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2006-12-29苏学武

体育教学 2006年2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加大,我国的职业教育呈现出发展壮大的良好势头。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体育教育问题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教育是培养在社会第一线从事技术、服务、管理的各类实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职校生在学习期间要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同时要形成健全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竞争意识。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条件,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的良好途径。
  
  一、职校体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职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学校。所以,职校的体育教学与一般的体育教学有着天壤之别;职校体育的功能、作用也有别于一般学校。目前职校体育雷同于一般学校,没有发挥职校体育在职校教育中的功能。现阶段,职校体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育观念没有转变,把职校体育教学与普通学校体育教育混为一谈,在职校里从事体育教学仍然用普通学校体育教学的理念;二是职校体育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所学专业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没有体现实现目标效果的单一性和多元性相结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很少考虑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基本局限于实现运动技术这种单一的教学目标;四是在确立教学目标时缺乏教学目标的发展性,职校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要以立足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为主线。这些现状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职校体育教学应体现职校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职校专业设置纷繁,不同职业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据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选择教学内容,如何进行组织教学,值得我们共同关注。虽然职校生专业诸多、种类各异,但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我们可以分为站立型、伏案型、综合型三种。其中站立型是指以站立为主、少走动的工作岗位,如:宾馆、餐厅、服务员、商场的营业员、礼仪、厨师等;伏案型是指以长时间静坐伏案为主的工作岗位,如:电脑操作员、财会人员、寻呼小姐、文秘人员等;综合型是指从事各种复杂多变的户外工作岗位,如:营销员、安保员、机电维修员、报关员等综合型职业。这三种类型的专业对体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要求各有不同,站立型由于身体持续处于立姿对下肢的力量与耐力,屈肌、伸肌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同时易疲劳、影响下肢的回心血流。伏案型虽对体能的要求相对较小,但对大脑的工作效率、反应的准确性和手指、手腕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易产生颈、脊椎病变。综合型由于工作范围广、劳动强度较大、户外工作多,要求具备较高的体力和耐力以及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
  另外,厨师对手腕力量要求比较高,海员必须学会游泳,保安必须熟练掌握擒拿格斗,宾馆服务必须熟练托盘,服务业、礼仪必须接受形体教育,伏案型职业容易出现职业病,应该学习矫正保健操等。这些都是校本教材开发的素材。
  职校体育教学应体现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职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职校体育教学在保证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该根据学生所学职业的特点,使他们受到一定的专门训练,获得本职业所必须的身体素质和实用技能。
  
  三、职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参与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
  在自我意识取代从众心理的现代社会,学生的集体意识相对淡薄,而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集体力量的竞争。因此,职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参与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体育运动不仅表现为个体运动能力的展示,更多时候表现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只有参与体育活动,才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手段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合作学习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参与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游戏等集体运动项目中,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意识转化为集体需要。体育运动是一种身体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力量、胆略、智慧、技术的较量,而且是意志的磨砺、毅力的培养。这些特点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能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四、职校体育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适应社会、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适应社会环境是指个体在学习和工作中恰当地处理人与人之间所有情景的能力;适应自然环境是指人的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与知识的高低虽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呈线性相关关系。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能力的掌握。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不但需要学习,更重要的是参与、体验。
  社会适应能力不仅是学生心理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身体直接参与的游戏、运动和竞赛等实践活动中,不仅广泛地进行社会交往,在适应社会过程中充分展示个性,而且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会增强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同学之间的交际,才能感悟到什么叫人际交往,以何种方式和同学交往,才能适应群体、适应社会。因此,职校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条件,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途径。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时,应该优选以下教学方法:游戏法、比赛法、分层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职校阶段的学生,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大脑思维活跃,其创新和审美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正处于黄金阶段,这种能力在我们认同的所有能力中,其受遗传因素影响最小。而职校阶段教育对创新和审美能力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生命的意义。
  
  五、职校体育教学要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要以立足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为主线
  
  职校体育必须大胆地实现观念上的转变,要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要以立足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为主线。尽快建立适应职校体育教育的体育教育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经济的发展。
  职校体育教学要树立职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延续和发展的意识。职校体育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最后阶段,就应该在不断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用多种手段与方法锻炼身体,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与卫生保健常识,并能进行自我锻炼的义务监督与体育运动的效果评价。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提高体育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校体育应该渗透终身体育思想:一是职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结合。体育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努力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终身体育与将来职业、社会生活、社会竞争的关系。二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水平。使其在职校期间掌握一两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方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三是在职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和内容选择上大胆创新。职校存在学制不同、专业不同的客观事实,根据这些特点,应设置难度不大、易于开展、锻炼效果明显、有益于弘扬体育文化、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的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形式上可采用一班两教师的模式。
  如何设计体育课的教学环节,自始至终渗透着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体育课堂。理念主导做法、理念决定结果。古人云:“