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野中的学校体育

2006-12-29周志雄

体育教学 2006年2期

  现代学校体育的偏窄和危机,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样的问题:学校体育的本质和基本功能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分析视点,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校体育的真谛,才能探寻到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一、 文化视野中学校体育的功能
  
  学校体育具有多种功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觉和层面来考察。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异同正是在对学校体育的哪种功能是最基本功能这点上有着不同的认识。从生理体质角度来说,认为学校体育的目标和功能是提高学生体质;从健康角度来说,学校体育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一种手段。在新的课改中,学校体育课程被赋予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大领域学习目标,由此可以窥见课程目标设计者追求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全面化和学校体育功能最大化的本意。但在这5个目标中,并没有发掘出学校体育的原生功能。虽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与体育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能把它们当作体育的原生功能,更不能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体育能增强体质,但不一定就能促进身体健康,相反往往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如体育运动的肌肉、肌腱、骨骼损伤,拳击和散手运动对人体内脏器官具有非常大的损害。实际上,医疗也是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体育运动中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但是心理健康往往更应该通过心理咨询或心理医生来治疗。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往往要置身于各类社会活动中,通过社会关系中的人际交往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体育活动的人际交往只是这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其它学科课堂教学中也有师生、同学间的人际交往活动的。上述这些实质上是特定时期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学校体育上的反映。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的不同理解。
  分析视点的选择,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其主观性表现在:人们总是根据各不相同的价值观念来选择或确立分析视点。人们一般选择“需要”作为分析基点,即以人的发展需要或社会发展作为分析学校体育基本功能的分析视点。从而分析得出了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个体发展需要(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辨正统一。这种以“需要”作为视点来分析学校体育,得出的是学校体育(体育教育)的价值观,而不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因为“需要”属于价值领域的范畴。因此,以“需要”作为研究学校体育基本功能的分析视点,不可能得出对学校体育基本功能的科学认识。要认识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就必须选择一个与学校体育关系最紧密的分析视点。只有在与之最紧密联系的分析视点中,才能最清楚地看到教育的原生功能,如果选择一个远离学校体育的分析视点来透视学校体育,往往得出的是学校体育的次生功能,是原生功能在诸多中介层中的投射或反映。教育历来都是传递文化、传授知识的人类实践活动,它在本质上是通过文化化人的作用,表现为文化的社会遗传和再生的机制。因此,我们应该以“文化”作为分析视点来研究和考察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学校体育的原生功能,并有助于认识其原生功能和次生功能的关系。如果从“文化-教育-人”构成的基本框架来分析,教育在文化和人的矛盾与统一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部分,因此,学校体育的原生功能或基本功能也就是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造,即通过选择体育文化、传承体育文化、创造体育文化等而促进体育文化和人的发展。选择文化与人作为我们理解学校体育的本质和本体功能的视点,既是新世纪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变迁的现实要求,也为文化、体育、人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联系所决定。
  
  二、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
  
  体育文化,是指体育运动在形成、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发展与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与体育有关的物质表现形式影响的总和,可分为物质文化、关系文化和观念文化三种形式。体育物质文化,主要是指体育运动在比赛场馆、运动装备、宣传标志等物质文化设施,以及商品、纪念品等方面所产生的文化形态。关系形态主要指人们在体育文化的创造、占有或享受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为维护这些关系而建成或制定的、充分体现这些关系的社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