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种植技术
2007-01-10江大艳耿娟
江大艳 耿 娟
摘要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推广芦荟种植可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的途径。从整地施肥、作畦、栽植方式与密度、栽植时期与移栽期间管理、田间管理、繁殖等方面介绍了芦荟种植技术,以期为菜农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芦荟;种植技术;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常规大棚蔬菜种植效益下滑,制约着农民的增产增收。针对这一新的形势,如何优化大棚种植结构,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众多农技人员和农民思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镇两妥村村民耿怀刚另辟蹊径,在名、特、优、新上做文章,大胆尝试,从合肥市金田芦荟公司引进美国库拉索芦荟种苗2 000株进行试种,获得成功。该品种集美容、食用、观赏、保健于一体,家庭实用性强,目前其系列化装品、保健品、饮品更是层出不穷,市场需求急增,发展潜力很大,且繁殖快、成活率高、病虫害少,易于栽培管理。因而,推广芦荟种植不失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新的途径。现将芦荟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整地施肥
整地前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常用的有鸭粪、鸡粪、猪粪、牛、羊粪、饼肥等,必须经过高温发酵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根据土质、土壤肥力状况,可施饼肥600kg/hm,有机肥30t/hm2,复合肥750kg/hm2;然后把土壤深翻,整平,耕翻深度30cm左右。耕后喷洒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喷洒消毒,用塑料布盖好,闷36h,然后揭开晾1~2d,即可杀死土壤和肥料中的病菌虫源和杂草。
2作畦
芦荟种植以高畦为主,畦面宽一般为1m,长度视情况而定。畦沟宽35~40cm,深15~20cm,畦埂高10cm以上。栽植以东西走向为宜,与南北走向相比可提高温室面积利用率,减少植株相互遮阳。
3栽植方式与密度
采用定植间隔法,将种苗按株行距15cm×15cm直接扦插在畦床上,深度不宜太深,以不埋没新叶为宜。扦插时土壤不宜过湿;否则土壤通透性不好,易导致腐烂。栽植半年后进行移苗,每3行中移掉中间1行,使株行距扩大到30cm×30cm,1年后再扩大到60cm×60cm。在间苗栽植过程中,芦荟植株根部应尽量带土,以随起苗随移栽为宜。
4栽植时期与移栽期间管理
芦荟一年四季均可栽植,夏季要遮阳降温,冬季要增光保温,移苗最好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移前对苗床和移栽地都应事先灌水,冬季不可大水漫灌。灌水后要等表土略干、土壤疏松后再起苗移栽。移栽时要挖穴,栽苗后将四周的松土稍按一下以避免倒伏。移栽后结合扶苗、松土,将未浇透水的地面适当补浇,切忌连续浇水。
5田间管理
5.1温度
夏季温度高时用遮阳网降温,冬季温度达不到10℃应增温,春秋适当通风。
5.2水分管理
夏季气温高浇水要勤,立秋后逐步减少浇水次数和水量,立春后再逐步增加。春夏秋季浇水要浇透,夏季在早晚浇,冬季在中午前后浇。温室内防止田间积水,以避免烂根和黑斑病的发生。
5.3追肥
视生长情况追施一些饼肥,以少施、勤施为原则。春秋季是芦荟生长旺季,施肥量适当多而勤,冬夏季施肥量要小,施肥次数要少。施肥方法以沟施和浇施为主。
5.4中耕除草
结合中耕进行除草,芦荟靠根部繁殖新株,中耕时应注意保护,中耕深度随芦荟生长逐渐加深,平均深度3~5cm,并把土块打碎。
5.5越冬防寒
为增加芦荟植株抗寒力,在栽培管理上,秋季开始就要减少浇水,增施有机肥,增加棚室上覆盖物;还可培土保温,把叶子绑成一束防霜防寒。
5.6病虫害防治
芦荟叶片中含有很多化学物质,如芦荟酊,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因此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病害很少。在生产中要注意控制湿度,以防止黑斑病的发生与蔓延、发病初期可用退菌特、多菌灵等药剂每隔7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可用40%的氧化乐果1 2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很好。
6繁殖
一般采用分蘖、分芽繁殖法,此法成活率很高,一般达到95%以上。分蘖扦插主要在春、夏、秋三季,扦插时对苗床土壤要求较严,按照3份田园土、1份有机肥、6份河沙或草碳土进行配合,扦插后加强管理,防止土壤过湿造成病害的发生蔓延。
7参考文献
[1] 薛力.芦荟资源的综合利用[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8):42-43.
[2] 林森.芦荟地栽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2(6):23.
[3] 刘洋,孙志恒,刘志传,等. 芦荟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6(8):22.
[4] 杨玉桂,冯建设.芦荟黑斑病药剂防治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