼠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靠壁而行,绝不会穿堂直走;在田间则以鼠洞为据点向通往食物的地方踏出恒定的鼠道,一般都是靠田壁或田坎处,这是投放毒饵的最佳选择点。老鼠一旦失去髭毛,就等于失去了在群体中活动的能力,等着死亡。
(2)老鼠的嗅觉是分布在鼻粘膜上的无数嗅觉细胞,发达、灵敏度高,靠其寻找鼠道、食物及异性分泌物。因而具有香味的毒饵能引诱老鼠取食,增加灭鼠效果。
(3)老鼠的味觉器官是分布在舌头上的味觉细胞,对异味的识别能力特别强,混在食物中0.1mg/kg的异物,它都能识别出来。
(4)老鼠的视觉光感很强,但视力很差。老鼠眼中是一个灰色的世界。除对淡黄色和绿色敏感外,基本上属色盲。故有鼠目寸光之说。老鼠夜间的视力为15m左右。
(5)老鼠的听觉较发达,听力范围为20~100Hz之间,对20~40Hz的声波十分敏感,一有响动,立即撤退。即所谓的胆小如鼠。
3.3老鼠的取食行为
老鼠属杂食性动物,1次摄食量少,分多次进食,不是见到可食之物就狼吞虎咽。大型鼠种食量19g/d,小型鼠种2~3g/d。首先由群体中的老年个体先识别,在取食后一定时间内无异常反映,其他个体才陆续进食至吃完为止。这对保护群体中的大多数个体生命安全起到极好的作用。
3.4鼠性多疑,有强烈的新物反映
对在活动场所出现的不常见的物体(如食物、捕鼠器械等)均持疑惑态度。这对保护群体少受伤害有极大的作用。
3.5老鼠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老鼠智商较高,在哺乳动物中居第3位。老鼠将生存过程中遇到的损伤性事件长期存留在个体中,并通过鼠间讯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其免遭不幸之灾。
3.6老鼠的繁殖能力强
繁殖力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性成熟早(出生后的幼鼠长到40~75d便有生殖能力);二是妊娠期短(平均19~24d);三是产仔数多(1只成年雌鼠1年可产33.6~44.5只幼鼠)。1对雌雄鼠及其后代,1年繁殖的老鼠数约为1.5万只。
3.7老鼠具有多种求生的技能
老鼠善于掘洞、攀登,能跳跃、能潜水、能啃咬等。
4秀山县农田常见鼠种的构成
秀山县农田害鼠的优势种为大足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农舍害鼠的优势种为黄胸鼠、小家鼠、褐家鼠。
(1)褐家鼠。占农田害鼠的25%,为害玉米、红苕、进仓的粮食。
(2)大足鼠。占农田害鼠的50%,为害水稻(该鼠善游泳)、玉米、麦子等。
(3)黄胸鼠。占家栖害鼠的50%,为害进仓的粮食、肉类、红苕等。
(4)小家鼠。在家栖害鼠中约占10%,为害大米、花生、豆类、水果、红苕、马铃薯等;在农田害鼠中约占3%~5%。一旦形成优势种群后为害甚大。
(5)黑线姬鼠。占农田害鼠的25%,为害大小春作物。
(6)巢鼠。占农田害鼠的1%,为害麦、稻、高粱等。
5农田主要鼠种的繁殖情况
(1)褐家鼠。双峰型,春季高峰为6~7月,秋季高峰为9~11月,每胎产仔6~9只。
(2)大足鼠。双峰型,春季高峰为4~7月,秋季高峰为11月,每胎产仔6~9只。
(3)黄胸鼠。双峰型,春季高峰为6~7月,秋季高峰为9~11月,在条件适宜时,终年均可怀孕,每胎产仔5~6只。
(4)小家鼠。双峰型,春季高峰为4~5月,秋季高峰为10月,每胎产仔5~6只。据调查,小家鼠种群数量的自我调节十分明显,能随环境中同种个体数量的多少,确定胎产仔数。小家鼠10年左右有1次大发生。
(5)黑线姬鼠。双峰型,春季高峰为3~6月,秋季高峰为10~11月。
6农区灭鼠对策
当前,农区灭鼠中存在以下问题或误区。一是人们对灭鼠保粮、灭鼠防病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灭鼠不能增产,劳而无功,甚至认为是爱国卫生的工作范畴,事不关己。二是农田灭鼠包括田间和农舍,涉及到每个农户,开展灭鼠所需的一切经费,大部分由农民自己承担,政府补贴很少,难度远大于城市。三是缺乏灭鼠的科学知识,对慢性灭鼠剂持怀疑态度,由于见不到大量的死鼠,认为不如“三步倒”、“闻到死”来得快。
