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不等于“创新”
2006-12-29徐程洲
体育教学 2006年2期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一件新的“体育器材”的出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因此,有些教师在选择体育器材上也挖空心思地想出一些“新东西”来,特别是在上公开课中,体育器材真可谓是五花八门。笔者在课改的近段时间外出听课,所见的“新器材”不下十几种,诸如:弄几条床单,拖几条横幅,人手一块布匹,人手一顶草帽,每人一大把筷子……反而一些实用的,像球类、绳类,棒类的体育器材却鲜而少见了。这些教师总以为新课程就是要创新,创新就等于是用“新东西”,用了“新东西”这堂课就有创意了,这堂课就是好课了。笔者倒认为,课上得好不好,是否有创意,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下苦功夫。如果为了上一堂公开课,就一门心思地找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那么只能是“劳民伤财”。笔者曾为所听的一堂公开课算过一笔帐:为了表现潮水的气势,全班42人,每人一块1平方米的蓝色布匹,按每块5元计算,上这堂公开课,就布匹就花了210元还不包括其它的费用;还有一堂优质课,全班38人,每人一顶草帽,按每顶草帽10元计算,就是380元。
因此,体育器材的选择,应立足于在原有体育器材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并巧而用之。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现有器材应有的作用,同时也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例如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抛接物、投掷物、跨跳练习、游走绳、拼图工具……又如球类,可以作为障碍物、抛接物、搬运物、投掷物、撞击物……其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一些简易的器材,例如用废旧的可乐瓶,灌上沙子,可以作为地桩、障碍物,保龄球用;废报纸团紧后,用胶带纸裹紧,可以作为投掷物用;橡皮筋和竹竿用作跳高的横杆;利用塑料包装带和大的铁垫片制作键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