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授答疑
2006-12-29
体育教学 2006年2期
(编者按):自第1期开辟此栏目后,收到许多读者的反馈信息,认为此栏目开辟得很及时、必要,实用性强,并也纷纷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了使我们的解答更贴近老师,更有针对性,希望老师们在提出自己问题时,一同将自己的背景资料发给我们(如所在省市、学校、任教年级、学生生源主要是城市还是农村、从教年限等)。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对本栏目提出更好的建设性意见,一同将本栏目做好。
1.深圳李老师:请问王教授,我怎么样才可以像其他教师一样能够井井有条的组织我的体育教学?
王教授:体育教学组织能力是衡量一名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艺术的重要指标。你不能把教学过程组织的有条不紊,而且还找不到问题在哪里,说明你的确需要下大力气加强自身的学习与能力提高。
另一方面,从困惑你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你正在为自己不能像别的教师那样把教学组织好而着急,并竭力想提高自己、改变现状。这说明:你是一位有着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教师。同时,我相信在你的勤奋努力之下,你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
对于困惑你的问题,以下2点建议不妨试试看:
第一,像同行学习、在实践中找出问题的所在。具体做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看课是有效方法之一。先选定一位你认为教学组织能力很强的教师,并系统地全程看他(她)的课,详细记录他(她)的教学组织过程;然后对比检查自己。例如,对于某一教学内容,如果是你会怎样设计?而这位教师又是如何设计与组织的?他的设计方案与实施过程与你的想法有哪些方面不同(特别是你没有想到的)?其设计方案与实施过程表现出哪些优势?为什么?等等。通过这种对比与反思,你将会找到自己的差距与努力方向。
第二,加强理论学习、扩展自己的视野。先有目的、有计划地选读一些有关体育教学法方面的书籍,从中拓宽自己的实用性知识,以后逐渐扩大到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这些理论储备将会为你“博发”奠定扎实的基础。
2.陕西咸阳赵老师:请问王教授,怎么样才能结合好学校硬件设施及师资力量开展选项和选修教学?
王教授:我以为“加强选项教学和选修教学”是新课标区别于以往体育教学大纲的一大进步,至于你所说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跟不上”的问题,我认为都是可以自行解决的,关键取决于体育教师的态度:
第一,关于“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的问题。我想,新课标对硬件设施并没有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而且许多硬件设施完全可以通过体育教师和发动学生从自制中得到弥补。例如,“哑铃”可以用空易拉罐或空矿泉水瓶替代;单双杠可以用焊接的钢管自制;球可以用藤条编成等等。总之,在目前体育教学经费不足之时,只要广大的体育教师肯想办法,绝大多数的器材设备都是可以自制的。
第二,至于“师资力量跟不上”的问题。我以为,关键是体育教师要自觉地更新自己的观念,主动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对于学生喜爱、教师自己以前又没有学会的新兴体育项目,就要主动地去学等等。
3. 湖北黄石王老师:我怎么样才可以克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动、班级人多、基本队列队形教学、广播操的教学等远远超出计划时数的情况,消除我常有的冲动,心平气和地教好低年级学生?
王教授:作为一名教师,任何情况下都要努力做到:绝对不能冲动。因为实践证明:冲动既无益于教学任务的实现,又不利于发挥小学生好动的天性,更会削弱教师的良好形象。
对于小学生体育教学,我的建议是:
第一,要有意识的培养和发挥教学骨干的作用。既要充分调动和有效利用班干部的管理才能;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班里那些爱好体育、“爱出风头”、爱管人的学生,并在教学过程中赋予他们协助教师教学的“权力”。例如,将一个50-60人的班级分成5-6个教学小组,每一个教学骨干负责一个组。这样,对于集体教学,就做到了“划大为小”;而对于分组教学,又做到了每一组都“有人管”的作用。
第二,要兴趣教学。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时,课前在场地上画好“路线图”,引导学生“沿线”练习;在广播操教学时,可根据每一节动作结构,对应出一个可爱的“动物”行为,引导学生模仿练习。值得强调的是,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不要过分强求动作的“划一性”。
4. 甘肃酒泉孙老师:请问老师,怎么样才可以高效、合理的完成体育课的考勤?
王教授:从我国现行的教学管理规定出发,考勤要求还是应该严格执行的。况且,记录考勤的形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教师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点名这一种方式。在实践中,体育教师已经总结出了许多可以借鉴的考勤方法。例如,教学骨干考勤上报方式、学生定位排队方式(教师规定好每一列、每一位学生排队的序号,即谁跟谁不能变;当某一位学生缺席时,他(她)的位置就被空了出来,教师一目了然)等等。
相信在上述的启发下,你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更简捷的考勤方法。
5.山东寿光何老师:看各种期刊对“铅球到底要不要教?”的争论也较多。现在很多学校运动会投掷项目都已经砍掉了,请问王教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听谁的?
王教授:听自己的!这就是新课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即把教学改革的权力教给每一位教师。至于说“很多学校运动会投掷项目都已经砍掉了”那是学校可以自行决定的事情;而“铅球要不要教?”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等问题。
我的观点是,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任何一个运动项目都可以教,前提是只要学生喜爱、教师能够教授,同时能够促进五大学习领域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学校运动会的竞赛项目设置是不能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
6.内蒙古赤峰秦老师:现在很多地方强化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特色“的 “校本课程”,但其中表演作秀的成分多,请问教师该怎样从新课标出发来评价“校本课程”?
