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半场来回运球行进间上篮常见问题及练习技巧

2006-12-29徐银海

体育教学 2006年2期

  篮球半场来回运球接行进间上篮运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项锻炼价值较高的球类运动项目,通过它可以很好得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它要求人既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协调性还要具备很好的控球能力否则很难完成该技术。由于初中学生本身素质的原因,在进行此项运动时存在一些问题,本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常见的问题总结出一些技巧,在此写出来,与同行磋商。
  
  一、半场来回运球行进间上篮技术规格及要求
  
  技术规格:开始时,从起点(半场中线与边线的交叉点)单手向前运球(如图1),到达篮下投篮,投中后运球至另一侧,一脚踏中线与边线的交叉点,往回运球上篮,投中后运球回起点。
  要求:运球时不得走步、滚球跑、推球跑(推拍球向前时助跑不得超过两步)。
  
  二、初中学生中常见的问题
  
  
  1)运球行进的路线不合理,运球路线与篮板夹角过大或过小。
  2)上篮节奏控制不好,“起跨接球”点不准确,离篮或太近或太远。
  3)控球能力较差,运球不稳,脚、手动作不协调,出现走步或前冲过大现象。
  4)上篮技术运用不合理,投篮点过低,不能合理运用手腕、手指的力量,力量过大或过小,不会利用篮板或碰篮板角度、位置不合理。
  5)拿球不积极主动。表现为:一次投篮不中时,不能积极拿球并找合理位置进行第二次投篮;投进篮后拿球不主动,有“等球”的现象或球落地反弹起后才拿球。
  6)到对面交叉点时技术运用不合理。表现为:重心过高,冲出交叉点;转身技术不合理,“转圈”或持球转身后再运球。
  
  三、运球上篮的技巧
  
  我们可以人为地把运球上篮的路线分成几部分(如图2)。
  
  我们以A点为起始点,并以单程为例,把整个过程分为运球段、持球起步投篮段、进球后拿球段、运球转身几个部分。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各段的技巧为:
  1)AB段大约从起始点到3秒区附近一步左右的距离为运球阶段,此阶段前段要求在能控制球的情况下加快速度,眼睛看前方,运球重心比较高,步幅大,速度快;快要进入B点后稍稍控制一下速度,找准“起跨点”准备起步上篮。
  2)BC段为持球起步上篮段,此段应做到,节奏明快,动作连贯,持球手尽量上伸,提高投篮出手点,手要控制好球,碰篮板点合理(弹跳力好,手伸起来接近篮筐者可以不擦板,根据个人习惯定)运用抖腕、手指拨球的力量柔和地把球投出。
  3)CD段为进球后或不中补篮段,如果球一次中,要主动积极拿球,运球前进。如果不中,则应积极拿球并找最佳点进行二次投篮。此段要求拿球积极主动,不要等篮球落到地下弹起后再拿球,应该准确判断好球的下落方向、大概位置,在球落到自己伸手能顺利拿到(一般在自己头、面前方位置,不要低过胸)。二次投篮一定要稳,切忌心急、慌张。
  4)DE段为运球段(同AB段),要求距离交叉点(F点)2-3m时,适当控制速度、降低身体重心,准备转身返回。
  5)F点为运球转身处,即篮球场中线与边线交叉点,到达此处后要降低身体重心,适当控制球速,前脚踩到交叉点的同时运球手向后回拉球,两脚同时蹬转,身体后转,换手或不换手运球返回。此处要求控制好身体,蹬地变相运球动作协调连贯,切忌身体前冲或“抱球”、“转圈”向回返。
  6)运球路线面对篮板成45°为适宜,一般对准第二站位区靠近底线的分位区进入位置较合理;起跳点的位置因人而已。碰篮板点则因投篮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从侧面的不同位置擦板投篮时,位置越接近边线时,入射角越小,因此越应当相应地远离“篮根”中心位置。
  
  四、运球上篮的练习方法
  
  1)运球急停急起的练习。方法:学生每人持一个球,沿直线向前快速运球前进几步后急停,然后再向前进行,反复练习。
  2)原地前后移动身体重心的“前运后拉”运球练习。方法为:两脚前后站,降低身体重心,运球手向前拍球,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再接着,向后拉球,身体重心随之后移,反复练习。
  3)变向往返运球练习。向前运球一定距离然后脚蹬地转身变向运球返回,来回往返反复练习。
  4)运1-2次球的持球上篮的练习,在3秒区附近运球1-2次球后接球上篮,熟悉起步点以及投篮出手点,擦篮板位置和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能力。在篮两边反复练。
  5)用球打篮板,然后进行二次投篮练习。在篮底附近把球投向篮筐或篮板,不要投中,然后自己拿球进行二次投篮练习,培养两次投篮的意识和对球落点的判断以及积极拿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