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欺负行为的现状分析

2006-12-29张文新

体育教学 2006年2期

  欺负是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欺负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以强凌弱。欺负通常还具有重复发生的特点,即欺负者和受欺负者通常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形成稳定的欺负与受欺负关系。根据发生的方式,欺负包括身体的、言语的和关系的三种形式。其中,身体欺负是指运用身体力量、通过身体动作来实施的欺负行为,如打、踢、推、撞以及抢夺、破坏物品等。中小学中,欺负/受欺负发生的基本特点如下:
  
  1、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发生率
  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受欺负者和欺负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22.2%和6.2%,其中严重受欺负者和欺负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3.4%和4.2%;在初中阶段,受欺负者和欺负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12.4%和2.6%,其中严重受欺负者和欺负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7.5%和1.5%。在被调查的9205名中小学生中,受欺负者1371人,占14.9%;欺负者227人,占2.5%;还有一类学生既欺负别人同时又受别人欺负,这部分学生被称为欺负/受欺负者,占1.6%。综合起来,有近1/5(19%)的学生卷入欺负问题。
  
  2、我国中小学中学生欺负/受欺负的年级差异
  在欺负/受欺负发生率的年级差异方面,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或者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中的欺负问题的发生率逐渐下降,这既表现在受欺负者的比例上,也表现在欺负者的比例上。但在初中阶段三个年级中欺负者的比例无差异,甚至初三欺负者的比例反而略高于初二。这表明,虽然欺负/受欺负的发生率总体上均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但欺负他人的发生率在初中阶段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3、我国中小学生中欺负/受欺负发生的性别特征
  研究显示,男生和女生在欺负/受欺负的倾向性、对待欺负/受欺负问题的态度以及受欺负行为的类型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男孩比女孩更有可能成为欺负者;而女孩总体上对待欺负问题上的态度比男孩更积极,她们更为同情和更愿意帮助受欺负者;男生受直接身体欺负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即,男生比女生具有更强的欺负他人的倾向。
  
  4、受到欺负后中小学生向他人报告的情况
  研究发现,小学生在受到欺负后,43.0%的人告诉老师,59.9%的人告诉父母,告诉同学或朋友的比例为48.6%。初中学生受欺负后,26.5%的人告诉老师,告诉父母的比例为36.1%,告诉同学或朋友的比例是63.4%。中小学生受欺负后告诉教师、父母及同学的比例存在差异,小学生在受到欺负后更倾向于告诉父母,初中生更倾向于告诉同学和朋友。但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阶段,学生在受到欺负后,告诉教师的比例都是最低的。这种状况对学校欺负干预都是不利的。同时,以上结果也表明,在受到欺负后,约有40%到70%的学生不会告诉家长、同学或老师。学校欺负研究的权威、英国伦敦大学的斯密斯教授曾指出:“欺负是一场沉默的噩梦”。许多儿童青少年在受到欺负后往往保持沉默,独自承受这种屈辱和痛苦,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危害。
  
  [吴博士点评] 学校欺负问题及对其干预是一个全球性的研究热点。欺负行为是攻击行为的一种。同攻击一样,欺负以给他人造成身体的、心理的伤害或财物的损失为目的。我国心理学家张文新教授对此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但是,学校体育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