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6-12-29张力学

人大研究 2006年1期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和谐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审计紧紧扣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做好工作,就是最直接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中国国情和改革开放实践提出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于和谐社会的内涵,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和谐社会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将其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审计是社会经济领域中各种组织内部矛盾和关系的有效制衡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加强审计监督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在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关系中有所作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也客观地要求各级政府在资源配置、要素流动、资金分配等方面进一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提高效益。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必须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从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出发,着眼于发展,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战略方针要求,突出审计重点,正确履行职责,强化审计执法,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我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的持续全面进步。从审计机关的职能和特征分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一、把注重检查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促进宏观调控方面发挥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和谐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审计紧紧扣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做好工作,就是最直接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审计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就是要紧紧围绕政府工作中心和宏观经济调控的总体目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要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着眼,关注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关注政府性资金支出效果,加强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及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国家宏观政策措施的调整,积极开展了多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后,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经济工作中心,谋划、开展审计工作。在揭露和查处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同时,注重从机制、体制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有效促进被审计单位科学规范管理资金,确保政府的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积极开展效益审计,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方面发挥作用。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是保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审计监督,建立财政绩效评价体系。国家审计署把效益审计提到了审计工作的重要位置。我们始终要把加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审计监督的突出位置上,大力开展效益审计。当前要把效益审计重点放在财政性资金的管理使用上,放在我省重点建设项目实施上,放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上,重点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等宏观管理上的重大问题;要坚持在效益审计中对公共资源的管理状况和管理秩序进行分析研究,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进行全面、综合的检查与评价。要继续加强对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外资运用和财政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国债建设项目及公路、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会计信息特别是损益失真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和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提高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对国家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发挥作用。
  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维护群众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审计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准则。扶贫、救灾、环保、抚恤等专项资金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此,今后在制订审计计划时,要更多地考虑这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突出问题,针对盲目投资、重复投资、低水平投资、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和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问题开展审计工作,继续加强对教育乱收费、农村征地、城市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及时发现宏观调控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现象。对审计中发现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不仅要严肃查处,充分揭露,而且要加以剖析,查找原因,提出从源头上制止问题发生的审计建议,促进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滥用耕地,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上学难的问题,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四、加大对事关千家万户各种社会保障资金和“三农”资金的审计力度,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社会保障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的当务之急。社会保障体系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其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群众是高度关注的。目前,我国只有占人口总数10%的民众能够不同程度地享受到国家的社会保障待遇,很多社会矛盾的引发是由于社会保障面狭窄造成的。随着社会保障体系、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各级审计部门要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这些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资金加强监督,密切关注这些社会保障资金政策、对象、范围、方式的变化,关注这些资金的管理和安全,关注这些资金的去向和使用绩效。要在探索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各项社会保障和救助措施落到实处。我省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针对我省“三农”资金量多面广的特点,各级审计机关要特别重视对“三农”资金的审计,以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
  五、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在领导干部政绩评价中发挥作用。
  党的十六大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高度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已经正式写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上来说,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是要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按照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特别要注意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审计中,不仅要看GDP的增长,还要看一个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指标;不仅要看城市的发展,还要看农村的发展;不仅要看当前的发展,还要看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看经济,还要看社会稳定;不仅要看明显的政绩,还要看潜在的政绩和负债风险,全面、客观分析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在干部的监督、管理、考核、推荐、建议、选拔、使用、教育、奖惩全过程中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促进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
  六、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廉洁政府方面发挥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逐步建设成民主、服务、透明、法治、廉洁的政府。作为政府组成部门,我们在自身的建设上必须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自身的转型,并且要在建设廉洁政府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首要一条就是要按照宪法和审计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必须增强依法行政意识,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始终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深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加大对被审计单位遵纪守法、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的审计监督,促进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勤政廉洁,尤其是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率先垂范,从更高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样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当中,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要更新管理观念,研究管理规律,在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要加强和改进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重点搞好社会中介组织行为的执法监督,促进其健全功能,规范行为,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
  (作者系甘肃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