王教授:校本课程是指各校从自身特色和师生个性出发,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开发出的适合于本校实际的课程体系。也就是说,校本课程立足于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取向,强调教育的“人性化”、“个性化”,内容上注重课程功能(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有利于解决具体学校乃至学生个别差异的适应性问题。在世界各国的课程中,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历来实行分权开发的校本课程。
对于当前轰轰烈烈开展的校本研究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以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他们对校本研究的界定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的校长与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而且把校本研究定位在: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至于目前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不是从本校实际与需要出发、不以“研究”作为基础的盲目照搬、东拼西凑开发校本课程的做法,我以为是非常不可取的,也背离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初衷。
7.重庆沈老师:我尝试过很多体育游戏给高中的学生,可他们还是不感兴趣,王教授我该怎么办呢?
王教授: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那些“不感兴趣”学生的内心想法,对比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并改进之。
在此,我想就“体育游戏”的功能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以为,体育游戏的最主要功能就是要把学生的“玩性”充分地唤发出来。黑格尔说过“游戏比正经事都正经”;还有人说 “玩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性活动。”体育游戏,乃至体育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快乐、健康和雄健,进而“玩”出技术和品位来。
我国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和学习优秀的学生)对于玩,往往会产生一种“罪过感”,一边玩一边怪自己“堕落”。因为大部分中国学生都要经历漫长而痛苦的应试教育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玩总是一种负面的色彩在里面,必须节制。
相比美国的学生,他们经常抱怨的是:我简直无法相信居然有两周没出去玩了!
原因何在?究其会发现,我们对于“玩”所具有的功能认识不够、发掘得太少。例如,在我们的校园里,玩的功能就是娱乐消遣;而在美国,玩更重要的功能是社交。结果是:中国学生交际的圈子比较狭窄、固定,而美国的学生交际的圈子一直处于高度流动的状态。在西方文化中,玩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去新的地方、认识新的人、和新的人一起体验新的好玩的感觉。
8.江西新余乔老师:问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新课标比以前确实是大进步,但学校体育的现实地位让我们“混日子”的想法没有改变,聊天时很多同行都有类似想法:拿多少工钱干多少事。请原谅我的直爽。我们也知道有这种想法不好,但课外活动、课间操、业余训练,再加上16-20节体育课,谁吃得消?也许我们的心理出了问题,请帮帮我们吧!
王教授:你的确很“直爽”,敢于把自己真实想法说出来。其实,类似的问题我已收到了一些,只是没有来得及一起讨论。
我也是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于体育学科所处的现实地位也是十分清楚的。但不同的是,我从来也没有闪显过一丝的“混日子”想法。因为我坚信:有为才能有位。纵观我国体育学科的发展历程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特别是1997年体育学已经提升到一级学科之列。
作为一直工作在体育教育第一线的一名教师,我认为体育学科现实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是需要全国体育工作者一起共同努力的。如果连我们自己都看不起体育学科、看不起自己的职业、不能尽心尽力地行使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义务,何谈别人的认可、地位的提高呢?!
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并全身心地上好每一节课、帮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才。
9.江苏张家港张老师:人教版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本,技巧组合动作中“手倒立——侧手翻——挺身跳”教学中我们觉得难度太大,学生们几乎都完不成,特别是手倒立,不知道专家们编教材时是怎么想的?而且由于年龄、发胖、平时疏于锻炼等原因,很多老师也难于完成。我们很困惑,怎么来处理这个矛盾?
王教授:体操在俄罗斯被誉为“运动的识字课本”;在美国则是一项“要高度重视的优良体质运动”,有“全面的肌肉运动”之称,属于体育中最基本的东西。在此认识的指导下,在欧美国家,即使是身体很胖的高中女生就可以非常轻松熟练地完成“腱子——后手翻——团身后空翻”等难度串动作。
由此可见,教育与体育发达的欧美国家,对体操所具有的良好健身与健心功能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取得了广泛共识。我国的体育教育专家们之所以将“手倒立”等体操内容编入中学教材,正是基于此。
然而,为什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会“觉得难度太大,学生们几乎都完不成”?我认为,主要是能力不足。有人用“个子高、脚板大、胸围窄、力量差”来描述我国现今中学男生的体质状况。对此,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回避,要引导学生认识之,激发学生改变之。
鉴于此,在高中教授“手倒立”等体操动作时,把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要放在首位,可以采用以下诱导练习:
第一,脚撑高处俯撑练习。脚放在稍高于肩的位置成俯撑姿势,腰背部紧张,眼睛看手,顶肩停止时间。主要帮助学生提高双臂的支撑力量,体会正确的头部姿势(学生在学习手倒立时,最常见的错误是“低头”,造成了身体重心的前移而从前倒下)和双臂用力顶肩的感觉。
第二,在身体姿势不变的基础上,逐步升高脚的位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双臂支撑力量和身体位置变化后的适应能力。关键点是肩与腰背不能松。
第三,从背对墙蹲撑姿势开始,双脚依此蹬墙壁上成手倒立(手距墙10-15cm)。
第四,面对墙摆手倒立靠墙练习。通过前3个练习,就为学生完成手倒立做好了能力和技术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