6.1农区灭鼠的基本原则
防患于未然,将危害控制在暴发之前。农田灭鼠应以害鼠的生物学、种群生态学为基础,掌握害鼠发生规律,因地制宜,科学灭鼠。
所谓生物学特征包括害鼠的遗传学特性、怀孕率、生殖率、成活率、雌雄比例、食性、食量和发生规律等内容;所谓生态学则包括害鼠与环境的关系、群落结构、种群结构、种群增长速度等。只有当一个种群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且环境条件又适合其发生时,种群数量才会剧烈增长,达到造成危害的程度。而农田害鼠具有繁殖力强、生境隐蔽、适应性广等特点,只要食物丰富、环境适宜,便能迅速增加种群数量,达到暴发的程度。
农田害鼠的食性、食量、取食行为是决定毒饵配方、饵料种类、投饵量的基本条件;怀孕、生殖、成活率、抗逆力、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是决定种群数量增长的必要条件。据此,农田灭鼠的最佳时期,应选择在呈增长趋势、生境空余、环境条件有利于种群增长的时期进行。农田害鼠有2个发生和危害高峰:一是5~6月份;二是10~11月份。如果在种群发生高峰期灭鼠,虽然可杀灭大量的个体,但留下的残存鼠也不少,故种群数量恢复也快。因此,理想的灭鼠时间应安排在高峰期出现之前,采取压基数空高峰的策略。同时,要注意保护农田的生态系统,防止伤害非靶动物(即有益动物),并要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2农田化学灭鼠剂及使用方法
随着急性巨毒鼠药的全面取缔,目前,市场上鼠药主要是慢性抗疑血灭鼠剂。有茚满二酮类和4-羟基香豆素类2种。每一类中又有第1代产品和第2代产品之分。毒理机制是抗凝血,破坏凝血因子,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和毛细血管的脆性,药后20~48h引起弥漫性出血而致死。无二次中毒,对人畜的毒性小。
茚满二酮类敌鼠钠,黄色粉末,产品含量80%~90%不等,使用浓度为0.025%~0.080%,用稻谷或小麦作成浸渍型毒饵。双甲敌鼠胺,使用方法同上,但适口性优于敌鼠钠。
4-羟基香豆素类第1代产品有杀鼠迷(又名立克命),粉末状,产品含量>90%,不溶于水,常用面粉、玉米屑、引诱剂、防霉剂等制成混合型毒饵,含量为0.037%,不宜用于农田灭鼠。第2代产品有嗅敌隆,0.50%或0.05%的母粉或母液。使用浓度为0.005%,采用母液拌混尤为方便。嗅敌隆适口性好,一次投放即可收效。
常用鼠药的使用浓度:磷化锌0.5%~2.0%;敌鼠钠盐0.03%~0.08%;氯敌鼠0.005%;嗅敌隆0.005%。
投放量:以院落为中心分片定量,把毒饵重点布放到小麦、豆地、蔬菜地。凡灭鼠前密度高于10%的地区,人均投饵量按400g计,农田农舍各1/2。头年灭过鼠、密度低于10%的地区,人均饵量按200g计,农田农舍各1/2。农田毒饵分配大致为离院20~75m,投饵1.5~3kg/hm2,每堆5~10g;离院75~120m,投饵1.5~2.25kg/hm2,每堆5~10g;离院120m以外的农田,投毒饵不超过1.5kg/hm2,每堆5g。
投放位置:室内每间2~3堆,每堆20g,厨房、柴房、禽畜舍房多投,投下的毒饵应保持3d以上,不清除、不移位。若投下1~2d内已耗尽的应加倍补投。
室外投放总原则是“视察鼠情、分片定量、定向投饵”。操作时做到近洞多投,石埂不投;田边多投,中心少投;荒埂多投,路埂不投;近院多投,远院少投;坡脚多投,坡顶少投;豆地多投,闲地少投;麦地多投,油菜、绿肥地少投;近水多投,旱埂少投。毒饵投放在埂的下面,不能投在田埂上。路埂的毒饵应投在离埂5m的田间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