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打假”
2006-12-29华晓冬
中国教师 2006年11期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也自然成为一个难点,反观当前初中化学探究课,有许多是虚假探究,其表现主要为:
第一,选题不当而引起的无意义探究。在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有两类。一是难度太大的题目,尽管意义重大,但无法实现,草草了事或没有结果,都会造成虚假。二是选题没有意义,如教材中的有些概念、规律和实验现象等知识,人们耳熟能详,作为“入门性知识”没有必要逐个探究。问题要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从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
第二,忽视过程的虚假探究。3c88eb715d5153d4f0a83539506c91b4024d4fc7725b6208fdc791de88efb4e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新课程教材中出现了许多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注重探究的过程,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动手、动脑、动口相互交流合作,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由于受到实验条件、时间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制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总是匆忙做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没有思考,发问和批判的时间。
第三,忽视探究时空条件的虚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所说的支配时间其实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做后盾,否则就只能触及探究课题的表面,而不能充分,深入地探究某一问题。这是一种“伪探究”的表现,是一种机械、刻板的模式化的课堂作秀。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