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课堂交往情景的创设

2006-12-29曾春香金永喜

体育教学 2006年2期

  一、建立民主化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
  
  有效的课堂交往必须有畅通的交往渠道,教师必须认识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并非是活动的中心,也不是唯一具有课堂决策能力的人,没有教师的帮助,学生并不见得就会无所适从,他们对练习的程序、游戏比赛的方法、小组活动的组织完全有能力作出某些正确决策或承担某些决策责任。他们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概念,能够也需要自己理智地决定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从差异教学的角度看,或许他们自己的决定比“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决策更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无秩序而事必躬亲,在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或帮助的同时,必须保持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为各种形式的交往活动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当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向教师吐露心声、交谈学习体会、表达自己的需要、提出指导需求、交换批评性意见的时候,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渠道就已经畅通了,教师的作用也就真正体现出来了,教师的成就感也就会随之得到满足。
  
  二、有效利用课堂人际合作
  
  课堂人际合作是指课堂交往各方在交往过程中的共同促进行为及其关系。首先,师生课堂人际合作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群体以及个体之间的有效课堂交往。通过师生课堂人际合作,教师的思想、人格及其组织的课堂活动,可以左右学生群体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群体的课堂行为习惯,而学生群体则用课堂练习气氛、练习效果等对教师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让教师在不断尝试成功或失败中修正与学生群体的交往。其次,生生课堂人际合作在生生课堂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生生课堂交往中,所有学生都应学会与同学合作,为趣味和快乐而竞争,为获得共同的学习和活动目标而采用各种形式的交往活动。be5f1f1a431f0f97c75b66f6f3bc9cf1
  根据上述机制,体育教师的课堂交往技能就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本身与学生的交往技能,通过师生课堂人际合作,教师通过演示、动作和练习方法的提示、动作的指示与评价、个别的交谈等手段与学生交往,与此同时,学生也会通过相应的反映引起教师的注意,得到与教师进行交往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学生间的合作,或者通过一些艺术手段,使学生感受到竞争各方的合作性质。例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练习小组,不是比哪个学生最先完成规定的距离,而是比哪个组最先到达终点,在对结果评价时,不是就名次给予表扬与评价,而是对各个同学的合作意识与行为给予表扬,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性交往。
  
  三、建立起师生交往中的平等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应该是双向的,而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良好的教学效果产生于有效的课堂交往。如果教师懂得如何与学生交流,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和平等的关系,那么,任何教学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性。反之,在师生关系中,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无能、自卑,觉得被同学奚落、嗤笑,被教师冷落、看不起,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无论他平时多么喜欢体育活动,也不可能产生课堂学习的热情。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往往先决定于对教师的看法,然后再来决定对教师的教学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同时,学生非常在意他们的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体育教学交往中的平等关系主要指学生对教师在人格上的认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真诚地对待学生,真诚地为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教学活动,并力求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教师首先要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有勇气在与学生交往时流露出源自内心世界的真实,而不是在与学生交往时总是带着防御面具,展现一种“完人”的面目,给学生一种不真实的、高高在上的感受;其次,在恰当的场合,能够勇于向学生承认自己也有无知、犯错误的时候,有分寸地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有些教师在动作示范时有意识地出现一些失误,就是这种方法的艺术运用,可以在无形中拉近师生交往的距离。
  
  [吴博士点评] 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往活动,比单一的“授-受式”教学有本质的区别。有效的课堂交往能够有效改善课堂教学的心理氛围,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如果有更加切实的、生动的体育教学案例,本文将有更大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